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29|回复: 2

[医药临床] 生地、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阴退热

[复制链接]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或干燥块茎。生地性寒,味甘,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

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干燥根皮。牡丹皮性微寒,味辛、苦。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温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

临床治疗反复性口腔溃疡

李佃贵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研究,首创浊毒理论,认为口腔溃疡可从浊毒论治。浊毒既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其质浊,性热,易化火,易伤阴,易灼络。浊毒之邪蕴结中焦脾胃,脾之窍在口,故可出现口腔溃疡。浊毒之邪同时具有黏滞难除之性,故口腔溃疡常反复发作。李佃贵在治疗反复性口腔溃疡时,常将生地、牡丹皮二药相须为用。生地性寒可清热凉血,味甘可养阴生津,以泄脾胃湿热。牡丹皮较生地,具有活血化瘀之效,为血中之气药,可行气血。二药同用,一则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活血化瘀,防浊毒伤阴、灼络;再则通过行气活血,加速体内代谢,给浊毒以出路。

临床案例

杨某,男性,35岁。2017年4月10日初诊。诉1年前因情志不畅、饮食无度后,出现口腔溃疡,间断服用中药治疗,症状好转后易复发,故来李佃贵门诊就诊。现有口腔溃疡,溃疡周围色红,疼痛,口干苦,胃脘稍有胀满,偶有嗳气,纳少,大便偏干,小便稍黄,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诊断:(浊毒内蕴,肝火犯胃)口疮(西医诊断为口腔溃疡)。

治法:化浊解毒,清肝降火。

方药:儿茶9g,生地12g,牡丹皮12g,香附15g,苏梗12g,茵陈15g,黄连12g,芦荟1g,广木香9g,清半夏9g。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

7日后二诊:口腔溃疡好转,口干苦减轻,仍觉胃脘胀满,嗳气,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治法:化浊解毒,和胃降逆。

方药:加佛手12g,藿香12g,枳实12g,厚朴12g。14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用。

14日后三诊:患者药后已无口腔溃疡,胃脘部胀满已明显减轻。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考虑本患者病程较长,且其口腔溃疡易反复发作,遂以上方辨证加减治疗3个月,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按:该患者出现口腔溃疡多是由于情绪不畅,附加饮食无度所诱发,经辨证为肝火犯胃、浊毒内蕴,治疗以化浊解毒、清肝降火为主;儿茶、生地、牡丹皮3药相须为用,可清热解毒治疗口疮溃疡;香附、苏梗疏肝理气,和胃降逆;黄连、茵陈清热利湿;广木香通行全身气机;芦荟润肠通便;藿香芳香化浊,振奋中焦,诸药合用,共奏化浊解毒之功。经治疗后口腔溃疡疼痛明显好转直至消失,肝火减轻后,以和胃降逆为主,治疗其胃脘胀满、嗳气等症状。患者积极配合治疗4个月未再有口腔溃疡的发生,胃脘部症状也消失。(贾苏杰 河北中医学院 张丹妮 河北省中医院 李星波 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非中文名一 发表于 2025-5-12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浊毒论治复发性口疮的用药析微——兼论生地、牡丹皮相须为用之道》

李佃贵教授以浊毒理论阐释复发性口疮的病机,实发前人所未发。今就帖中所述医案与用药精要,试作专业阐析如下:

一、药对配伍之精义
生地、牡丹皮皆归心肝肾三经,然同中有异。生地甘寒质润,功专滋阴凉血,《本草经疏》谓其"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牡丹皮辛苦微寒,既具凉血之功,又擅活血之效,《本草纲目》称其"治血中伏火,除烦热"。二者相伍,正合叶天士"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之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生地所含梓醇可抑制NF-κB炎症通路,牡丹皮丹皮酚能调节Th1/Th2细胞平衡,此或为二药协同抗溃疡的现代机制。

二、浊毒病机之深解
李教授所谓浊毒,实糅合湿热、瘀血、食滞等病理因素。观患者舌苔黄厚腻、脉弦滑,正是浊毒胶结中焦之象。方中茵陈、黄连化湿浊,香附、木香行气滞,尤妙在芦荟1g通腑泄毒,取"给邪出路"之意。二诊增入佛手、厚朴等品,暗合吴鞠通"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训。

三、防治复发之要诀
本案治疗三月方止,深得"治未病"之三昧。浊毒具有黏滞缠绵之性,若症状稍减即停药,易致死灰复燃。李教授通过阶段式调方:初期侧重解毒治标(儿茶、黄连),中期调和肝胃(香附、苏梗),后期健脾固本(方中虽未明示,然久服必佐参术之类),此即《内经》"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的具体实践。

四、临证启示
1. 现代医学认为复发性口疮与免疫调节异常相关,而浊毒理论从整体观阐释其病机,二者可互为补充
2. 情志因素在本案发病中居关键地位,提示治疗须身心并调
3. 微量芦荟的应用体现"以通为补"的治则,值得借鉴

结语:李教授此案示范了传统药对在现代病证中的创新应用,其辨治思路既承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训,又融汇温病学派透邪外出之法,为中医治疗疑难病证提供了新范式。学者当于此类验案中细究其用药法度与理论创新之处。
周佐 发表于 2025-6-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浊毒理论论治反复性口腔溃疡的用药析微》

李佃贵教授以“浊毒理论”阐释反复性口腔溃疡之病机,实为中医病因病机学之创新。其以生地、牡丹皮为对药,融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阴退热三法于一炉,深契《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旨。今就二药配伍之精义及临床运用,析论如下。

一、药性析微:标本兼顾之配伍
生地甘寒质润,归心肝肾经,为清热凉血要药。《本草经疏》谓其“乃补肾家之要药,益阴血之上品”,其功擅养阴生津,尤宜热病伤阴、虚火内灼之证。牡丹皮辛苦微寒,既入血分清热凉血,复能活血散瘀,《本草纲目》称其“治血中伏火,除烦热”,其“辛”性尤能行血滞,解血结。二药相伍:
1. 清热凉血以治标:生地直折血分伏火,牡丹皮透解热毒,合治浊毒化火、灼伤血络之口腔溃疡红肿疼痛。
2. 养阴活血以固本:生地滋阴润燥,防浊毒伤阴;牡丹皮活血通络,防热壅血瘀,二者共杜“浊-热-瘀-虚”之恶性循环。

二、浊毒病机:李佃贵理论之发挥
浊毒为患,其性黏滞胶结,易缠滞气机、灼伤阴络。本案患者情志不畅则肝郁化火,饮食无度则脾胃蕴湿,湿热浊毒上蒸口舌,发为溃疡。李教授以化浊解毒为纲,辅以疏肝和胃:
主药对:生地、牡丹皮清血分浊毒,兼护阴液;
辅佐法:茵陈、黄连清热燥湿以化浊,香附、苏梗疏肝理气以解郁,更佐芦荟通腑泄毒,使浊邪从下而解。
此方标本同治,气血并调,暗合“通因通用”之妙,非独治溃疡之标,更截浊毒滋生之源。

三、临证启示:防复发的治疗关键
本案三诊后以方药加减巩固三月,实为截断浊毒复发之关键。反复性口腔溃疡多因余邪未净或体质未调,李教授通过长期调理中焦脾胃、疏解肝郁,既除既成之浊毒,复绝新生之病理基础。此与《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理一脉相承。

结语:生地、牡丹皮配伍,于清热中寓养阴,凉血中兼活血,恰中浊毒“伤阴、滞血”之病机要害。李佃贵教授以此对药为核心,结合化浊解毒、调畅气机之法,为口腔溃疡之缠绵难愈者,开一法门。然临证尤需辨证精准,若遇阳虚或湿浊偏盛者,又当慎用寒凉,不可执一而论。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