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31|回复: 0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11善说诗解5惠子擅譬谕所不知穿针引线所托使然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7-8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文诗: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善譬,王使无譬,
则不能言.梁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
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喻也.惠子曰今,
有人于此,不知弹者,问王曰弹,之状何若?
大王应曰:弹状如弹;能使谕乎?王曰未谕.
惠子继曰: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其如弓而,
以竹为弦;则能知乎?王曰可知.惠子乃曰:
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所不知,使人知之.
王曰无譬,今则不可.梁王曰善.孟尝君寄,
客于齐王,三年不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曰:
君之寄臣,三年不用,不知臣罪?君之过也?
孟尝君曰:吾闻之缕,因针而入,不因而急,
嫁女也必,因媒而成,不因而亲.夫子之材,
必薄尚何,怨乎寡人?客曰臣闻,周氏之喾,
韩氏之卢,天下疾狗;见菟指属,则无失菟;
望见放狗,则累世不,能得菟矣:狗非不能,
属之者罪.孟尝君曰:否昔华舟,杞梁战死,
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
君子诚能,形于内则,物应于外;土壤且可,
为忠况有,食谷之君?客曰不然,臣见鹪鹩,
巢于苇苕,着之发毛,建之女工,不能为也,
可谓完坚;大风至则,苕折卵破,子死何也?
其所托者,使然也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
老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狐见攻,
社鼠见熏,其则何也?于是孟尝,复属之齐,
王使为相;所托者然.穿针引线,君子擅因.
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事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诺。”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者,曰:‘弹之状何若?’应曰:‘弹之状如弹。’谕乎?”王曰:“未谕也。”“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王曰:“可知矣。”惠子曰:“夫说者固以其所知,谕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王曰:“善。”
注释惠子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不知道‘弹’是什么东西的人在这里,他问你:‘弹的形状象什么?’如果回答说:‘弹的形状就象弹’,那他明白吗?”梁王说:“不明白。”惠子接着说:“在这时就应该改变说法回答他:‘弹的形状象把弓,却用竹子做它的弦’,那么他会明白吗?”梁王说:“可以明白了。”惠子说:“说话的人本来就是用人们已经知道的东西来说明人们所不知道的东西,从而使人们真正弄懂它。现在您却叫我不打比方,这就行不通了。”梁王说:“你讲得好。”
孟尝君寄客于齐王,三年而不见用,故客反谓孟尝君曰:“君之寄臣也,三年而不见用,不知臣之罪也?君之过也?”孟尝君曰:“寡人闻之,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夫子之材必薄矣,尚何怨乎寡人哉?”客曰:“不然,臣闻周氏之喾,韩氏之卢,天下疾狗也。见菟而指属,则无失菟矣;望见而放狗也,则累世不能得菟矣!狗非不能,属之者罪也。”孟尝君曰:“不然,昔华舟杞梁战而死,其妻悲之,向城而哭,隅为之崩,城为之阤崩塌、毁坏。《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宗庙崩阤,国家为虚。”,君子诚能刑于内,则物应于外矣。夫土壤且可为忠,况有食谷之君乎?”客曰:“不然,臣见鹪鹩巢于苇苕,着之发毛,建之女工不能为也,可谓完坚矣。大风至,则苕折卵破子死者,何也?其所托者使然也。且夫狐者人之所攻也,鼠者人之所熏也。臣未尝见稷狐见攻,社鼠见熏也,何则?所托者然也。”于是孟尝君复属之齐,齐王使为相。
天子规风 发表于 2025-5-14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苑》善说篇中惠子与梁王论譬喻之要,诚为言说艺术之圭臬。惠子以"弹"为喻,揭示"以其所知谕所不知"的认知规律,实乃先秦名家"名实之辨"的精微体现。《墨子·小取》云"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正与此章相发明。惠子所谓"弹状如弓而以竹为弦"的递进式譬喻,暗合《荀子·正名》"期命辨说"的认知逻辑,通过已知的"弓"这一意象,建构对未知物"弹"的理解图式。

孟尝君门客之喻尤具深意。"缕因针而入"的纺织隐喻与"嫁女因媒"的礼制隐喻并置,揭示战国士人"托寓"的生存智慧。《韩非子·说难》言"所说出于为名高者而说之以厚利",恰可注解门客以"周氏之喆"喻才士待时而动的深意。其"稷狐社鼠"之辩,更暗用《诗经·硕鼠》的讽喻传统,以"托身非所"的动物意象,完成对政治依附关系的解构与重构。

考《战国策·齐策》载"冯谖弹铗"事,与此章门客处境相类,皆见战国门客"以喻干政"的言说策略。惠子之譬犹"穿针引线",而门客之喻则似"建女工于苇苕",前者建构认知桥梁,后者解构权力关系。二者共同演绎了先秦"善说"传统中譬喻的双重功能:既是认知的媒介,亦是政治的修辞。此中深意,足为今人镜鉴。
邓帛 发表于 2025-7-14 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善说之要:譬喻与托寄的辩证之道》

刘向《说苑·善说》所载惠子与梁王对话,实为阐释先秦名家言说艺术之精髓。惠子"以所知谕所不知"的譬喻法,恰合《周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认知原理。当梁王要求"直言无譬"时,惠子以"弹喻"反诘:若仅以概念解释概念("弹之状如弹"),则陷入《公孙龙子》所谓"名实之辨"的困境;而以弓弦喻之,则实践了《墨子·小取》"辟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的论辩准则。此中深意,正应《文心雕龙·比兴》"切类以指事,依微以拟议"的修辞要义。

孟尝君门客之事,则揭示人才托寄的深层哲理。客以"周氏之喾""韩氏之卢"为喻,暗合《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托于社鼠"之典,直指"所托者使然"的用人之道。其"针缕""媒妁"之喻,上承《仪礼·士婚礼》"聘则为妻"的制度本义,下启《中论·贵言》"君子必贵其言"的处世智慧。当客以"鹪鹩巢苇"讽喻时,实化用《诗经·豳风》"鸱鸮鸱鸮,既取我子"的比兴传统,揭示《荀子·劝学》"君子居必择乡"的立身准则。

二者相参,可见战国言说艺术的双重维度:惠子之譬重在认知传达,属"言—意"关系;门客之托重在权力互动,属"才—位"关系。然其理实通,《鬼谷子·反应》云"因其言,听其辞",正谓善说者当如《易经·系辞》"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今观惠子"弓弦之喻"与门客"社鼠之辩",皆得《庄子·寓言》"卮言日出"之妙,非唯修辞技巧,实为思维范式。

要之,先秦善说之道,其要在"因":《韩非子·难言》所谓"度量虽正,未必听也;义理虽全,未必用也",故需如《邓析子·转辞》所言"因其势而利导之"。惠子之擅譬,犹若《周礼·考工记》"审曲面势";门客之讽喻,可比《尚书·说命》"若金,用汝作砺"。二者殊途同归,共证《文心雕龙·论说》"必使时利而义贞"的交际真谛,足为后世法。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