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59|回复: 2

[道学研究] 《庄子》外篇卷1骈拇诗解2曲不以钩直不以绳真情自生由仁义行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12-14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子》外篇卷1骈拇诗解2曲不以钩直不以绳真情自生由仁义行

题文诗:

彼正正者,而不失其,性命之情.故合也者,

不计为骈,而枝也者,不计为歧;长者不为,

有余短者,不为不足.凫胫虽短,续之则忧;

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天性长,非所断也,

而天性短,非所续也,无所去忧.意仁义其,

非人情乎?彼仁人何,其多忧也?骈于拇者,

决之则泣;枝于手者,龁之则啼.二者也或,

有余于数,或不足数,于忧一也.今世仁人,

蒿目而视,忧世之患;不仁之人,决性命情,

而饕贵富.故意仁义,非人情乎?三代以下,

天下何其,嚣嚣也乎?夫待钩绳,规矩而正,

是削其性,且待绳约,胶漆而固,是侵其德;

屈折礼乐,呴俞仁义,慰天下心,失其常然,

天下者也,有其常然.所谓常然,曲不以钩,

直不以绳,圆不以规,方不以矩,附离不以,

胶漆约束,不以𬙊索.天下诱然,皆生不知,

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也.

古今不二,不可亏也,焉用仁义,奚连连如,

胶漆𬙊索,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

至仁非仁,由仁义行,真情自然,自得自生.

  
  《原文》

  彼正正者①,不失其性命之情②。故合者不为骈,而枝者不为跂③;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④,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故性长非所断,性短非所续,无所去忧也⑤。意仁义其非人情乎⑥?彼仁人何其多忧也?

  且夫骈于拇者,决之则泣⑦;枝于手者,龁之则啼⑧。二者,或有余于数,或不足于数,其于忧一也。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⑨;不仁之人,决性命之情而饕贵富⑩。故意仁义其非人情乎(11)?自三代以下者(12),天下何其嚣嚣也(13)?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14),是削其性者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15),是侵其德者也(16);屈折礼乐(17),呴俞仁义(18),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19),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20),约束不以𬙊索(21)。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22),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23)?使天下惑也!

 
  【译文】

 那所谓的至理正道,就是不违反事物各得其所而又顺应自然的真情。所以说合在一块的不算是并生,而旁出枝生的不算是多余,长的不算是有余,短的不算是不足。因此,野鸭的小腿虽然很短,续长一截就有忧患;鹤的小腿虽然很长,截去一段就会痛苦。事物原本就很长是不可以随意截短的,事物原本就很短也是不可以随意续长的,这样各种事物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噫!仁义恐怕不是人所固有的真情吧?那些倡导仁义的人怎么会有那么多担忧呢?
    况且对于脚趾并生的人来说,分裂两脚趾他就会哭泣;对于手指旁出的人来说,咬断歧指他也会哀啼。以上两种情况,有的是多于正常的手指数,有的是少于正常的脚趾数,而它们对于所导致的忧患却是同一样的。如今世上的仁人,放目远视而忧虑人间的祸患;那些不仁的人,摒弃人的本真和自然而贪求富贵。噫!仁义恐怕不是人所固有的真情吧?而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又怎么会那么喧嚣竟逐呢?

     况且依靠曲尺、墨线、圆规、角尺而端正事物形态的,这是损伤事物本性的作法;依靠绳索胶漆而使事物相互紧紧粘固的,这是伤害事物天然禀赋的作法;运用礼乐对人民生硬地加以改变和矫正,运用仁义对人民加以抚爱和教化,从而抚慰天下民心的,这样做也就失去了人的常态。天下的事物都各有它们固有的常态。所谓常态,就是弯曲的不依靠曲尺,笔直的不依靠墨线,正圆的不依靠圆规,端方的不依靠角尺,使离析的东西附在一起不依靠胶和漆,将单个的事物捆束在一起不依靠绳索。于是,天下万物都不知不觉地生长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生长,同样都不知不觉地有所得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有所得。所以古今道理并没有两样,不可能出现亏缺呀。那么(何必使用)仁义又为什么无休无止地象胶漆绳索那样人为地夹在天道和本性之间呢?这就使天下人大惑不解了!
 【注释】

  ①正正:当是“至正”之误,上段末句即言“至正”,“至理正道”的意思。

  ②性命之情:性,指本性,命,指天命,性命之情,就是物各自得顺其自然的真情。

  ③跂:为“歧”字之误。

  ④凫(fú):野鸭。胫(jìng):小腿。

  ⑤去:摒弃,排除。

  ⑥意(yī):感叹声,又写作“噫”。一说“意”当从字面讲,自认为的意思。

  ⑦决:裂析,分开。

  ⑧龁(hé):咬断。

  ⑨蒿目:颇费解。一说“蒿”通作“(hé)”,放眼远望的意思,一说“蒿”通作“眊(mào)”,眼睛失神的意思。译文从前一说。

  ⑩决:断,抛弃。饕(tāo):贪。贵富:财产多叫“富”,地位高叫“贵”。

  (11)故:衍文。一说从字面意义讲。

  (12)三代:即夏、商、周三个朝代。

  (13)嚣嚣:喧嚣的样子。

  (14)待:依靠。钩(gōu):“钩”字的古体;木工划弧线的曲尺。

  (15)绳约:即绳索。下文皆称“索”,故有人主张此处应依下文而改;旧注“绳约”释为“绳索约束”,更为失当。

  (16)侵其德:即伤害了事物的天性和自然。

  (17)屈折礼乐:就是用礼乐来生硬地改变和矫正人的言行。

 (18)呴(xū)俞:抚爱。“呴俞仁义”就是用仁义的手段来抚爱和教化别人。

  (19)常然:常态,指人和事物的本然和真性。

  (20)附离:使离析的事物相互附着。

  (21)(mò):绳索。

  (22)诱然:不知不觉的样子。

  (23)连连:不断的、无休止的样子。
好好补钙 发表于 2025-7-1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骈拇》章句析微:论性命之情与仁义之伪

庄周《骈拇》篇直指人道之弊,其文曰:"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此一语实为全篇枢要。所谓"正正"者,非矫饰之正,乃本然之正也。性命之情,即天道赋予万物之自然禀赋。凫胫短而鹤胫长,皆各得其所,若强续凫胫、强断鹤胫,则逆天悖性,徒增忧悲。此喻深刻揭示"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的齐物之理。

篇中诘问:"意仁义其非人情乎?"此问振聋发聩。三代以降,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不仁者"决性命情而饕贵富",二者皆失其常然。庄子并非否定仁义本身,而是批判将仁义异化为"钩绳规矩"的矫饰之举。如骈拇决之则泣,歧指龁之则啼,此痛不在形骸之损,而在性命之伤。仁义若成为外在约束,则必"削其性""侵其德"。

所谓"常然"者,乃"曲不以钩,直不以绳"的自然状态。万物"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此即《老子》"道法自然"之旨。庄子指出:"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𬙊索",正是批判儒家以礼乐仁义为胶漆𬙊索,强束人性。此种"连连如胶漆𬙊索而游乎道德之间"的作为,实为"使天下惑"之本源。

至篇末"由仁义行"与"真情自然"的对举尤具深意。庄子所斥者,乃刻意标榜之仁义;所倡者,乃发自性命之真情。如《中庸》言"率性之谓道",真正的仁义当如草木生长,不待规矩而自中绳墨。此即郭象注所谓"仁义自是人之情性,但当任之耳"的玄解。

要之,《骈拇》篇以"不失性命之情"破"屈折礼乐"之伪,以"常然"状态解构人为造作。其思想脉络承《逍遥游》之自然,启《马蹄》篇之批判,构成庄子外篇重要的理论枢纽。读者当于此体会"至仁非仁"的辩证智慧,方不负庄生垂训之深意。
净军 发表于 2025-7-19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骈拇》篇论性命之情与仁义之辨析

庄周《骈拇》此章,实为辨析"性命之情"与"仁义之施"根本差异之要义。其文辞简奥而义理深远,今试为析论如次:

一、性命之正与物性自然
"彼正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一句,乃全篇纲领。所谓"正正",非外在标准之正,而是万物各得其性命之正。凫胫短而鹤胫长,皆属"天禀之常",若强续短胫、断长肢,则违逆物性自然之理。此与《养生主》"庖丁解牛"之"依乎天理"说相通,皆强调顺应自然之性。

二、仁义施用之人文困境
庄子设问"仁义其非人情乎",实为深刻反思。三代以降,仁者"蒿目而忧世",不仁者"决性命而饕富贵",二者皆失中和。此论揭示儒家仁义学说在实践中产生的异化现象:或流于刻意造作(如曾子之"战战兢兢"),或沦为虚伪工具(如田氏之"窃国为诸侯")。

三、道德之本与人为之伪
文中对比两种存在状态:一者"待钩绳规矩而正",乃"削性侵德"之人为;二者"曲不以钩,直不以绳"的自然而然。此即《老子》"大制不割"与《周易》"不疾而速"之境界。庄子指出"天下有常然",此"常然"即《齐物论》所谓"道枢",万物本具之天然秩序。

四、历史批判与哲学解构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何其嚣嚣"之叹,实为对文明异化的深刻批判。庄子揭示仁义如同"胶漆𬙊索",表面维系道德,实则束缚真性。此与《马蹄》篇"毁道德以为仁义"之说呼应,构成对儒家核心价值的根本性质疑。

要而论之,此章精髓在于区分"由仁义行"(自然流露)与"行仁义"(刻意造作)。庄子并非否定道德本身,而是反对脱离性命之情的道德形式。其"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的理想境界,实为天人合一之至高状态,与《中庸》"不思而得,不勉而中"的诚明之境,在超越层面上颇有相通之处。读者当透过表面文字,体会其对于本真存在的深刻追寻。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申時| 2025/7/26/週六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