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34|回复: 0

[儒家学说] 《孔子家语》卷7五仪解诗解(全版)4悫后求智惠民为本君子恶恶成人之善

[复制链接]
达性畅情 发表于 2021-9-10 1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题文诗:
公曰请问,取人之法.孔子对曰:事任于官,
无取捷捷,无取钳钳,无取啍啍,捷捷贪也,
钳钳乱也,啍啍诞也.故弓调而,后求劲焉,
马驯服而,后求良焉,士也必悫,而后求其,
智能者焉,人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非迩.
哀公问曰:寡人欲吾,国小能守,国大则攻,
其道如何?子曰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
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
民畔如归,皆君之仇,将与谁守?公曰善哉,
于是乃废,山泽之禁,弛关市税,以惠百姓.
公曰吾闻,君子不博,其有之乎?子曰有之,
为其二乘.曰有二乘,何为不博?子曰为其,
兼行恶道.哀公惧焉,有间复曰:若是君子,
之恶恶道,至甚也乎?孔子对曰:君子之恶,
恶道不甚,则好善道,亦不甚也;好善不甚,
则百姓之,亲上不甚.诗经有云:未见君子,
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悦.
诗之如此,甚好善道.公曰美哉,夫君子也,
成人之善,君子也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
吾弗之闻.君子恶恶,真情好善,正己正人.
繁体

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之法.’孔子对曰:‘事任于官,无取捷捷,无取钳钳,无取啍啍,捷捷贪也,钳钳乱也,啍啍诞也.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必悫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大则攻,其道如何?’孔子对曰:‘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为(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仇也,将与谁守?’公曰:‘善哉!于是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
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之法。”
孔子对曰:“事任于官,无取捷捷,无取钳钳,无取啍啍。捷捷,贪也;钳钳,乱也;啍啍,诞也。故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必悫而后求智能者焉。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吾国小而能守,大则攻,其道如何?”
孔子对曰:“使君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将谁攻之?苟违此道,民畔如归,皆君之雠(仇)也,将与谁其守?”
公曰:“善哉!”于是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以惠百姓。
注释事任于官:王肃注:“言其各当以其所能之事任于官。”此记载又见于《荀子·哀公》、《韩诗外传》卷四、《说苑·尊贤》。
捷捷:花言巧语。
钳钳:王肃注:“钳钳,妄对,不谨诚。”
啍啍:zhnzhn,王肃注:“啍啍,多言。”啍,通“谆”。
诞:王肃注:“诞,欺诈也。”
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王肃注:“言人无智者,虽不(原作'性’,据同文本该为'不’。)悫信,不能为大恶。不悫信二有智,然后乃可畏也。”悫,què,诚实,谨慎;厚道,朴实;恭谨。迩,近。
使:假如,如果。
相:四库、同文本作“和”。畔,通“叛”。
弛:废弛,废除。
译文哀公向孔子问道:“请问选取人才的原则是什么?”
孔子回答说:“按其所能委任相应官职,不要选取花言巧语的人,不要选取妄言乱语的人,不要选取喋喋多语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会贪得无厌,妄言乱语的人会扰乱是非,喋喋多语的人会欺诈失信。所以,弓调试好后才能求得箭的强劲,马驯服后才能要求其精良,士人先要立其谨慎诚实才能求取他的才能。不诚谨却多才干,就好像豺狼不可接近。”
哀公向孔子问道:“我想使我国变得国势弱小时能有效防守,国力强大是就能攻伐,有什么办法呢?”
孔子回答说:“假如您的朝廷文武百官都能遵守礼制,君臣上下和睦相亲;天下百姓都是您的子民,谁将会来攻伐呢?假如违背了这一原则,百姓皆有所归,纷纷叛离,视自己的国君如仇人,您将与谁去防守您的国家呢?”
哀公说:“说得好啊!”于是废除了禁止百姓进入山林川泽的相关法令,取消了市场关卡的税收,让百姓得到实惠。
繁体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曰:‘有之.’公曰:‘何为?’对曰:‘为其二乘.’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子曰:‘为其兼行恶道也.’哀公惧焉,有间,复问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至甚也?’孔子曰:‘君子之恶恶道不甚,则好善道亦不甚;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悦.”诗之好善道甚也如此.’公曰:‘美哉!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
孔子曰:“有之。”
公曰:“何为?”
对曰:“为其有二乘。”
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
子曰:“为其兼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有闲,复问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至甚也。”
孔子曰:“君子之恶恶道不甚,则好善道亦不甚。好善道不甚,则百姓之亲上亦不甚。《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之好善道甚也如此。”
公曰:“美哉!夫君子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微吾子言焉,吾弗之闻也
注释博:古人一种二人对弈的棋戏。
为其有二乘:“有”字原脱,据四库、同文本即下文补。二乘,之二人相互侵凌争胜。乘,shèng,凌。
恶道:邪道。
君之恶恶道至甚也:同文本“君”后有“子”字,四库本“之”字为“子”。
《诗》云:后五句,引自《诗·召南·草虫》。惙惙,chuòchuò,忧愁的样子。止,痛“之”。觏,gòu,遇见。说:同“悦”。
微:如果没有。表示假设关系。
译文哀公向孔子问道:“我听说君子不下棋,有这回事吗?”
孔子回答说:“有这回事。”
哀公说:“为什么?”
回答说:“因为下棋时二人对弈残杀争胜。”
哀公说:“二人对弈残杀争胜,为什么就不能下棋了?”
孔子说:“因为下棋的同时也在走邪道。”
哀公不禁露出恐惧的样子。过了一会儿,哀公又问道:“真像这样吗?那么君子对于邪道,那是深恶痛绝的。”
孔子说:“君子对于邪道的憎恶如果不强烈,那么也不会强烈喜欢善道。强烈喜欢善道不强烈,百姓对于上位的执政者也就不会有强烈的亲近之情。《诗》云:'没有见到君子时,忧心忡忡。等见到君子,遇上君子,则满心欢喜。’《诗》都对正道的称道也是十分强烈的啊!”
哀公说:“说的太好了。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人不断地滋生美德;人成不了君子,那是不断滋生恶行。没有您这番话,我不能闻知这些道理。”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英文邮箱 发表于 2025-5-21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家语·五仪解》择人治国之道疏义

《孔子家语》卷七《五仪解》所载鲁哀公与孔子问对,实为先秦儒家政治哲学之精要。今就择人、治国二事,分疏其义理如下:

一、取士之道:德先能后
哀公问取人之法,孔子以"事任于官"为纲,提出"三不取"原则:不取捷捷(巧言令色)、不取钳钳(强词夺理)、不取啍啍(大言欺罔)。此三者分别对应贪婪、淆乱、虚妄之弊,与《论语》"巧言乱德"之训互为表里。孔子更以"弓调求劲""马驯求良"为喻,强调士人当先具"悫"(诚朴)之德性,而后论其才能。此即《周礼·地官》"六德六行"取士之遗意。尤值得注意的是"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之警语,直指无德有才者之危害性,与《大学》"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的治国纲领深相契合。

二、治国之本:礼亲惠民
哀公询以小国自守、大国进取之道,孔子答以"朝廷有礼,上下相亲"八字真言。此说实本于《左传》"礼,经国家、定社稷"之义,将礼治精神贯彻于政治实践。其"天下百姓皆君之民"的表述,体现儒家"民为邦本"的政治伦理,与《孟子》"民为贵"说一脉相承。孔子更警示"民畔如归"的统治危机,促使哀公废山泽之禁、弛关市之税,此即《尚书》"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的具体实践。

三、君子之道:善善恶恶
篇末论君子"不博"(不专务博弈)之义,揭示儒家"恶恶成善"的价值取向。孔子谓"恶恶不甚则好善不甚",正合《易传》"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之微旨。引《诗经·召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之句,恰喻君子当使民"见则心悦"的政治理想。"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二语,尤为儒家恕道精义,与《论语》"君子成人之美"相发明。

要之,此章虽简,然涵摄儒家选贤任能、礼治惠民、正己正人之三重治道。其"德先能后"的取士标准,对治今世专尚才技之弊;"礼亲惠民"的治国方略,可矫权力本位之失;"善善恶恶"的君子操守,足药是非混淆之疾。读此篇者,当思孔子"悫而后求智能"之训,于浮躁之世尤具针砭意义。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