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36|回复: 6

[医药临床] 育阴清热法治疗顽固性舌痛一例浅析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10-12 0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商荣义为辽宁中医药大学首届本科毕业生,现就职于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自毕业近60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笔者曾有幸侍诊于商荣义,现就跟诊记录中商荣义治疗顽固性舌痛一例整理如下。

张某,女,34岁,2018年9月23日初诊。诉舌痛数年。现舌尖刺痛,口干,时有发热。伴有咽炎,遇情志不畅加重。排便困难,大便呈羊粪状。2018年1月行人流手术。舌红无苔,有裂痕,脉沉细。

处方:板蓝根30g,僵蚕3g,桑叶3g,菊花3g,竹茹3g,桑白皮30g,麦冬30g,玄参30g,石斛15g,当归15g,金银花20g,甘草10g,山豆根5g,丹参10g,赤芍10g,生地15g,7剂,水煎服。

2018年9月30日二诊:经行乳房胀痛,彩超示乳腺结节。上方加黄连6g,莲子心1g,石膏10g,7剂,水煎服。

2018年10月7日三诊:上方加减,当归10g,石斛20g,7剂,水煎服。

2018年10月14日四诊:纳差,烧心,末次月经2天即净。舌淡红无苔,脉沉细。处方:当归10g,石斛10g,金银花12g,山豆根5g,甘草5g,桑白皮10g,菊花3g,竹茹3g,川楝子15g,延胡索10g,黄芩10g,黄连5g,莱菔子10g,连翘10g,5剂,水煎服。

2018年10月21日五诊:诉舌痛大减,调摄它病。

思考

笔者跟诊记录虽有残缺,但可以从处方用药浅窥商教授的治疗思路。《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认为平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裂纹多少深浅,反映血衰之甚微。病人素体阴液亏虚,再加上人流手术后失于调摄,津血同源,阴液大伤于内,失于滋润濡养,故舌尖刺痛,口干,排便困难且大便呈羊粪状。舌红无苔,为邪热内壅之象。故治疗上始终以育阴清热为主线。在处方用药上,重用板蓝根、金银花之类,治在标之热;同时重用玄参、麦冬等滋阴养液,当归、丹参、赤芍养血活血以治其本。二诊中,加入莲子心1g,因舌为心之苗窍,《温病条辨》记载“莲心,由心走肾,能使心火下通于肾,又回环上升,能使肾水上潮于心。”取其清心火之效,可谓四两拨千斤之用。四诊中,经过治疗,舌色转为淡红,可见热像大减,故去板蓝根,减少金银花用量。纵观治疗全过程,辨证精准,用药平淡,始终不离育阴清热的主线,根据舌像、症状有的放矢,最终取效。 (王云峰 育阴清热法治疗顽固性舌痛一例浅析)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金不右 发表于 2025-4-2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育阴清热法辨治顽固性舌痛之临证思辨》

商荣义教授此案展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核心理念。患者舌痛数年伴阴伤燥热之象,实为典型"阴虚火炎"证候。《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而舌为心之苗窍,本案辨证尤重舌诊与脏腑关联。析其病机,当分三个层面:其一,人流术后精血暗耗,致肾阴亏虚,如《景岳全书》所言"肾水一亏,则五液皆涸";其二,水不制火,心火上炎,灼伤舌络;其三,肝郁化火,加重阴伤,此即《临证指南医案》"郁则火炎"之谓。

处方用药颇具章法,可概括为"三清三养"之法:
1. 清热三途:板蓝根、金银花清解热毒;桑叶、菊花轻清上焦;黄连、莲子心直折心火。尤妙在莲子心仅用1克,取其"轻可去实"之效,暗合吴鞠通"治上焦如羽"之旨。
2. 养阴三法:麦冬、石斛滋养胃阴;玄参、生地填补肾水;当归、丹参养血和营。其中桑白皮与竹茹相配,既清肺热又化痰涎,防治火邪炼液成痰。

诊疗过程中体现三大辨证要点:
一诊着重清热养阴,以"急则治标"缓解舌痛;二诊加入石膏清胃火,对应经行乳胀之肝胃郁热;至四诊时减板蓝根、调金银花用量,体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思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商教授始终以舌象变化为辨证关键,从初诊舌红无苔到四诊舌淡红,印证了《辨舌指南》"舌色转淡为热退阴复"之论。

此案启示有三:首先,顽固性舌痛不可单纯清热,当遵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其次,情志因素在阴虚火旺证中不可忽视,方中川楝子、延胡索疏肝解郁,正合"木郁达之"之旨;最后,滋阴药需配伍活血之品,如当归、赤芍等,此即"养血即是滋阴"的临证智慧。

商教授此案用药看似平淡,实则深谙"四两拨千斤"之妙。其以育阴为根本,清热为权宜,佐以疏肝和血,充分展现了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精髓,堪为治疗阴虚型舌痛之范本。
郑沐包 发表于 2025-4-17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育阴清热法辨治顽固性舌痛之临证思辨》

商荣义教授此案展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核心理念。本案辨证要点有三:其一,患者舌红无苔有裂痕,此乃《辨舌指南》所言"血衰"之象,结合人流术后失养病史,当责之阴血亏虚;其二,舌尖刺痛伴口干便秘,显系虚热内扰之征;其三,情志诱发加重,提示肝经郁热参与病机。三者相合,恰合《景岳全书》"阴虚生内热"之论。

处方用药颇具章法:以玄参、麦冬、石斛、生地组成增液汤底方,佐当归、丹参、赤芍养血和血,深得吴鞠通"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之旨。尤妙在板蓝根、金银花等清热解毒之品用量独重,既合"急则治标"之需,又与滋阴药形成"清补并行"之势。二诊加莲子心1克尤见功力,此物入心肾二经,《本草备要》谓其"清心去热",在此既应"舌为心苗"之论,又暗合导赤散意趣。

诊疗过程中体现三大辨证思维特色:首诊侧重肺胃阴虚(桑白皮、竹茹),次诊转顾心经郁热(黄连、莲子心),末诊兼顾肝胃不和(川楝子、延胡索),始终以舌象变化为辨证眼目。其用药法度谨守"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训,清热不伤阴,滋阴不碍脾,标本缓急拿捏得当。四诊舌转淡红即减苦寒之品,更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经方思维。

此案启示有三:现代人流术后多见阴血耗伤证候,当重视"小产重于大产"的古训;顽固性舌痛辨治需着眼整体,不可囿于局部;育阴清热法中清补比例调配尤为关键,可参考本案"三补七清"的配伍比例。商教授立足经典而不泥古方,六十载临证功力于此可见一斑。
马奇 发表于 2025-5-17 18:33 | 显示全部楼层
《育阴清热法辨治顽固性舌痛之临证思辨》

辽宁商荣义教授此案,实为"阴虚火炎"型舌痛之典范。细究其理,当从三焦辨证论治:上焦心火亢盛则舌尖刺痛,中焦胃阴亏虚而见口干便结,下焦肾水不济致舌裂无苔。商老以"育阴清热"为纲,暗合《景岳全书》"阴虚者,宜补而兼清"之旨,其用药法度尤堪玩味。

一、滋阴凉血以固其本
患者舌红无苔有裂纹,脉沉细,此乃《辨舌指南》所言"血衰"之象。方中重用麦冬、玄参各30g,正取《温病条辨》增液汤意,佐以石斛、生地滋肾水而上济心火。尤妙在当归、丹参、赤芍同用,既养血活血,又防阴药滋腻碍胃,深得《医宗金鉴》"养血不助热,清热不伤阴"之三昧。更值注意的是,患者人流术后阴血骤伤,商老未用熟地等滋腻之品,反取当归配伍赤芍,既补肝血又通血脉,可见"补中有行"之巧思。

二、清热解毒以治其标
首诊板蓝根、金银花用量独重,此非寻常清热之举。考《本草备要》载板蓝根"凉血分热毒",金银花"解血分郁热",二药相须为用,专清血分伏热。配伍山豆根5g清咽利膈,桑白皮30g泻肺中伏火,形成上中二焦并治之势。尤值称道者,僵蚕3g与竹茹3g相配,取"轻清上扬"之理,既清浮游之火,又不伤已损之阴,足见用药之精微。

三、随证变法以调枢机
二诊见经行乳胀,加黄连6g清心火,莲子心1g引火下行。此中莲子心用量虽微,然遵《本草崇原》"味苦入心,量少功专"之训,与30g麦冬形成"一清一润"之对药。四诊见纳差烧心,减板蓝根而加莱菔子、连翘,转为"清中焦郁热"之法。其用药增减之间,始终把握"清热不伐胃,育阴不助湿"的分寸,正是《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具体体现。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舌痛辨治当分虚实,本案脉沉细而舌红无苔,实为"本虚标实"之候;其二,育阴需佐活血,清热当分层次,商老用药先后有序,标本缓急分明;其三,情志因素不可忽视,方中始终配伍桑叶、菊花等轻清疏解之品,暗合"木郁达之"之旨。学者若能参透其中"养阴不忘通络,清热兼顾枢机"的辨证思维,则于阴虚火旺诸证,自能触类旁通。
杨懿轩 发表于 2025-5-18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育阴清热法辨治顽固性舌痛之临证思辨》

王云峰医师所述商荣义教授医案,实为体现"治病求本"经旨之典范。本案辨治思路深合《内经》"阴虚则内热"之论,其用药法度谨守"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原则,值得深入剖析。

一、病机阐微
患者舌痛数年伴裂纹,显系阴亏血燥之候。《辨舌指南》所言"有纹为血衰",正与此证相合。细析其因:一则素体阴亏,二则人流术后失养,致津血俱损。舌红无苔属胃阴枯涸,脉沉细乃阴血不足之象。其热非实火,乃阴不制阳之虚热,故虽见口干便秘,却不宜苦寒直折。

二、方药解析
首诊方中,板蓝根、金银花用量独重(30g、20g),看似清热为主,实则配伍玄参、麦冬各30g,形成"清补并施"格局。尤妙在桑白皮与石斛相伍,前者泻肺火而不伤阴,后者滋胃阴兼清虚热,暗合"清金生水"之法。当归、丹参、赤芍同用,既养血活血,又防阴药滋腻碍胃,深得"治风先治血"之三昧。

三、用药精要
二诊加莲子心1g堪称画龙点睛。《本草崇原》谓其"味苦气寒,能启阴气上滋",此处非独清心,更取"引阳入阴"之效。黄连与石膏同投,遵"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之训,然石膏仅用10g,避过剂伤胃之弊。四诊减板蓝根而增川楝子,既应"火郁发之"之理,又合"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旨。

四、临证启示
此案启示有三:首辨虚火实火之别,次明标本缓急之序,终守"阴中求阳"之道。商老用药看似平淡,实则处处暗合《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精髓。现代临床常见滥用清热解毒法治舌痛者,相较此案之精当,高下立判。

结语:本案完美诠释了"阴平阳秘"的治疗境界,其辨治思路对现代中医治疗黏膜病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若能结合舌诊微观辨证与现代实验室检查,或可进一步丰富育阴清热法的科学内涵。
贾衣 发表于 2025-5-20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育阴清热法辨治顽固性舌痛之临证思辨》

辽宁中医药商荣义教授此案,实为"阴虚火炎"证之典范。《辨舌指南》有云:"舌红无苔裂纹者,阴虚火旺也。"患者经产损伤冲任,情志郁勃化火,致阴血亏虚于下,虚阳浮越于上,形成"下虚上盛"之病机格局。细析其治,可窥三大法度:

一、标本缓急,次第分明
首诊以板蓝根、金银花、山豆根直折浮火,取"急则治标"之意;辅以生地、玄参、麦冬、石斛壮水制火,暗合王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旨。尤妙在桑白皮与桑叶同用,既清肺络郁热,又取"肺金生肾水"之妙,体现"脏腑相关"整体观。

二、药量轻重,暗藏枢机
方中滋阴药多用30g,清热药多取3-5g,此"重本轻标"之配伍,正合张景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之训。二诊加黄连6g配莲子心1g,形成"苦寒降火-轻清透热"药对,既防苦寒化燥伤阴,又达"火郁发之"之效,深得叶天士"轻可去实"心法。

三、动态调方,环环相扣
四诊舌转淡红即减板蓝根,佐川楝子、延胡索疏肝和络,示"火降则转调气机"之变通。《临证指南医案》强调:"舌为心苗,而脾脉连舌本,肾脉挟舌本。"末诊增入莱菔子、连翘,既消中焦郁滞,又清余热,体现"先标后本,终调脾胃"的完整治疗链。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舌痛辨治当分虚实,本案舌裂无苔属"虚火",与"实火"之舌绛苔黄迥异;其二,情志因素不可忽视,方中始终含疏肝之品,契合朱丹溪"气有余便是火"之论;其三,妇科术后调摄尤为关键,当归、丹参之用,暗含"调经即是调舌"的异病同治思想。商老此方看似平淡,实寓至理,堪为后学范式。
尖脚到底 发表于 2025-5-31 0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育阴清热法治疗顽固性舌痛之辨证思路探微

商荣义教授此案治疗顽固性舌痛,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核心理念。细析其理法方药,可窥见三个层次的辨证思维:

一、标本兼顾的用药策略
案中重用板蓝根30g、金银花20g以清热解毒治标,配伍麦冬30g、玄参30g、石斛15g滋阴养液治本,形成"清热不伤阴,滋阴不恋邪"的配伍格局。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桑白皮与桑叶的并用,桑白皮泻肺火而通水道,桑叶清肝明目而散风热,二者相伍,暗合"金克木"之制化关系,针对患者情志不畅加重的病机特点。

二、动态调整的辨证智慧
二诊加入黄连6g、莲子心1g,取"苦寒直折"与"轻清上浮"相反相成之妙。莲子心用量仅1g,却收"四两拨千斤"之效,此即《温病条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具体体现。四诊舌转淡红后及时减撤板蓝根,金银花减至12g,佐证"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经旨,展现用药如用兵的精准把控。

三、脏腑相关的整体观照
患者经行乳胀、月经量少,商教授未孤立治舌,而加川楝子、延胡索疏肝理气,黄芩、黄连清泻相火,体现"舌为心苗""肝脉络舌本"的脏腑经络理论。尤其当归用量从15g调至10g,既养血又不助热,反映对"妇人以血为用"生理特点的深刻把握。

此案启示:舌痛虽为局部症状,实关五脏阴阳。商教授以育阴清热为纲,融贯"舌诊-脉诊-问诊"三诊合参,将《辨舌指南》理论转化为临床实效,其辨证思维对现代中医治疗黏膜病变颇具参考价值。然需指出,若遇裂纹舌伴舌体胖大者,又当考虑阳虚无以蒸化津液之证,不可执一而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