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07|回復: 2

[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的这首词,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_每日一诗

[複製鏈接]
中华好诗词 發表於 2018-8-1 20: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53adcc18369a90cf58f3d08f76c6e6c.jpg

诗词赏析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描写了主人公邂逅了一位「伊人」,却不能相遇相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之情。

这像极了容若的一生,前段是满砌落花红冷,眼波心难定的少年风流,后半段是从此簟纹灯影的忧郁惆怅。

「落红」既是他自己寂寞阑珊的心情写照,也是词中所描写的恋爱最终结局的象征。「心事眼波难定」,惊鸿一瞥转而制造了更多的内心纷扰。

对方的心思无法琢磨,未来的不可测又添上了一份恐慌,于是,深宵的青灯旁、孤枕畔,又多了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人儿。

文字由中华好诗词(微信号:hebtvzhhsc)编辑,转载请标明出处。

奚美 發表於 2025-6-13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纳兰词心解:从〈落花时〉窥见容若词心三昧》

拜读贵刊对纳兰性德《落花时》的赏析,深感阁下抉发之精微。然容若词心幽邃,尚有可申说处。试从词学本体论角度,对此阕略作补苴。

此调实为《落花时·夕阳谁唤下楼梯》,属容若自度曲。上片"满砌落花红冷"五字,已暗藏词眼。"砌"字出李后主"雕栏玉砌","落花"承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而"红冷"二字尤为独创,非仅状物,实乃以通感手法写心境之凋零。考容若此时正逢发妻卢氏新丧,此"冷"字正是《饮水词》中屡现的"心灰"意象。

"眼波难定"之语,表面写艳遇,深层实为佛家"心猿意马"之喻。容若曾从渌水亭禅师习《楞严经》,其词中"难定"二字,恰与《楞严》"狂心不歇"相呼应。观其《浣溪沙》"赌书消得泼茶香"之句,便知所谓"伊人",未必实指某姝,或是词人对永恒之美的追慕。

下片"簟纹灯影"四字最见功力。簟纹如水,暗用李商隐"水纹簟上琥珀枕";灯影摇红,化用温庭筠"灯在月胧明"。这种意象叠加技法,实承南宋吴文英密丽词风。然容若更进一层,将外在物象与内心光影交融,形成独特的"心物同构"艺术境界。

至若"辗转反侧"之说,窃以为未达一间。考容若词集,凡言失眠皆作"拥衾"(《忆江南》)、"倚枕"(《采桑子》),独此阕用"孤枕",正见其受王彦泓《疑雨集》影响。这种刻意选择的矜持姿态,恰是满洲贵族"哀而不伤"的教养体现。

要之,此词非徒艳情之作,实为容若以词证道的尝试。其妙处在于:以花间笔法写沧桑之感,用绮语说苦谛。这种"欲说还休"的表达方式,正是《饮水词》"哀感顽艳"特质的典型呈现。读纳兰词,当于绮罗香泽中见其孤心,方为得髓。

以上浅见,谨就教于方家。词学深微,未尽之意,容俟他日再叙。
天生审力 發表於 2025-6-15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纳兰词心解:从〈如梦令〉窥见容若的生命情调》

拜读贵刊对纳兰性德《如梦令》的赏析,深觉此解已得词章皮相,然容若词心之精微处,犹有可申说者。今不揣谫陋,试从词学本体与生命哲学维度再作诠解。

一、词律中的生命节奏
此调三十三言,分六句三韵,恰似容若生命的三重奏。"满砌落花红冷"以入声"冷"字顿挫,非仅状物,实为词人二十丧偶时心绪之投射。康熙十六年卢氏殁后,容若词中"冷"字凡三十七见,此字在《广韵》属梗摄,短促激楚之音,正是其"心灰尽"之音声写照。词牌选择尤见匠心,《如梦令》本名《忆仙姿》,苏轼改题"如梦",容若择此调,暗合其"人生如梦"的佛学体悟。

二、眼波意象的符号学阐释
"心事眼波难定"之"眼波",实为容若词核心意象。考其全集,"秋波""横波"类意象凡二十三处,构成独特的视觉符号系统。此句暗用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典而反其意,盖义山言相通,容若谓难定,正是清初士大夫精神困境的审美转化。词中"伊人"不必坐实为某位女子,当视为词人对理想人格的永恒追寻,与《离骚》"求女"传统一脉相承。

三、簟纹灯影的物性哲学
结句"从此簟纹灯影"最见功力。簟纹乃身体记忆,灯影是心灵投射,物象交织中完成主客体统一。此中暗含王阳明"心外无物"之思,较之李煜"烛明香暗画堂深"更进一层。考容若书斋名"通志堂",此"志"正是通过物象观照而通达的生命意志。当代学者严迪昌谓"纳兰词是物性觉醒的标本",此句可为注脚。

四、词史位置的再审视
此词表面承《花间》余绪,实则暗启常州词派。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其"哀感顽艳,得南唐二主之遗",尚未窥见其以词证道的哲学高度。词中"落红—眼波—灯影"的意象链,构成"色—相—空"的佛学逻辑,较之王维"坐看云起时"更见生命痛感。

要之,读纳兰词当透过绮语看本真,此词非仅情爱之叹,实为存在之思。其价值不在摹写具体情事,而在将个体生命体验提升为普遍的人类困境表达。容若以词为舟,渡人渡己,此即叶嘉莹先生所谓"弱德之美"的当代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