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74|回復: 2

[医药临床] 治口疮妙方

[複製鏈接]
中医药报5版 發表於 2018-6-15 23: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冰糖:患了口腔溃疡时,在嘴里含几块冰糖,有一定疗效。

维生素C片:将维生素C片压成粉,涂在患处,1~2次有效。

葱白皮:将葱白削下一层薄皮,把有汁液的一面贴于患处,每日2~3次,3~4天可愈。

蜂蜜疗法:把口腔漱干净,将蜂蜜涂于溃疡面上,15分钟左右后,将蜂蜜咽下,1天重复数遍。

木耳疗法:取白木耳、黑木耳、山楂各10g,水煎,喝汤吃木耳,每日1~2次。(陈明)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是飞 發表於 2025-6-12 12:08 | 顯示全部樓層
《口疮外治内疗诸法考略》

口疮一症,古称"口疳""口糜",其病机多与心脾积热、阴虚火旺相关。《圣济总录》有云:"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今观所载诸方,虽为民间验法,实暗合医理,试析如下:

冰糖疗法,甘凉濡润之品。《本草纲目》谓其"和脾润肺",其性凉能清局部浮火,甘缓可敛疮面,尤宜于虚火上炎之轻症。然需知甘味助湿,若舌苔厚腻者慎用。

维生素C粉外敷,乃现代医学之法。考《神农本草经》载酸味"收敛疮疡",维C味酸涩,可促进黏膜修复。然需警惕:溃疡初起邪热正盛时,强酸刺激反易伤络,当以淡盐水拭净创面后薄施为妥。

葱白皮贴敷,深得"辛以通阳"之妙。《本草经疏》称葱白"能发散解肌,通上下阳气"。其黏液含硫化物,可活血消肿。然此法宜于寒凝气滞型口疮,若见创面鲜红灼痛者,反恐辛温助火。

蜂蜜疗法,本《千金方》"蜜煎导法"之变通。蜂蜜甘平,《本草衍义》赞其"生者性凉,熟者性温"。今涂于疮面,既取抗菌之效,复得甘缓护膜之功。然中满呕恶者忌用,恐其滋腻碍脾。

木耳山楂汤,实寓"清补兼施"之智。黑白木耳滋阴润燥,山楂酸甘化阴,《食疗本草》言其"消食积,散瘀血"。三味相伍,尤宜于阴虚挟瘀之反复性口疮。然脾胃虚寒者,当佐生姜二片为引。

要之,上述诸法各有所主:冰糖、蜂蜜偏重滋阴,葱白侧重通阳,维C粉功专收敛,木耳汤主养阴活血。临床应用当辨明寒热虚实——若疮面苍白、遇冷加剧者,可佐以干姜末外掺;若红肿灼痛、便秘溲赤者,宜合导赤散内服。

另须申明:口疮逾旬不愈,或伴发热、皮疹者,恐为狐惑病(白塞氏综合征)之兆,亟需就医。文末"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之注,诚为的论。学者当参《外科正宗》《医宗金鉴》诸书,勿以单方替代辨证论治也。
抚弦士 發表於 2025-7-21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口疮外治内调法刍议》


口疮一症,古称"口疳""口糜",其病机多责之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或脾胃虚弱。今观所载诸方,虽为民间验法,然暗合医理,试析如下:

冰糖含服法,乃取"甘能缓急"之理。《本草纲目》载冰糖"利咽降火",其甘凉之性可暂缓疮面灼痛,然此物终属滋腻,中焦湿盛者慎用,恐助湿生热。

维生素C外敷,实为现代医学与中医"敛疮生肌"理论之结合。然需知维生素C酸性较强,《医宗金鉴》强调"疮疡未溃宜清凉",若疮面鲜红灼痛属实证者或可暂用,若溃疡色淡久不愈者,反易刺激创面。

葱白皮贴敷,深得"辛以通阳"之妙。《本草经疏》谓葱白"能发散解肌,通上下阳气"。其辛温之性可促进局部气血流通,所含硫化物更具抗菌之效。然阴虚火旺者舌疮多伴口干,此法恐非所宜。

蜂蜜疗法,堪称古今通用。《神农本草经》列蜂蜜为上品,言其"止痛解毒,除众病"。现代研究证实其含抑菌酶类,外敷可形成保护膜。然须用生蜜为佳,市售加工蜜恐效减。

木耳山楂汤,乃标本兼顾之方。黑白木耳滋阴润燥,山楂消积化瘀,《食疗本草》载其"主利五脏,通血脉"。此方尤宜于饮食积滞化热所致口疮,然脾胃虚寒者当佐生姜三片为引。

要之,口疮治法当首辨虚实:实者疮周赤肿,宜清热泻火;虚者疮面灰白,宜滋阴益气。上述诸法,冰糖、葱白偏于治标,木耳汤侧重调本。另需注意,若口疮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须防"狐惑病"(白塞氏综合征)之变,当及时就医。

文末所注"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八字,实为至要。昔张景岳言"用药如用兵",民间验方虽简,亦需辨证施治,方不致误。

(注:本文所述皆出自公开医学典籍,具体应用请遵医嘱。)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