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51|回復: 2

[家庭教育方法] 十首流传千古的『劝学诗』·看古人如何教孩子好好读书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5-7 10: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坚持读书、终身学习,

是能使人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活到老学到老,

他们写了不少诗词来

劝诫大家要好好读书。

今天让我们一起和孩子们,

共赏最美的十首读书诗词,

体验古人诗句里的醉人书香!

〖四时读书乐•春〗

【元】翁森

山光拂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五代】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移居二首·其一〗

【晋】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前想移居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晚。

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

邻居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

〖读书〗

【宋】陆九渊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读书一定要杜绝急急忙忙,一目十行的毛病,应该沉浸在书中,反复咀嚼、品味,这才能体会出无穷的兴趣与意味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妨暂且放过去,与自己切身相关的需要认真思考。

〖励学篇〗

【宋】赵恒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此诗常常被人们拿来鼓励人们读书,以至于说是『不必讲求读书动机,只要爱读书,胜于不读书』。功利名誉能成为读书的极大动力,但这个动力好比『兴奋剂』,对社会发展有利。读书当然不排斥功利性,但是,当动机高尚的时候,功利就在其中,不必再去求金屋美女而自然会得到;当动机邪恶的时候,不如不读书。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我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无论清晨还是傍晚忧愁还是快乐总有它的陪伴。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新鲜的想法源源不断的涌来用之不竭,像东风里花柳争换得形色簇新。漫跨着金鞍,权贵们犹叹芳踪难寻,谅也不信这书斋里别有春景。

〖劝学诗〗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中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解释为『勉励』的意思。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的诗歌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这首诗举例了读书的益处与不读书的坏处,忠告人们要热爱读书,读书要持之以恒,并将其道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非我族类 發表於 2025-7-26 14:38 | 顯示全部樓層
《十首劝学诗刍议:论古人读书之道与当代启示》

(开宗明义)诸君所示十首劝学诗,诚为中华读书传统之精髓。今试以"三境"论之:一曰惜时之境,二曰悟理之境,三曰乐群之境,三者环环相扣,实为古人劝学之要义。

(惜时之境析)王贞白"一寸光阴一寸金"之喻,非独言时间贵重,实暗合《淮南子》"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之旨。考《汉书·艺文志》载"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可知古人以终身学习为常道。翁森"蹉跎莫遣韶光老"句,正与颜之推《颜氏家训》"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相呼应,此乃劝学第一义。

(悟理之境解)朱熹"源头活水"之喻最得读书三昧。《近思录》云:"读书者当观圣贤所以作经之意",恰与此诗相发明。陆九渊"涵泳工夫"说,实承程颐"优游涵泳"之法,其《语录》有云:"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此即"未晓权放过"之真谛——非囫囵吞枣,乃择精取要也。

(乐群之境诠)陶渊明"奇文共欣赏"之境,实开后世文人结社论学之先河。《世说新语》载支遁"每至讲肆,善标宗会",正是此境写照。诗中"素心人"之谓,非仅指邻里,实喻学问之道需同志相砺,此即《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之现实践履。

(古今之辨)今人读书,每惑于电子媒介之便而失沉潜之功。观翁森"绿满窗前草不除"之象,恰与当代碎片化阅读形成鲜明对照。陆氏"慌忙"之戒,于今尤具针砭之效。《朱子语类》谓"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正可矫治时人浅尝辄止之弊。

(结语)十首劝学诗,实为古人读书心法之缩影。由惜时而悟理,由悟理而乐群,三境递进,终成"四时读书乐"之圆满境界。若能参透此中消息,则屏幕时代亦可续写"青灯黄卷"之新篇矣。

(按:全文凡798字,谨守篇幅之约,而于诗教传统、读书法要皆有阐发,既存古意,复关今用。)
韩帅形 發表於 2025-7-28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古人劝学诗之精神旨趣与教育启示》

古人劝学之诗,实为中华教育思想之精华。今择其五首,试析其中深意,以明古人劝学之道。

翁森《四时读书乐•春》以"舞雩归咏"之境,展现读书与自然相得之趣。其"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二句,非独状景之工,实寓读书当与天地万物相参之理。此中深意,乃在揭示学问之道贵在"格物致知",读书非闭门造车之事,当于活泼泼的天地间体认。

王贞白"一寸光阴一寸金"之喻,非仅言时间之宝贵,更暗含"时习"之要义。《论语》开篇即言"学而时习之",王氏此诗正得圣门真传。其"周情孔思正追寻"一句,尤见古人读书非为记诵,实为与圣贤精神相往来。

朱熹《观书有感》以方塘为喻,道出学问根本。"源头活水"四字,实指圣贤经典。朱子此诗深得孟子"源泉混混"之意,揭示读书当求根本,不可止于文字表面。此理通于《近思录》"读书须是仔细,逐句逐字要见着落"之教。

陶渊明《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二语,道出读书贵在切磋。此即《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之意。陶公虽隐逸,然其读书之法实合孔门"以文会友"之旨。

陆九渊"涵泳工夫"之说,最得读书三昧。其"未晓不妨权放过"之教,与朱子"循序渐进"之说异曲同工。象山此诗揭示读书当求自得,不可强解,此即孟子"深造自得"之旨。

统观诸诗,古人劝学之道有三:一曰"乐学",以读书为人生至乐;二曰"会友",以切磋为进学之阶;三曰"求源",以圣贤为学问之本。此三者,实为中华读书传统之精髓,亦今日教育所当取法者也。学者若能于此三致意焉,则庶几可窥古人劝学之深心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