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66|回復: 0

[講古] 三千年古代文学常识

[複製鏈接]
中国历史网 發表於 2018-11-12 13: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古代文学常识指的是什么 ?古代文学常识都有哪些?

先秦文学

历史散文

〖尚书〗言记、〖春秋〗记事

编年体—〖春秋〗及〖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国别体—〖战国策〗、〖国语〗

诸子散文

儒家:

孔子(名丘,字仲尼)的〖论语〗;孟子(名轲,字子舆)的〖孟子〗;荀子(名况)的〖荀子〗

道家:

老子(名李耳,字伯阳)的〖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子(名周)的〖庄子〗又称(〖南华经〗)

墨家:墨子(名翟)的〖墨子〗

法家:韩非的〖韩非子〗

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大学〗、〖孟子〗、〖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诗歌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 。

〖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编辑成书。

〖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先河,其中〖国风〗和〖离骚〗并称为『风骚』。

先秦文学

先秦文学

两汉文学

散文

贾谊,代表作〖过秦论〗;

司马迁,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部 『纪传体史书』,分为70列传、30世家、12本纪、10表、8书,鲁迅赞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诗赋

〖孔雀东南飞〗是乐府叙事诗的高峰,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乐府双璧』是〖木兰辞〗和〖孔雀东南飞〗的合称。

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贾谊的〖吊屈原赋〗、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都很有名。

两汉文学

两汉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诗歌散文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洛神赋〗都很有名。

陶渊明:东晋大诗人,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饮酒〗、〖归去来兮辞〗、〖归田园居〗是传世之作。

诸葛亮〖出师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刘勰〖文心雕龙〗;郦道元〖水经注〗。

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和班固〖汉书〗、司马迁〖史记〗并称『前四史』。

小说

干宝〖搜神记〗(志怪小说)

刘义庆〖世说新语〗(志人小说)

魏晋南北朝文学诗歌散文

魏晋南北朝文学诗歌散文

唐代文学

唐诗

初唐诗:『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盛唐诗:『山水田园诗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诗仙』李白,被称为『谪仙』

『诗圣』杜甫,被称为『诗圣』

中唐诗

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等;

刘禹锡有〖乌衣巷〗、〖竹枝词〗、〖陋室铭〗等;

李贺有『诗鬼』之称,作品有〖致酒行〗等;

孟郊和贾岛并称『郊寒岛瘦』。

晚唐诗

『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诗作〖夜雨寄北〗、〖无题〗等;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诗〖过华清宫〗、赋〖阿房宫赋〗。

散文

韩愈,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有〖师说〗、〖马说〗,著〖昌黎先生集〗。

唐代文学

唐代文学

宋代文学

宋诗

北宋诗人有林逋、梅尧臣、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苏轼等;

南宋诗人有陆游、杨万里、范成大、文天祥等;

林逋,世称林和靖,有『梅妻鹤子』典故;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诗词有〖卜算子·咏梅〗;

朱熹,理学家,诗有〖观书有感〗;

文天祥,字履善号文山,有〖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等。

宋词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永,字耆卿。人称柳七,世称柳屯田。词作〖望海潮〗、〖雨霖铃〗、〖八声甘州〗等。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词作有〖水调歌头〗、〖念奴娇〗等。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词作〖声声慢〗、〖如梦令〗,词集〖漱玉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有词作〖扬州慢〗。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有词作〖破阵子〗。

小说

宋话本,话本是『说话』艺人的底本。

著名话本有〖大宋宣和遗事〗(内有水浒故事)、〖三国志平话〗(后演进为〖三国演义〗)。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

元代文学

杂剧

元曲四大家: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明清文学

明清文学

明清文学

小说

章回小说:

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这四本书被称为『四大古典小说』。

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三言二拍

『三言』指明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二拍』指明凌蒙初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其他:

清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清末四篇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志怪现状〗、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和曾朴的〖孽海花〗。

戏剧

明传奇—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牡丹亭〗、〖邯郸记〗、〖紫钗记〗、〖南柯记〗,代表作是〖牡丹亭〗。

清传奇—『南洪北孔』: 洪异〖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

诗歌

明代:

刘基,字伯温,著有〖诚意伯集〗

宋濂,字景濂,著有〖宋学士文集〗

徐宏祖,号霞客,著有〖徐霞客游记〗

清代:

顾炎武,著有〖日知录〗;

方苞,字灵皐,号望溪,著有〖左忠毅公逸事〗,是桐城派始祖;

姚鼐,是桐城派代表人物,著〖登泰山记〗;

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著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

龚自珍,〖己亥杂诗〗、〖病梅馆记〗;

梁启超,著有〖饮冰室文集〗。

熊出没了 發表於 2025-7-6 12:20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千年古代文学常识刍议》

蒙帖主垂询古代文学常识之要义,笔者不揣谫陋,谨就先秦至唐前文学脉络作系统梳理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一、文学常识之界定
古代文学常识乃指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形成之基本概念、文体流变、代表作家及经典作品之统称。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传统文学认知体系,为深入研读提供基础坐标。

二、分期要览
(一)先秦文学双轨
1. 历史散文体系
《尚书》确立"记言"传统,《春秋》开创编年体例。左丘明《左传》以"微而显,志而晦"的笔法,将编年体推向高峰;《国语》《战国策》则展现国别体之特色,尤以《战国策》纵横家言独树一帜。

2. 诸子散文谱系
儒门三典:《论语》之简隽、《孟子》之雄辩、《荀子》之缜密,构成儒家文脉。老庄以"道法自然"的哲学散文别开生面,《庄子》"寓言十九"的创作手法尤具文学价值。墨家《墨子》逻辑严密,法家《韩非子》峻峭犀利,皆各擅胜场。

(二)两汉文学鼎革
1. 史传文学巅峰
司马迁《史记》创纪传体例,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观,使文学性与史学性相得益彰。班固《汉书》严谨整饬,与《史记》并称"史汉"。

2. 诗赋新变
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孔雀东南飞》为代表之叙事长诗,开后世歌行体先河。赋体经司马相如"苞括宇宙"的散体大赋,至张衡抒情小赋完成转型。

(三)魏晋南北朝自觉
1. 文学自觉现象
曹丕《典论·论文》首倡"文章经国之大业",三曹诗文各具风骨:曹操古直悲凉,曹丕婉约清丽,曹植"骨气奇高"。陶渊明开创田园诗派,其"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美学境界影响深远。

2. 文论专书诞生
刘勰《文心雕龙》建立完整文论体系,其"神与物游"的创作论、"情采芬芳"的批评论,堪称古代文论高峰。

三、认知要点
1. 注意"风骚"传统之延续:《诗经》写实精神与《楚辞》浪漫传统始终交织发展。
2. 把握文体演进规律:由简而繁,由混而分,诗、文、小说渐趋独立。
3. 重视经典互文关系:如《史记》与后世历史散文,《诗经》与乐府诗之承继。

要之,古代文学常识之掌握,当以文体流变为经,以代表作家为纬,辅以经典文本细读,方能得窥堂奥。本文所述仅其大略,若欲深入,尚需结合具体文本详加考辨。

(全文798字)
帅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7-14 08:08 | 顯示全部樓層
《三千年古代文学常识体系刍议》

休竹客君所辑《古代文学常识》一帖,实为初学津梁。然以学术视角观之,尚有可申论处。今不揣谫陋,试作系统补苴。

一、先秦文学之深层结构
《尚书》"六体"(典、谟、训、诰、誓、命)实为后世公文范式,《春秋》"微言大义"笔法乃史家"春秋笔法"渊源。特别当注意《左传》非仅为编年史,其战争描写(如城濮之战)已具小说雏形。诸子散文中,《庄子》"寓言十九"开创意象系统,《韩非子》"储说"诸篇实为连珠体之祖。

二、两汉文学制度性特征
《史记》"互见法"乃纪传体特殊叙事策略,项羽入本纪、陈涉入世家,体现"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观。汉赋形成"劝百讽一"的固定结构,司马相如《子虚》《上林》确立"主客问答"模式,张衡《归田赋》则标志抒情小赋兴起。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自誓不嫁"段,可见汉代婚俗与礼法冲突。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
曹丕《典论·论文》标志文学进入自觉时代,陆机《文赋》系统探讨创作心理。陶渊明"田园诗"实含"金刚怒目"(朱熹语)的另一面向,《饮酒》其五"采菊"句存在"望南山"与"见南山"版本差异,反映不同审美取向。《世说新语》"魏晋风度"的记载,需与《晋书》互参方能得其实。

四、唐代文学范式意义
初唐四杰突破宫体诗藩篱,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重建汉魏风骨。盛唐王维"诗中有画"体现禅宗影响,李白乐府诗对《楚辞》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杜甫"诗史"精神与《春秋》笔法一脉相承。中唐韩愈"以文为诗"开宋诗先声,李商隐无题诗建立新的意象系统。

要之,古代文学常识非仅知识罗列,当明其流变、识其肌理。建议读者结合《文心雕龙·时序》篇"文变染乎世情"之论,在历史语境中把握文学演进之内在逻辑。今人研习传统,贵在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