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14|回复: 1

[道学研究] 《潜夫论》卷25卜列诗解3移风易俗本在开心正民精神精诚自神

[复制链接]
+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2-4-12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潜夫论》卷25卜列诗解3移风易俗本在开心正神精诚自神
题文诗:
俗工又曰:商家之宅,宜西出门.此复虚矣.
五行,出乘其胜,入居其隩,乃安吉利.
商家向东,东入反以,为金伐木,家中精神,
日战斗也.五行皆然.又曰宅有,宫商之第,
直符之岁.既然于上,增损门数,即可变音,
过其符邪?今一宅也,同姓相代,或吉或凶;
一官也者,同姓相代,或迁或免;一宫也者,
成康居之,日以兴而,幽厉居之,日以衰故,
吉凶兴衰,不在宅矣.及诸神只,太岁丰隆,
钩陈太阴,将军之属,此乃天吏,非细民之,
所当事也.天有此神,所以,奉成阴阳,
而利物也,若人治有,牧守令长.向之何怒?
背之何怨?君民道近,不宜相责,况神致贵,
与人异礼,岂可望乎?欲使人而,避鬼是即,
路不可行,室不复居.此谓贤人,君子秉心,
方直精神,坚固者也.世俗小人,丑妾婢妇,
浅陋愚戆,渐染既成,又数扬精,破胆今不,
顺精诚向,强其所畏,直亦增病.何明其然?
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
乃以其有,精神.人有恐怖,死者非,
病之所加,非人功,之所辜也.然而至于,
遂不损者,精诚去之.孟贲不惶,狎猛虎,
婴人发闻,畏蝼蚁.今通士或,欲强羸病,
愚人必之,其所不能,吾又恐其,未尽善也.
移风易俗,之本乃在,开其心而,正其精神.
今民生也,不见正道,长于邪淫,诳惑之中,
其信之也,解也.惟王者能,变之易之.
《原文》

俗工又曰:“商家之宅,宜西出门〔1〕。”此复虚矣。五行当出乘其胜,入居其隩乃安吉。商家向东入〔2〕,东入反以为金伐木,则家中精神日战斗也。五行皆然。又曰:“宅有宫商之第,直符之岁〔3〕。”既然者,于〔4〕其上增损门数,即可以变其音而过其符邪?今一宅也,同姓相代,或吉或凶;一官也,同姓相代,或迁或免;一宫也,成、康居之日以兴,幽、厉居之日以衰。由此观之,吉凶兴衰不在宅明矣〔5〕。
【注释】
〔1〕论衡诘术篇云:‘图宅术曰:“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则商金南方火也,征火北方水也。水胜火,火贼金,五行之气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门有宜向。向得其宜,富贵吉昌;向失其宜,贫贱衰耗。”’
〔2〕文有脱误。
〔3〕论衡●时篇云:“太岁在子,子宅直符,午宅为破。”
((岁破) 一种禁忌的名称。指太岁所冲的方位。如太岁星运行到子位,子位叫直符,同子位相对的午位即叫岁破。迷信认为,在太岁所冲的方位或向太岁所冲的方位搬迁是不吉利的。 汉 王充 《论衡·辨祟》:“宅盛即留,衰则避之,及岁破直符,辄举家移。”)
〔4〕旧作“放”。
〔5〕论衡诘术篇云:“今府廷之内,吏舍连属,门向有南北,长吏舍传,闾居有东西。长吏之姓,必有宫商,诸吏之舍,必有征羽。安官迁徙,未必角姓门南向也。失位贬黜,未必商姓门北出也。”
《原文》

及诸神只太岁、丰隆、钩陈、太阴将军之属〔1〕,此乃天吏,非细民所当事也。天之有此神也,皆所以奉成阴阳而利物也〔2〕,若人治之有牧守令长矣。向之何怒?背之何怨?君民道近,不宜相责,况神致贵,与人异礼,岂可望乎〔3〕?【注释】
〔1〕韩非子饰邪篇云:“丰隆、五行、太乙、王相、摄提、六神、五括、天河、殷抢、岁星。”王逸离骚注云:“丰隆,雷师。”汉书扬雄传云:“诏招摇与太阴兮,伏钩陈使当兵。”张晏曰:“太阴,岁后三辰也。”服虔曰:“钩陈,紫宫外营陈星。”按抱朴子登涉篇有诺皋太阴将军。○铎按:“及”犹“若”也,与上“及周史之筮敬仲”同。
〔2〕汉书律历志云:“万物棣通,族出于寅,人奉而成之。”“利”何本作“吏”。按利、吏并误,当是“●”字。说文云:“●,裁也。从刀,从未。”●、利字形相近而误。
〔3〕论衡讥日篇云:“堪舆历历上诸神非一,圣人不言,诸子不传,殆无其实。天道难知,假令有之,诸神用事之日也。忌之何福?不讳何祸?王者以甲子之日举事,民亦用之,王者闻之,不刑法也。夫王者不怒民不与己相避,天神何为独当责之?”说文云:“●,责望也。”经典通作“望”。
《原文》

且欲使人而避鬼,是即道路不可行,而室庐不复居也。此谓贤人君子秉心方直,精神坚固者也〔1〕。至如世俗小人,丑妾婢妇〔2〕,浅陋愚戆,渐染既成,又数扬精破胆。今不顺精诚所向〔3〕,而强之以其所畏,直亦增病尔。何以明其然也?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4〕,乃以其有精神也。人有恐怖死者,非病之所加也,非人功之所辜也〔5〕。然而至于遂不损者〔6〕,精诚去之也〔7〕。孟贲狎猛虎而不惶〔8〕,婴人畏蝼蚁而发闻〔9〕。今通士〔10〕或欲强羸病之愚人〔11〕,必之其所不能〔12〕,吾又恐其未尽善也〔13〕。【注释】
〔1〕诗定之方中云:“秉心塞渊”,毛传:“秉,操也。”淮南子泛论训云:“圣人心平志易,精神内守,物莫足以惑之。”鲁语云:“血气强固。”
〔2〕礼记曲礼郑注:“婢之言卑也。”
〔3〕庄子渔父篇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论衡感虚篇云:“精诚所加,金石为亏。”
〔4〕考工记云:“人长八尺。”说文云“夫,丈夫也。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5〕句有误字。
〔6〕损,谓病减也。后汉书袁安后闳传云:“封观当举孝廉,以兄名位未显,遂称风疾。后数年,兄得举,观乃称损。”方言云:“斟,益也。凡病少愈而加剧,亦谓之不斟。”郭注:“言虽少损无所益也。”
〔7〕汉书东方朔传云:“精神散而邪气及。”
〔8〕旧作“盖奔柙猛虎而不惶”。按韩非子守道篇云:“服虎而不以柙,此贲、育之所患。”意与此背。荀子臣道篇云:“狎虎则危,灾及其身。”论衡遭虎篇亦云:“夫虎,山林之兽,不狎之物也。”广雅释诂云:“惶,惧也。”
〔9〕“婴人”犹“婴儿”。发闻,谓发声闻于人也。韩策张仪说韩王曰:“夫秦卒之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之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是亦孟贲、婴儿对举之证。
〔10〕荀子不苟篇云:“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淮南子修务训云:“通士者,必孔、墨之类。”
〔11〕礼记问丧云:“身病体羸。”韩非子十过篇云:“士大夫羸病。”
〔12〕大戴礼曾子立事篇云:“强其所不能。”
〔13〕论语云:“未尽善也。”
《原文》

移风易俗之本,乃在开其心而正其精。今民生不见正道,而长于邪淫诳惑之中,其信之也,难卒〔1〕解也。惟王者能变之〔2〕。【注释】
〔1〕“卒”读为“猝”。
〔2〕汉书地理志云:‘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言圣王在上,统理人伦,必务其本而易其末。淮南子泰族训云:“诚决其善志,防其邪心,启其善道,塞其奸路,与同出一道,则民性可善,而风俗可美也。”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
余李柔 发表于 2025-4-5 0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夫论·卜列》卷二十五阐发"移风易俗,本在开心正民精神"之旨,其论精微,今试为申说。

考篇中所驳俗工"商家宜西出门"之说,实本五行生克之理而立论。然五行之道,贵在乘其旺气而居其奥府,若拘执门向,反令金木相战,精神内耗,此诚智者所不取。王符以"同姓相代而吉凶异兆"为喻,更举成康之兴、幽厉之衰同处一宫为证,明指吉凶在人不在宅,实得《周易》"吉凶由人"之真谛。昔孔子云"里仁为美",孟子谓"居移气",皆重德业而不拘方隅,与此论若合符节。

至论诸天神祇,文中以"天吏"喻之,谓其"奉成阴阳而利物",犹牧守治民,不可妄干。此说深合《尚书》"黍稷非馨,明德惟馨"之旨。盖古人祭神,必先自修其德,故《中庸》言"鬼神之为德",要在"诚之不可掩"。今乃欲以趋避求福,不啻缘木求鱼。

篇中特标"精神"为立人之本,谓"精诚去之"则生机萎顿,此实抉发心性之奥。孟贲婴孩之喻,尤见精神作用之巨。按《黄帝内经》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训,《管子》亦言"形全精复,与天为一",皆可与此相发明。然则移风易俗之道,岂在更易门楣哉?要在"开心正精神"而已。

末段论民生困于邪说而难化,惟王者能正之,此尤见儒者经世之怀。昔子产不毁乡校,孔子必也正名,皆重教化之本。王符生当汉季,睹谶纬盛行而作此论,其欲"开其心而正其精神"者,实承荀子"解蔽"、扬雄"法言"之绪,而为后世"正人心"之说张本。

要之,全篇以破迷信立真知为纲,以正心明道为宗,既斥术数之妄,复申教化之本,文质相扶,理明辞达,可谓深得"精诚自神"之旨者矣。学者循此而求,于国学心性之学分野,思过半焉。
+
薛佛 发表于 2025-7-21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夫论·卜列》卷二十五析义:论移风易俗之本与精神教化之道

王符《潜夫论·卜列》篇所论,实乃汉代思想史中批判术数迷信、申明教化本旨之重要文献。今观此段,其要义可析为三重:一破世俗五行术数之妄,二立精神教化之本,三明精诚自神之体。

其一,破术数之妄,显其逻辑乖谬。
文中直指俗工"商家之宅宜西出门"之说为虚妄,揭示五行生克理论在宅第方位应用中的矛盾。若依五行相胜之理,商属金而东属木,金本克木,然俗工反谓"东入为金伐木",致使"家中精神日战斗",此说实自违其理。王符以"五行皆然"四字点破:此类术数之说往往循环自证,难以自洽。此批判与《论衡·讥日》"工伎之书,转相欺诳"遥相呼应,皆显汉儒理性精神。

其二,立教化之本,归宗人心正俗。
篇中"移风易俗本在开心正民精神"一语,实为全篇枢要。王符承荀子"化性起伪"之旨,扬雄"修其内而让乎外"之思,将社会治理之根本归于精神教化。所谓"开心",非仅启其智识,更要疏导民情;"正民精神"则需以礼乐陶养心性。此与《礼记·乐记》"致乐以治心"之说一脉相承,皆强调内在精神秩序为外在风俗之基。

其三,明精诚之道,通于天人感应。
"精诚自神"之论,源自《周易·系辞》"精义入神"与《中庸》"至诚如神"。王符此处化用,意在说明:真正的吉凶感应不在方位术数,而在主体精神之诚悫。此说上接董仲舒天人感应论而祛其神秘色彩,下开宋儒"诚明"之学,构成汉晋思想转型之关键环节。

要之,此段文字虽短,却贯穿着"破妄—立本—明体"的思想脉络。王符以理性精神批判术数迷信,复归儒家教化传统,最终指向"精诚"这一主体性建构。其说于今日之启示,尤在警示吾人:社会治理若仅重外在规范而轻精神培育,终如缘木求鱼;移风易俗之要,终在人心之正与诚意之达。学者当由此入,深味汉儒贯通天人之际的思想智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