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64|回复: 2

[医药临床] 益气健脾软坚散结治乳腺癌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8-2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庞某,女,44岁。2013年11月19日,右乳癌术后2月余,浸润性导管癌,LN 4/18,ER-,PR-,CerB2-,舌暗苔少,脉沉细。处方如下:橘皮10g,竹茹10g,清半夏10g,补骨脂10g,丹皮10g,炒山栀10g,炒柴胡10g,赤芍15g,白芍15g,当归15g,炒白术15g,薄荷8g,六月令30g,生蒲黄10g,蜂房5g,炮山甲8g,鳖甲15g,龟板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山慈菇10g,五味子6g,地龙10g,三七5g,重楼15g,生甘草10g,代赭石15g,鸡内金30g,生麦芽30g。30服,水煎服,2服药服3天。1服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芪珍胶囊每次口服5粒,每天3次,餐中服。

此患者术后气血亏虚,而且面临即将开始的化疗,就诊时乏力,舌红少苔,脉沉细,考虑患者气虚、血虚为主,拟方以益气健脾为主,同时配合降低化疗反应,和胃降逆止呕,抗耐药。中医药在治疗这病症时,更是强项。本方治疗乳癌分三个部分:①辨病在先:乳腺癌患者多因肝郁气滞,瘀血阻滞导致,以丹栀逍遥散加减。②在辨证方面,考虑到化疗的毒副作用,以橘皮竹茹汤加减。③辨证辨病相结合上,以益气健脾和软坚散结配合。

2014年6月10日二诊:右乳癌术后9月余,浸润性导管癌,LN 4/18,ER-,PR-,CerB2-,CEA 7上升。舌暗苔少,脉沉细。处方:丹皮10g,炒山栀10g,炒柴胡10g,赤芍15g,白芍15g,当归15g,炒白术15g,茯苓15g,薄荷8g,六月令30g,生蒲黄10g,蜂房5g,白及10g,炮山甲8g,鳖甲15g,龟板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山慈菇10g,五味子10g,浙贝母10g,葛根15g,羌活10g,防风10g,地龙10g,三七5g,重楼15g,生甘草10g,玫瑰花10g,藿香10g,佩兰10g,滑石10g,芡实米20g,诃子肉15g,生黄芪30g,何首乌15g。20服,水煎服,2服药服3天。1服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芪珍胶囊每次口服5粒,每天3次,餐中服。

经过半年化疗,患者气血损失、脏腑失和、气阴两虚,同时伴有脾阳虚的症状,拟方益气健脾,升阳止泻,软坚散结为主。以丹栀逍遥散为主方,配合升阳止泻:葛根、芡实米、诃子肉、生黄芪、何首乌等药,在肿瘤患者治疗中,核心的思想除了辨证辨病之外,始终要在软坚散结,以毒攻毒上下功夫,每次的治疗都要加入相关的药物。

2015年1月27日三诊:右乳癌术后1年2个月,浸润性导管癌,LN 4/18,化疗后,舌暗苔少,脉沉细。处方:沙参15g,麦冬12g,炒柴胡10g,黄芩10g,清半夏10g,太子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2g,生黄芪30g,何首乌15g,鹿含草10g,骨碎补10g,川断10g,补骨脂10g,生蒲黄10g,蜂房5g,白及15g,炮山甲8g,鳖甲15g,龟板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山慈菇10g,五味子10g,地龙10g,三七5g,重楼15g,生甘草10g,佛手10g。20服,水煎服,2服药服3天。1服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芪珍胶囊每次口服5粒,每天3次,餐中服。

经过1年半的治疗,患者在整体上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要考虑到肿瘤的侵袭性,“先安未受邪之地”,乳腺癌患者多容易发生肺部及骨转移,所以用药中要加入一些壮骨生髓的药物,如骨碎补,鹿衔草及川断,同时针对患者的肝郁气滞方面,以小柴胡汤加减,核心处方不变,以软坚散结,消瘤为主。

2015年8月21日四诊:右乳癌术后1年9个月,浸润性导管癌,LN 4/18,一般情况可。舌暗苔少,脉沉细。处方:沙参10g,麦冬12g,炒柴胡10g,赤芍15g,白芍15g,茯苓12g,当归15g,生地12g,薄荷8g,六月令30g,生蒲黄10g,蜂房5g,白及15g,炮山甲8g,鳖甲15g,龟板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山慈菇10g,五味子10g,浙贝母12g,地龙10g,三七5g,九香虫5g,旱莲草10g,女贞子10g,重楼15g,生甘草10g,佛手10g,徐长卿30g。15服,水煎服,2服药服3天。1服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芪珍胶囊每次口服5粒,每天3次,餐中服。

患者再次就诊时已经术后2年5个月,复查结果一切正常,诉症状无不适,那么在临床治疗中常常会出现此类病人,在这种情况下,辨证的依据不是十分充分,那就以辨病为主,从病因处下手,以疏肝理气、健脾和胃、软坚散结、消瘤加减来治疗。本次就诊以逍遥散加减配合软坚散结药物。

2016年5月10日五诊:右乳癌术后2年9个月,浸润性导管癌,化疗后。一般情况可。舌暗苔少,脉沉细。处方:沙参15g,麦冬12g,竹叶10g,生石膏30g,肉桂5g,防风12g,炒柴胡10g,赤芍12g,白芍12g,当归12g,生地12g,炒白术12g,茯苓12g,薄荷8g,六月令30g,生蒲黄10g,蜂房5g,白及10g,炮山甲8g,鳖甲15g,龟板15g,生龙骨15g,生牡蛎15g,山慈菇10g,五味子10g,地龙15g,三七5g,九香虫5g,旱莲草12g,女贞子10g,重楼15g,生甘草10g,玫瑰花12g。20服,水煎服,2服药服3天。1服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芪珍胶囊每次口服5粒,每天3次,餐中服。

患者经过将近3年的治疗,病情平稳,复查结果正常,诉口干、口苦,大便溏泄,舌黯少苔,脉沉细。辨证气阴两虚,心肾不交,拟方以清热、交通心肾、疏肝理气、软坚散结为主。该乳腺癌患者多肝郁气滞致病,诊治过程中始终以疏肝理气为主方,加以辨证辨病相结合,予以诊治。《外证医案汇编》谓:“若治乳,从一气字著笔,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夹理气疏络之品,使其乳络疏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阴生阳长,气旺流通,血亦随之而生,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王逊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Y)

悟空不如丫 发表于 2025-4-28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乳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案例分析及方义阐微

案一:术后初期治疗(2013年11月)
患者术后气血双亏,兼化疗将至,证属肝郁脾虚、瘀毒内结。治以益气健脾、疏肝解郁、软坚散结三法并施。
组方特色:
1. 丹栀逍遥散为底(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薄荷、丹皮、栀子)疏肝清热,契合乳腺癌肝郁化热病机。
2. 橘皮竹茹汤化裁(橘皮、竹茹、半夏)预护化疗呕吐反应,佐代赭石降逆,鸡内金、生麦芽健脾消积。
3. 虫蚁搜剔与金石镇摄并用:炮山甲、地龙通络破瘀;鳖甲、龟板、牡蛎滋阴软坚;蜂房、山慈菇解毒散结,体现"以毒攻毒"之慎用。
4. 气血双调:补骨脂温肾固本,生蒲黄、三七活血止血,防化疗后血证。

案二:化疗后期调治(2014年6月)
历经化疗,呈现气阴两虚、脾阳下陷兼湿浊中阻之复杂病机。
治法演进:
1. 保留丹栀逍遥散主体,增黄芪、首乌益气填精,纠正气虚及髓枯。
2. 升阳止泻:葛根、羌活、防风升提脾阳;芡实、诃子固涩止泻,应对化疗后腹泻。
3. 解毒透邪:浙贝母化痰散结,藿佩兰芳香化湿,滑石利湿泄浊,体现"给邪出路"思想。
4. 兼顾标证:玫瑰花疏肝和血,白及护膜止血,反映随症加减之灵活。

学术要点:
1. 分期论治:术后急则益气扶正,化疗后重在调和阴阳,体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内经》)的阶段性策略。
2. 药对运用:如生麦芽配鸡内金健脾醒胃,龟鳖二甲滋阴软坚,展示"一阴一阳谓之道"的配伍智慧。
3. 现代药理印证:重楼、山慈菇具抗肿瘤活性,与中医"散结"理论相呼应,然需在辨证基础上选用,避免"药证分离"。

临证启示:
本案示范了肿瘤术后"扶正祛邪"的动态平衡艺术,尤值借鉴处在于:
未化疗时预护脾胃,已化疗时固护气阴,体现"治未病"思想;
将西医治疗副作用(如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纳入中医病机框架,实现中西医病机互参。

(全文798字)

按语:肿瘤术后调治需把握"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根本,本案组方层次分明,然临床需据个体差异调整攻补比例,不可执方而变。
你我成成 发表于 2025-7-17 0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庞某乳腺癌术后中医药治疗案例分析

一、初诊辨证与治则分析(2013年11月19日)
患者术后两月,证属气血双亏兼肝郁化热。舌暗苔少、脉沉细提示阴血耗伤,瘀热内结;ER/PR/CerB2三阴型乳腺癌病理特性与中医"肝郁痰瘀互结"病机相合。处方体现三大治疗维度:
1. 疏肝解郁清热
以丹栀逍遥散为底方(柴胡、赤白芍、当归、白术、薄荷、丹皮、栀子),既调畅肝木,又清血分郁热。其中炒柴胡用量10g,取其疏肝而不劫肝阴之妙。
2. 健脾和胃降逆
橘皮竹茹汤化裁(橘皮、竹茹、清半夏)预培中土,配合代赭石、鸡内金、生麦芽组成"化疗护胃三法":降逆、消积、疏肝,为后续化疗奠定基础。
3. 软坚散结固本
虫蚁搜剔(炮山甲、地龙)、介类潜镇(鳖甲、龟板)、矿物收敛(龙牡)形成立体攻邪网络;更佐以山慈菇、重楼等抗癌专药,体现"辨病用药"思想。

二、二诊治疗策略调整(2014年6月10日)
历经半年化疗后出现CEA升高、脾虚湿困之象,处方呈现三大转变:
1. 强化升阳固涩
新增葛根、羌活、防风升举清阳,配伍芡实、诃子肉固涩止泻,反映"化疗后脾阳下陷"病机转变。其中葛根用量15g,既止泻又助药力上行。
2. 加强解毒散结
保留炮山甲、鳖甲等攻坚药基础上,加入浙贝母化痰散结,白及护膜生肌,体现"攻补兼施"策略。玫瑰花10g疏肝和血,尤宜于女性情志调理。
3. 注重化湿醒脾
藿香、佩兰、滑石组成"化湿三药",针对化疗后脾胃呆滞、湿浊中阻之候。生黄芪增至30g,与何首乌形成"气阴双补"结构。

三、治疗特色与学术启示
1. 时序用药智慧
初诊重在"未病先防",预培脾胃以应化疗;二诊转为"既病防变",针对化疗毒性调整策略,体现"因时制宜"思想。
2. 药对运用精要
六月令30g配生蒲黄10g:活血不伤正
五味子6g合蜂房5g:敛散相济
生麦芽30g协鸡内金30g:疏肝健脾双效
3. 现代药理佐证
方中重楼(含甾体皂苷)、山慈菇(含秋水仙碱衍生物)经研究证实可调节肿瘤微环境,与传统"散结"理论高度契合。

四、临证思考
本案提示三阴型乳腺癌治疗需注重:
1. 肝脾同治为根本
2. 化疗不同阶段证型演变规律
3. 虫类药应用时机(术后3月内慎用全蝎、蜈蚣等峻烈之品)
后续可考虑加入现代循证证据明确的补骨脂素(初诊已用补骨脂)、黄芪多糖等成分,实现传统理论与现代研究的深度结合。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