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1|回复: 1

[中医理论] 把人当人·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2-1-21 0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开篇语:中医是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的生命医学,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医学,是活生生的人的医学,养生,把人当人看,治病,把人当人医。三因制宜,法无定法,方无定方,随证治之,量身定制,中病为上。
所有的文化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医学的人文关怀,归根结底是医学文化是否把人当人看,把人当人医的问题。
我是谁?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认识。我要干什么?不同文化,有不同的目的。
文化中的人,有两大类。一类是西方文化中的人,即物质功利,物理法则认为的人,这样的人想要解决世界的本源问题,改造客观世界。一类是中国文化中的人,即保持了自然本真、生命原貌认识的人,这样的人顺应自然,遵循天人合一之道,以求生生不息、健康长寿的生存之道。
由于人在文化之中的区别,文化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精神。西方文化物质为本,看人是肉体形态的人;中国文化生命为本,看人是自然完整、多维联系、不可分离的活生生的人。
中国文化和中医学在保持自然本真、生命原貌基础上认识人,生命真实与文化客观是合一的,理论本质与人的生命本质是合一的,具有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文化特色,是善为核心,“和”为贵,命为本的文化。
天人合一,生命与共是人文精神的基本特色。命存在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存在于每一种生物,即我命在我,上与天相应,下与地相应,中与其他人、其它生物相应。我命因应自然,因应社会,与物质利益相关,与自然环境相关,与社会状况相关。没有天地联系、没有生命与共,就没有人文精神。
文化者,人之化也,或化于物,成物之理,或化于命,成命之理。化而成文,欲为原动力。人欲通过文化之“术”对外发生作用。欲为本能,但在文化精神的引导下,文化之术发挥的作用有善有恶,善的作用行仁义为苍生,恶的作用争利益为自我。
欲有善,善在爱、在生命,化于文而有人道。欲有恶,恶在争,在利益,化于文而成兽道。人道是人文精神之道,把人当人,以人为本。兽道是物质利益之道,“人化物”,为名为利,你争我夺。
医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不同的文化土壤形成不同的医学,有着不同的医疗实践。人文精神的文化土壤里发展起来的医学,是人性医学,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把人当人看,把人当人医。
人是文化的根本,能否以人为本,能否把人当人,是人道与兽道的分水岭。
不在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厘清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区别,认识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本质差异,人就可能在兽道迷失生命方向,文化之“术”就可能成为毁灭之“术”。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原子弹等,哪一样不是文化产生的,哪一样不威胁人类?
彭门波爷 发表于 2025-7-1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医道与人道:论中医文化中的生命本体观》

黄开泰先生《天命篇》以"把人当人"为纲,深刻揭示了中医文化的核心精神。此论非仅关乎医理,实乃贯通天地人的大道之思。笔者不揣浅陋,试从国学视角申论之。

一、天人同构的生命本体论
中医"多维时空动态关联性"之要义,实本于《周易》"生生之谓易"的宇宙观。《黄帝内经》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将人体视为阴阳五行运化的微缩宇宙。此与西方笛卡尔"身心二元论"判然有别:一者视人为精气神统一的整体,一者析人为可拆解的机械部件。王冰注《素问》云:"形神相即,谓之真人",正揭示了中医对生命完整性的敬畏。

二、三因制宜的辨证智慧
"法无定法"的诊疗原则,实为《中庸》"时中"思想的具体实践。朱子释"时中"曰:"犹权衡之称物,随时取中",恰如中医辨证之"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张仲景治伤寒用桂枝汤,必察患者腠理疏密;李东垣调脾胃,必辨地域燥湿。这种动态平衡的智慧,正是对个体生命独特性的最大尊重。

三、文化基因中的医道精神
中西医学差异本质是宇宙观的差异。《庄子》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生命共同体意识,与西方主客二分的认识论形成鲜明对比。中医"司外揣内"的诊法,体现的是"格物致知"的东方思维;而"上工治未病"的预防理念,则源于《道德经》"为之于未有"的哲学。这种文化基因,使中医始终保持着对生命自然的谦卑。

四、当代启示与价值重估
在技术主义医疗盛行的今天,中医"把人当人"的理念尤显珍贵。《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医疗亦当以固护生命之本为先。然现代医学常将患者简化为指标数据,恰如《淮南子》所警"逐末忘本"。中医因人制宜的个性化诊疗,不仅是对抗疾病的技艺,更是守护生命尊严的文明之道。

结语:
黄先生之论,实发《内经》"形与神俱"之微义。中医文化正如《论语》所言"人能弘道",其价值不在对抗疾病,而在成全生命。在医疗日益技术化的时代,重拾"把人当人"的医道精神,或许正是我们回归生命本真的重要路径。医之为道,大矣哉!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