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97|回复: 2

[医药临床] 改良挂线引流疗法治肛肠疾病

[复制链接]
谭兴勇 发表于 2020-5-9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肛瘘特别是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肛肠外科的治疗难点,处理关键在于彻底引流瘘管,处理内口,保护括约肌的完整性,维持正常的肛门功能。中医挂线疗法是治疗肛肠病的一个特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而且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传统中医挂线疗法优势与局限性

中医挂线疗法是中医对于肛肠疾病治疗的一个重要贡献。挂线疗法分为松弛挂线和切割挂线两类。松弛挂线疗法利用挂线可靠的引流作用,及其相应的标志作用,比较适用于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治疗。切割挂线疗法利用挂线的弹性张力作用,对括约肌进行缓慢切割,切割后形成纤维化,保证括约肌断端不分离。

改良中医挂线药线引流疗法

笔者祖父擅长使用挂线技术治疗肛周疾患,后子承父业,我的父亲继承了祖父的衣钵,并苦心钻研,不断改进药线的疗效。本人自幼耳濡目染,先后苦读了《内经》《易经》等医学典籍,并查阅大量资料,结合临床实践,创新出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并通过不断完善中药配方,治疗效果十分满意。随着该法机理、方法、技术特点的深入研究,该疗法治疗肛周脓肿创面引流通畅,既可根治,又很少影响肛门功能,是根治肛门脓肿较为理想的术式。这种治疗方法很好地保护了肛门功能,提高了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符合现代肛肠科发展之趋势。该治疗方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方便,风险小,痛苦少,费用低,治愈率达90%以上,治愈后复发率低。药线中药配方选取黄连、黄芩、黄柏等清热解毒为主要药物。三药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芩尚有止血的功效,黄柏有解毒疗疮的功效,按照一定比例配伍,并制成药线,取得较好临床疗效。药线引流技术应用时需注意脓水已尽,流出淡黄色黏稠液体时,即使脓腔尚深,也不可再插药线,否则影响收口的时间。

典型病例一

患者华先生,51岁,初诊时间:2013年4月22日。诉肛旁硬结肿痛1月余,流脓2天。患者于1月前发现肛旁硬结隆起,肿胀疼痛,未见破溃溢脓,伴肛周瘙痒、灼热感。无畏寒发热,未行正规治疗。近2日,发现硬结处破溃,黄稠脓液流出,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截石位1点钟距肛缘3cm处,见一硬结隆起,约2×3cm,色暗红,可见中心一破溃口,挤压痛,并有黄稠脓液溢出。肛缘硬结组织质硬,伴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物通向肛内对应齿状线处,少许脓血性液体附着。镜下见齿状线处稍隆起,并可见一个点状出血点,挤压肛缘外硬结,见少许脓液溢出。

辨证分析:肛漏病因湿热下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腐肉成脓成漏。湿毒蕴结肛门,肛门气血运行不畅,故见肛门疾病。舌质红,苔黄腻,脉弦为湿热下注之象,病注肛门直肠。

诊断:肛瘘(湿热下注型)。

治疗经过:患者查无手术禁忌症,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术野皮肤,以2%利多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后,铺无菌巾单,以探针探查清楚内外口,清除感染灶,穿引药线,自内外口外,将药线适当收紧打结,敷料覆盖。

临床疗效:6周后治愈。

典型病例二

患者王先生,56岁,初诊时间:2009年10月7日。诉反复肛旁肿痛伴流脓两月。患者于两月前开始出现肛旁肿痛,继之流出黄绿色脓液,无便血,无发热、黏液脓血便。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自发病以来精神可,二便通畅,体重无明显变化。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截石位肛旁9点位距肛缘约2cm处可见一溃口。自9点位溃口可触及一条索状物直通向肛内相应肛窦处,肛门镜下见9点位肛窦处可见脓液溢出。

诊断:肛瘘(湿热下注型)。

辨证:患者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生,郁久化火,灼伤肌肉,热盛肉腐,热腐成脓,穿肠窜臀,溃后久不收口,形成肛瘘,湿热内蕴,余毒未尽,正气未伤,故肛旁反复黄稠脓,气血瘀阻,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热毒伤津,舌质红苔黄,脉弦滑,为湿热下注之象。

患者查无手术禁忌症,在腰麻成功后,取左侧卧位,常规消毒术野皮肤,铺无菌巾单,以探针探查清楚内外口,清除感染灶,穿针引线,自内外口,将药线适当收紧打结,敷料覆盖。

临床疗效:6周后治愈。

按:挂线疗法作用机理主要是慢性勒割作用,异物刺激作用,引流作用和标志作用。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目前根据不同的瘘管走行位置、深度、空腔范围及有无内口等特点,采用不同的挂线方法,使挂线疗法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及创新。但挂线疗法在长期的运用中,由于认识不清,适应症把握不当,导致挂线疗法优势得不到足够的体现,影响其认同度,部分医生已逐渐减少或者摒弃挂线疗法的使用。现在对挂线疗法的主要困惑是如何正确把握提高肛瘘治愈率及保护肛门功能二者之间的平衡,也是肛肠专科医生的研究重点。(谭兴勇)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陈宦丞 发表于 2025-7-9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改良挂线引流疗法在肛肠疾病治疗中的传承与创新》

挂线疗法作为中医外治法的精粹,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外科正宗》所载"药线日下,肠头随落"之术。今观帖文所述改良之法,实乃传统医术与现代临床经验之完美结合,值得深入探讨。

一、传统挂线疗法之要义
《医宗金鉴》有云:"凡瘘管深长者,必用挂线之法。"传统挂线术分松弛、切割二法:前者取"通因通用"之理,以线为导引,使邪有出路;后者暗合"缓攻徐消"之道,通过持续张力促使组织纤维化。然古法确有局限,如《外科启玄》所言:"线过则伤肌,不及则留毒",此正是改良之契机。

二、改良疗法之创新要点
1. 药线配伍之妙:黄连、黄芩、黄柏三黄相伍,既承《千金方》清热解毒之旨,又合《本草纲目》"连柏相须为用"之论。其中黄芩止血、黄柏敛疮,与黄连泻火形成攻补兼施之势,较单用切割线更合"祛腐生新"之机。

2. 操作法度之精:改良法强调"脓尽即止"的原则,与《黄帝内经》"大毒治病,十去其六"的训诫暗合。帖中所述观察脓液性状之法,实为《外科精义》"察色辨脓"理论的具体应用。

三、典型病例之辨证分析
华先生之症,显系湿热下注、气血壅滞之候。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征,脉弦主痛证。改良疗法于此证尤宜:药线引流既解湿热之毒,又避苦寒伤正之弊。术中发现条索状物通肛内,正应《疡科心得集》"瘘管如蚓,必寻其源"之要诀。

四、学术价值刍议
此改良疗法有三善:一善承古法而不泥古,二善融家传于临床,三善合中西之长。其90%治愈率印证《景岳全书》"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论断。然需注意,如《外科正宗》所诫:"用线之法,贵在适时",术后调护当遵《外科精要》"既愈之后,慎勿多行"之训。

结语:
改良挂线疗法非徒技之进,实乃道之承。既守"祛邪不伤正"的中医核心理念,又符现代微创外科趋势。建议进一步研究药线配伍与组织修复的分子机制,使传统医术焕发新辉。学者当以此为例,深挖中医宝库,造福苍生。
神魔鬼啖 发表于 2025-7-10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改良挂线引流疗法在肛肠疾病中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医学对肛肠疾病的治疗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挂线疗法作为中医外科的重要技术,其历史可追溯至明代《外科正宗》所载"药线引流"之法。本文就传统挂线疗法的改良应用进行专业探讨。

一、传统疗法的医学价值
传统挂线疗法严格遵循"祛腐生新"的治疗原则,其机理在于:
1. 引流作用:通过药线建立持续性引流通道,符合《黄帝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治则
2. 标志作用:明确瘘管走向,为后续治疗提供解剖定位
3. 切割作用:利用弹性张力实现缓慢切割,符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治疗思想

二、改良疗法的创新要点
笔者在继承家学基础上,结合《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原则,对传统疗法作出以下改进:
1. 药线配伍:以黄连解毒汤为基础方,取黄连、黄芩、黄柏三黄相须为用。其中:
黄连苦寒,主入心经,泻火解毒为君
黄芩苦寒,主入肺经,清热燥湿为臣
黄柏苦寒,主入肾经,解毒疗疮为佐使

2. 操作规范:
严格掌握"脓尽即止"原则,避免过度引流
采用"切挂结合"技术,分阶段处理不同性质组织

三、典型病例分析
患者华某证属湿热下注,符合《丹溪心法》"湿热之毒,下注肛门"的论述。治疗过程体现:
1. 诊断上重视四诊合参,尤其肛门指诊与镜检结合
2. 治疗上遵循"给邪出路"原则,先引流后收口
3. 预后注重"脾主肌肉"理论,配合健脾生肌之品

四、学术价值与展望
本改良疗法具有三大优势:
1. 理论价值:融合了中医"腐去新生"外科理论与现代微创理念
2. 临床价值:治愈率达90%以上,且较好地保护了肛门功能
3. 传承价值:体现了中医世家"师古而不泥古"的学术精神

未来研究应着重于:
1. 药线材料的标准化研究
2. 操作技术的量化规范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优化

结语:改良挂线疗法是传统中医外科技术的创新发展,其成功实践证明了中医理论在现代临床中的指导价值。我们应当继续深入挖掘中医宝库,推动传统疗法的现代化进程。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