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27|回复: 2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7政理诗解16身教化心孔子察微政事在应王道均平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6-14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向说苑卷7政理诗解16身教化心孔子察微政事王道均平
题文诗: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
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曰:
毂击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
下车弃而,去之然后,人乃不为.是乃:
禁之以制,身不先行,民不肯止,故化其心,
莫若教也.鲁国之法,有赎臣妾,于诸侯者,
取金于府;子贡赎人,于诸侯,而还其金,
孔子闻曰:赐失之矣,圣人举事,移风易俗,
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其,身之行也.
鲁富者寡,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
不受则后,莫复,自今以来,不复赎矣.
孔子可谓,通于化矣.故老子曰:见小曰明.
为鲁司寇,见季康子,康子不悦.孔子又见,
宰予:昔予也常,闻夫子曰,王公不聘,
我则弗动,今夫子于,司寇日少,在司寇官,
少日浅而,屈节数矣,谓屈节数,见于季孙,
不可已乎?子曰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
之日久矣,有司不治,则将乱也,其聘我者,
孰大于是.鲁人闻曰:圣人将治,何不先,
刑罚,自此之后,国无争者.子谓宰予:
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也,
.古之鲁俗,涂里之间,罗门之罗,
收门之鱼,独得于礼,孔子善,涂里之间,
富为贫出;罗门之罗,有亲取多,无亲取少;
收门之渔,有亲取巨,无亲取小.春秋:
四民均平,则王道兴,而百姓宁;所谓四民,
士农工商.婚姻道废,男女道悖,淫泆路兴.
《原文》
齐人甚好毂击相犯以为乐,禁之不止,晏子患之,乃为新车良马出与人相犯也,曰:“毂击者不祥,臣其察祀不顺,居处不敬乎?”下车弃而去之,然后国人乃不为。故曰:“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也,民不肯止,故化其心莫若教也。”
【译文】
齐人喜欢在驾车时用车毂相互撞击并以此为乐。官府虽多次禁止,但依然没有什么明显的成效,宰相晏婴为此感到十分烦恼。一天,晏婴乘坐一辆新车出门,故意与其他车辆相撞,事后说:“与人撞车是不吉祥的凶兆,难道是我祭拜神明时心意不够诚敬、平日居家待人不够谦和的缘故吗?”于是弃车离去,从此国人皆不再以撞车为乐。所以说“用制度禁止某种事情,而自身不先行做到,老百姓就不能停止。因此改变老百姓的思想,强制不如施以教化。”

注释①毂击:用车毂相撞击。毂,车轮中间车轴穿入处的圆木,安装在车轮两侧的轴上。
《原文》
  鲁国之法,鲁人有赎臣妾于诸侯者,取金于府;子贡赎人于诸侯而还其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圣人之举事也,可以移风易俗,而教导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其身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赎而受金则为不廉;不受则后莫复赎,自今以来,鲁人不复赎矣。”孔子可谓通于化矣。故老子曰:“见小曰明。”【注释】
   源自:《吕氏春秋》卷16先识览6察微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译文】
鲁国的法令规定,鲁国人在其它诸侯国给人当奴仆,有能赎出他们的,可以从国库中支取金钱。子贡从其它诸侯国赎出了做奴仆的鲁国人,回来却推辞,不支取金外。扎予说:“端木赐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不会再赎人了。”支取金钱,对品行并没有损害,不支取金钱,就不会有人再赎人了。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那个人用牛来酬谢他,子路收下了牛。孔子说;“鲁国人一定会救溺水的人了。”孔子能从细小处看到结果,这是由于他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观察得远啊。
《原文》
孔子见季康子,康子未说,孔子又见之,宰予曰:“吾闻之夫子曰:‘王公不聘不动。’今吾子之见司寇也日少,谓在司寇官少日浅而屈节少数矣。谓屈节数见于季孙不可以已乎?”孔子曰:“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聘我者孰大乎?”于是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以不先自为刑罚乎?”自是之后,国无争者。孔子谓弟子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尚存耳,政事无如膺之矣。”古之鲁俗,涂里之间,罗门之罗,收门之鱼,独得于礼,是以孔子善之夫涂里之间,富家为贫者出;罗门之罗,有亲者取多,无亲者取少;收门之渔,有亲者取巨,无亲者取小。
【注释】出自孔子家语》卷19子路初见
孔子为鲁司寇,见季康子1,康子不悦。孔子又见之。宰予进曰:“昔予也常闻诸夫子曰,王公不我聘则弗动,今夫子之于司寇也日少,谓在司寇官少日浅而屈节数矣,谓屈节数见于季孙不可以已乎?”孔子曰:“然,鲁国以众相陵,以兵相暴之日久矣,而有司不治,则将乱也,其聘我者,孰大于是哉2。”鲁人闻之曰:“圣人将治,何不先自远刑罚,自此之后,国无争者。”孔子谓宰予曰:“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故政事莫如应之。3
【注释】
1康子:当为桓子非康子也2言聘我使在官其为治岂复可大于此者也
3去也蟪蛄蛁蟟也蛁蟟之声去山十里犹在于耳以其鸣而不已言政事须慎听之然后行之者也【译文】
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时去拜见季康子,季康子很不高兴。孔子又去拜见他。宰予劝孔子说:“从前我曾听老师讲过:王公贵族要是不以礼聘请我,我不会主动去找他们。现在您担任司寇的时间不长,但已屈节委屈自己多次了,不可以不去吗?”孔子说:“是这样的。鲁国国内以多欺少,用士兵来侵犯别人的时间已经很久了,而有关官员不管,那将会出大乱子。执政者如果任用我,让我来治理此事,有哪件事比这更大呢?”鲁国人听到这些话,说:“圣人将要来治理鲁国,我们何不自己先远离刑罚。”自此以后,鲁国没有相互争斗的人。孔子对宰予说:“离山十里,蟪蛄的叫声仍然在耳。所以处理政事不如谨慎地听取意见,然后找相应的办法。”
《原文》
春秋曰:四民均则王道兴而百姓宁;所谓四民者,士、农、工、商也。婚姻之道废,则男女之道悖,而淫泆之路兴矣。

唐言几 发表于 2025-4-29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苑·政理》晏子化俗与孔子察微之政道精义探赜

刘向《说苑·政理》所载晏子止毂击之俗一事,实为儒家"身教重于言教"政治哲学之典范。《左传》云"政者,正也",晏子深谙此理,其处理齐人毂击为乐之俗,非以严刑峻法禁之,而以"新车良马"亲身示范,通过"下车弃而去之"的仪式化行为,将"毂击不祥"的伦理判断转化为具象化的道德示范,此正合《论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教化原理。晏子之智,在于将政治禁令转化为道德自觉,使"禁之不止"的困局迎刃而解。

孔子"政在来远"之论尤具深意。《论语·子路》载"近者悦,远者来",与此章"政者应事"之说互为表里。儒家政治智慧强调执政者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要义在"均平"二字。《尚书》言"无偏无党,王道荡荡",王道政治的本质正在于建立公平的社会秩序。孔子以"察微"为政事之本,实指执政者需具洞幽烛微的观察力,从"男女行者别其涂"的细节处见王道之端倪。

晏子与孔子所展现的两种政治智慧形态,实则同源而异流。晏子以"反己正物"的方式实现"不禁而止",暗合《中庸》"笃恭而天下平"之理;孔子则通过"明察秋毫"的执政态度,体现《大学》"格物致知"的政治方法论。二者共同指向儒家"修己以安百姓"的核心命题。值得注意的是,文中"身不先行,民不肯止"的结语,恰与《孟子·离娄上》"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形成跨文本呼应,揭示出先秦儒家对政治主体性的深刻认知。

此章所述"王道均平"思想,在汉代经学语境中更具特殊意义。董仲舒《春秋繁露》言"王者爱及四夷",与本文"政在来远"共同构成汉代公羊学"大一统"理论的政治伦理基础。刘向编撰此书时,正值西汉元成之世,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其通过整理先秦治国典故,实有针砭时弊、倡导仁政之深意存焉。读者当于此等细微处,体察经典文本与现实关怀的深刻互动。
一席事 发表于 2025-5-10 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苑·政理》晏子身教章义疏

《说苑》卷七所载晏子以车马喻政事一节,实为儒家"身教先于言教"之精义体现。齐人毂击为乐而禁不止,晏子不施严刑峻法,反以"新车良马"为教具,自演"毂击不祥"之剧,终使民俗自化。此中深意,当从三端阐发:

一、政教之本在身范
晏子所为,暗合《论语》"君子之德风"之旨。其弃车而去之举动,非徒形式表演,实为"祭如在"的礼仪精神之外显。《礼记·祭统》云"贤者之祭也,致其诚信与其忠敬",晏子以祭祀不敬喻毂击之非,将抽象礼义具象化,使民观而自省。此即《孟子》"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的执政智慧。

二、察微之智通王道
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晏子深谙此道。毂击之戏表面是民俗失范,实为礼乐精神弛废之征兆。其应对不从禁令入手,而直指人心敬畏,此乃"攻心为上"的教化策略。《春秋繁露》言"王道之端,得之于正",晏子以"不祥"说破世俗之迷,正谓以正道矫枉。

三、均平之道在感应
"禁之以制而身不先行"之叹,揭示政令失效之根源。《周易·咸卦》彖传曰"感而遂通",晏子新车良马之喻,恰构成与民众的心理感应。这种非强制性的教化,暗合"均平"王道的本质——《尚书》所谓"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正指此等潜移默化之功。

要之,此章虽简,却贯通儒家政教精义。晏子之智,不在术而在道;其效不在一时而万世。当今之世,法令滋彰而教化式微,重读此篇,尤觉"身教者从,言教者讼"实为不刊之论。政理之要,终归《大学》"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八字而已。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