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39|回复: 2

[医药临床] 白睛溢血中医治验一则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王某,70岁,2019年6月8号来诊,诉左眼白睛溢血1年内反复出现5次,复发10天。双眼视力无异常,无生眵流泪,眼干,左侧隐隐偏头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检查:视力左眼0.8,右眼0.7。左眼内眦及白睛上方出现大片状出血,色鲜红。

辨证:热客肺经,阴虚火旺。

治法:清肺散血,滋阴降火。

处方:桑白皮9g,地骨皮9g,茜草9g,菊花9g,木贼草9g,丹皮9g,金石斛15g,陈皮9g,苏梗9g,甘草6g。5服,水煎服,日1服。

2019年6月13号复诊:左眼内眦及白睛上部出血已大部分吸收,局部颜色变微黄,续服上方5服,诸症消失。

白睛溢血又名色似胭脂。现代医学认为与结膜炎症、动脉硬化、血液病有关。中医认为此例患者属热客肺经,迫血妄行,兼患者年值偏高,反复发作,虚火上炎,灼伤络脉,致血溢络外。处方以桑白皮、地骨皮泄肺热,退虚火;菊花、木贼草清肝明目;金石斛滋阴退热;陈皮、苏梗行气宽中。现代药理研究:茜草既有止血作用,又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配伍丹皮共同起凉血止血,散瘀之功。诸药合用标本兼治共收清肺热,退虚火,止血散瘀功效,则白睛溢血迅速消散。(邢友胜 朱新龙 上海正安中医)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25-6-26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睛溢血证治发微——兼论"色似胭脂"病机层次》

邢、朱二君所载医案,诚为白睛溢血典型治验。余观此案辨证精当,组方严谨,然其中病机层次犹有可阐发者。白睛在五轮学说中属气轮,为肺所主,然其血色鲜红、反复发作,实关肺肝两脏、气血两端。

案中"热客肺经"之辨,当分标本而论。患者年届古稀,脉弦而舌淡,此乃本虚标实之候。《银海精微》有云:"白睛暴赤,乃火克金之象",然久病反复者,必兼阴伤。桑白皮、地骨皮相须为用,既合泻白散清金之意,又暗藏养阴之机,最得"清而不伐"之旨。尤妙在金石斛一味,既助二皮清上焦虚热,又防苦寒伤胃,深合老人体质。

其组方特色尤在气血并调。茜草、丹皮配伍,取法《圣惠方》治目衄古意,然茜草炒炭则止血力增,生用则散瘀功著,本案取生用,正是着眼于"离经之血即为瘀"的病机。更佐陈皮、苏梗调畅气机,既助药力上行,又防凉药凝滞,此深得朱丹溪"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之三昧。

余临证所见,此证多发于春秋燥令,若兼见心烦失眠,可加栀子仁清心除烦;若出血色暗久不消,当增当归尾、红花以助散瘀。然须切记《目经大成》告诫:"凡血证妄投辛温,如抱薪救火",川芎、桂枝等升散之品应当慎用。

此案启示吾辈:治眼衄不可徒执凉血一法,必审脏腑生克。肺热当清,肝火宜泄,阴亏须滋,气滞要疏,四者得兼,方为全策。现代医学虽谓其与微血管脆性相关,然中医调气复阴之法,实有改善血管功能之效,此正中西医理暗合处也。
兰园居士 发表于 2025-7-2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睛溢血证治发微——兼论"色似胭脂"病机与治法》

此案载述精当,诚为肺经郁热兼阴虚火旺型白睛溢血之典型治验。细析其理法方药,颇具章法,足资临床借鉴。

一、病机阐幽
白睛属气轮,在脏应肺。患者七旬之龄,阴气自半,反复发作者,正合《审视瑶函》"白睛暴赤,多因肺热"之论。其证见鲜红溢血而无眵泪,显非外感实火,乃肺经郁热久羁,灼伤络脉;兼之年高阴亏,虚火内扰,形成本虚标实之候。左侧偏头痛、脉弦之象,更示肝经风热上乘,与肺热相煽为患。

二、治法精要
治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旨,熔清肺泄热、凉血散瘀、滋阴降火三法于一炉。尤妙在不用苦寒直折,而取甘寒清润,既避伤阴之弊,又合"治血必先清气"之训。方中桑白皮、地骨皮相须为用,乃钱乙泻白散法,专泻肺中伏火;佐以丹皮、茜草,暗合犀角地黄汤意,凉血散瘀而不留瘀。

三、用药特色
1. 清泄相济:菊花配木贼草,取《银海精微》清肝明目对药,治风热上攻目系。
2. 润燥得宜:金石斛甘凉濡润,既助地骨皮退虚热,又防桑皮燥烈伤阴。
3. 气血同调:陈皮、苏梗理气宽中,寓"气行则血行"之妙,与止血药相反相成。
4. 动静结合:茜草止血兼能行血,合丹皮成"止血不留瘀"经典药对。

四、临证启示
此案启示有三:首辨血色鲜暗,鲜者多热,暗者多瘀;次察发病频度,频发者多虚中夹实;再参舌脉兼证,弦脉主肝旺,头痛示病位在上。现代医学所谓结膜下出血,中医辨治尤当重视脏腑生克关系,本案肺肝同治之法,实得"隔一隔二"治疗之精髓。

注:临证运用需注意三点:①出血初期宜冷敷止血;②反复发作者需排查消渴、眩晕等宿疾;③金石斛用量可随阴伤程度调整至30g。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为善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