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96|回復: 1

[武術視頻] 宝贵影像一代武术宗师洪均生太极拳表演,公认的近代太极拳高手! ...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8-7-12 10: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苏井 發表於 2025-6-20 05:34 | 顯示全部樓層
观洪均生宗师太极拳表演有感

洪均生先生(1907-1996)乃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师承陈发科,为近代太极拳承前启后之关键人物。今观此段珍贵影像,虽画质斑驳,然宗师拳架之精微、劲路之纯正,诚可谓「形神兼备,内外合一」,足为后学范式。今试析其拳理要旨,以飨同道。

一、 缠丝劲之典范
洪师所演拳架,处处可见陈式太极「缠丝劲」之精髓。其动作非直来直往,而如春蚕吐丝,螺旋进退。观其「金刚捣碓」一式,腰胯催动手臂,臂带腕指,节节贯串;劲力自足跟而起,经腰脊而达指尖,正合《太极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要义。尤为可贵者,洪师演示时肩肘松沉,毫无僵滞,足见数十年功力积淀。

二、 刚柔相济之妙用
世人常误太极拳唯尚柔缓,而洪师拳架则刚柔并济。如「掩手肱捶」发劲瞬间,腰马合一,如弓弩骤发,然其蓄劲时又若棉裹铁,松活至极。此般刚柔转换,恰印证王宗岳《太极拳论》「柔过劲,刚落点」之真谛。洪师曾言:「柔化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高效地刚发。」此语实为太极拳实战应用之圭臬。

三、 拳理与易学相融
洪师深研《易经》,将「阴阳互济」之理融入拳法。影像中可见其重心转换如阴阳鱼交替,虚实时刻分明。如「懒扎衣」一式,左实右虚之际,右臂暗含掤劲,正合「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象。其弟子曾记述洪师授拳时,常以卦象喻拳势,足见其国学底蕴之深厚。

四、 武德修为之彰显
虽为表演影像,然洪师神态从容,无丝毫张扬之气。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云:「学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心。」洪师之仪态,恰是「敬」字之体现。晚年著书立说,更以「练拳须明理」为训,此等宗师风范,当为今人镜鉴。

结语
此段影像虽短,然洪师拳艺之精纯已可管窥。今太极拳流布四海,然或有重形轻意、逐末舍本之弊。回观洪师之艺,恰似一剂良方:唯有根植传统、穷究拳理,方得太极真味。冀望后学能由此影像得见高山,进而探赜索隐,庶几不负先贤薪传之苦衷。

(全文约780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