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21|回复: 2

[医药临床] 当归芍药散治疗闭经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9-23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刘某,女,44岁。主诉“间断闭经1年余”。2018年5月8日初诊。1年前出现闭经,最长闭经半年,平时月经量多,痛经,有血块,白带偏多,无怕冷、怕热,大便不成形。舌淡红苔白脉缓。处方:当归12g,赤芍9g,川芎9g,白术30g,茯苓12g,泽泻9g,香附9g,乌药9g。7服。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18年5月18日二诊:月经未至,大便较前好转,余症同前。舌淡红苔白脉缓,嘱患者继服7剂。

2018年5月29日三诊:5月27日月经至,月经量较多,血块多,大便偶有不成形。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处方:柴胡9g,当归12g,赤芍9g,茯苓15g,苍术12g,栀子9g,益母草15g,炙甘草3g。7服,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2018年6月8日四诊:月经已结束,大便基本成形,食冷易腹泻。舌淡红苔白脉缓。处方:党参15g,高良姜9g,苍术12g,益智仁9g,补骨脂9g,香附9g,炙甘草3g。7服,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后,大便正常,嘱其停药,1年后因他病就诊,告知月经正常。

注: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分别在《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提到“妇人伓娠腹中㽲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以及《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指出“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该条文虽给出当归芍药散的主症为腹痛,但临床中是否所有女性妊娠腹痛或者杂病中的妇科病都可以用呢?《医宗金鉴》甚至明确提出:“诸疾腹痛,谓妇人腹中诸种疾痛也。既曰诸疾痛,则寒、热、虚、实、气、食等邪,皆令腹痛,岂能以此一方概治诸疾痛耶?当归芍药散主之,必是错简。”由此可知临床中如何更好地理解该方尤为重要。

当归芍药散证的病位在哪里?《金匮要略阐义》中注解该条文时,提出“妇人之病,由肝郁者居多,郁则气凝血滞,或痛或胀,或呕或利,云腹中诸疾痛,诸者,盖一切之辞。当归芍药散,舒郁利湿,和血平肝,即有兼证,不妨加味治之,诚妇人要方也。”徐氏提出当归芍药散的病位在肝,那么为何没有加入柴胡,而选择白术、茯苓呢?《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中认为:“综合全方,实有调和气血,祛除水湿的作用。”尤在泾的《金匮要略心典》曰:“妇人以血为主,而血以中气为主。中气者,土气也。土燥不生物,土湿亦不生物,芎、归、芍滋其血,苓、术、泽泻治其湿,燥湿得宜,而土能生物,疾痛并蠲矣。”单纯就药物组成及以方测证而言,似乎上述班氏和尤氏说法更为贴近临床,当归芍药散方中减去泽泻,加人参、熟地黄、炙甘草正是我们熟悉的八珍汤,比较两首方剂,更容易理解,八珍汤偏于扶正,而当归芍药散驱邪。且为何要血分药加入利水药,更加体现了“血不利则为水”的病理特点,正如《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而对于其治疗,《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指出:“问曰:病有血分水分,何也?师曰: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去水,其经自下。”结合本案病例,患者闭经前表现为大便不成形、白带增多等水湿症状,三诊月经至,改用逍遥散,加强疏肝健脾作用,待月经结束后,给予温脾补肾顾本而收工。(夏津滨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当理 发表于 2025-7-30 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归芍药散治疗闭经的辨证思路与方义探析

本案以闭经为主症,兼见月经量多、痛经、血块、白带多、大便不成形等,属肝脾失调、血水同病之证。初诊选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后随证转方,终获良效。兹从方证病机、用药法度及临床思辨三方面析之。

一、当归芍药散方证病机探微
《金匮要略》载当归芍药散主治“妇人腹中诸疾痛”,其病机核心在于肝血不足兼脾虚湿滞。方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调肝,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共奏“血水同治”之效。本案患者闭经伴痛经、血块,显系肝血瘀滞;白带多、便溏,则为脾虚湿盛。舌淡红苔白脉缓,无显著寒热偏颇,恰合此方“血虚湿阻”之病机。

后世医家对病位认识虽有分歧,然肝脾同调实为关键。徐忠可言“肝郁气凝血滞”,班秀文强调“调和气血、祛除水湿”,二者皆未离肝脾两脏。方中未用柴胡者,盖因本案以血瘀湿阻为主,非少阳枢机不利,故以芎、归、芍活血柔肝,术、苓、泻运脾渗湿,更佐香附、乌药行气止痛,契合“血水同治”之旨。

二、分期论治的用药法度
1. 初诊至二诊:以当归芍药散为基础,重用白术30g健脾燥湿,辅香附、乌药调气止痛。虽月经未至,然大便转实,说明脾运渐复,湿浊得化,故守方续进。
2. 三诊经至:转方以柴胡、栀子疏肝清热,益母草活血调经,苍术易白术增燥湿之力,因势利导以通经。
3. 四诊善后:经后侧重温脾固肾,用党参、高良姜、补骨脂等,既治便溏,又防寒湿再伤冲任。

此案体现了“经前调血、经期活血、经后补虚”的妇科分期论治原则,而当归芍药散之用,重在经前疏肝健脾以培其本。

三、临床思辨要点
1. 方证对应与拓展:当归芍药散虽原文主述腹痛,然凡属“血虚肝郁、脾虚湿滞”之闭经、痛经、带下皆可化裁。本案闭经伴湿象,正合其证。
2. 鉴别应用:若纯属寒凝者需加吴茱萸、肉桂;热瘀者宜配丹皮、栀子;气虚明显者当合四君。本案初诊未见面白畏冷,故未妄投温补,而侧重调和肝脾。
3. 剂量权衡:白术用至30g,取其“健脾力宏则湿化血生”之效,与茯苓、泽泻形成“三泻”结构,佐证了《医宗金鉴》“兼证不妨加味”之论。

结语
当归芍药散之妙,在于血水同治、肝脾同调。本案闭经治疗,首以该方疏瀹气血,继因证变法,终收经调便实之效。临床运用时,须紧扣“血虚湿阻”病机,明辨兼夹,方能如钥投锁,无愧仲景“妇人要方”之誉。

(全文约780字)
菠萝吹雪 发表于 2025-7-30 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归芍药散治疗闭经的辨证思路与方义探析

本案以闭经为主症,兼见月经量多、痛经、血块、白带多、大便不成形等,属肝脾失调、血水同病之证。初诊选用当归芍药散加减,后随证转方,终获良效。兹结合经典与临床,析其理法如下:

一、病机与方证对应
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原治妇人妊娠腹中㽲痛及杂病腹痛。本案虽无腹痛,然其病机核心——肝血不足、脾虚湿滞、血水不利——与方证相契。患者闭经伴血块、痛经,乃肝郁血滞;白带多、便溏,系脾虚湿盛;舌淡红苔白脉缓,提示气血失和而无明显寒热偏颇。故以当归、川芎、赤芍养血调肝,白术、茯苓、泽泻健脾渗湿,佐香附、乌药行气止痛,契合“血水同治”之法。

二、组方配伍深义
1. 肝脾同调:徐忠可言“妇人之病由肝郁者居多”,然肝郁常累及脾土。方中白术、茯苓非独健脾,更寓“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之防,且湿去则血行自畅。未用柴胡者,恐其升散耗血,反不如当归、芍药柔肝和血之稳妥。
2. 血水并治:尤在泾谓“血与水,常相因而病”,本案经闭、带下并见,正是血滞水停之象。当归芍药散以芍药、泽泻利水活血,班秀文称其“调和气血,祛除水湿”,可谓的评。

三、辨证转方之妙
二诊月经未至而便溏改善,守方续进,示药证相合,需待气血调畅。三诊经至量多、血块多,转方加柴胡、栀子、益母草,乃因肝郁化热、瘀血未净,故疏肝清热、化瘀调经。四诊侧重温脾固肠,以党参、高良姜、补骨脂等收功,体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序。

四、经典争议之临床回应
《医宗金鉴》质疑当归芍药散“概治诸疾痛”之合理性,实则忽略仲景“但见一证便是”的辨证精神。本案闭经无腹痛,然病机相符,故能取效。后世注家强调“舒郁利湿,和血平肝”,正是对经典方义的拓展。

结语
当归芍药散之运用,贵在把握“肝脾失调、血水不利”之病机,而非拘泥于腹痛一症。本案层层递进,先调血水,后理肝脾,终复其常,彰显中医辨证论治之精微。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得仲景心传。

(全文约780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