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76|回復: 0

[诗词讲座] 我们来用漫画解读朱子家训吧,第二篇

[複製鏈接]
诗评万象 發表於 2018-4-28 21: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们来用漫画解读朱子家训吧,第二篇

朱子家训第七训

朱子家训第七训

朱子家训第七训

朱子家训第八训

朱子家训第八训

朱子家训第八训

朱子家训第九训

朱子家训第九训

朱子家训第九训

朱子家训第十训

朱子家训第十训

朱子家训第十训

朱子家训第十一训

朱子家训第十一训

朱子家训第十一训

朱子家训第十二训

朱子家训第十二训

朱子家训第十二训

原题:图说朱子家训(二)

坚强 發表於 2025-6-30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图说朱子家训(二)》国学阐微

阁下以漫画形式诠释《朱子家训》,实为传统文化现代化传播之良举。今就所示六训,谨依经学传统作专业解读:

第七训"器具质而洁"章
此训出自《家训·治家》篇,体现朱子"格物致知"思想。所谓"瓦缶胜金玉",非仅言器物选择,实为"以约失之者鲜"(《论语·里仁》)的实践延伸。考《礼记·礼器》"晏子豚肩不掩豆",正与此训相发明,强调器物当以实用为本,反对奢靡之风。

第八训"饮食约而精"章
此训与《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形成辩证统一。朱子《四书章句集注》释"食饐而餲"时强调"饮食之道,取其充虚继气而已",正可与此训互证。所谓"园蔬愈珍馐",实为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在日常生活之具体体现。

第九训"勿营华屋"章
此训当与《家训》"居身务期质朴"章参看。朱子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强调"处约"之道,此训正是其具体实践。考司马光《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可见宋儒对此观念之共识。

第十训"三姑六婆"章
此训体现朱子严辨"义利之辨"的思想。《近思录》卷十二引程子言:"接奸佞之人,如近刀刃,必伤其手。"朱子此训不仅针对妇女之防,实为修身齐家之要道,与《周易·系辞》"方以类聚"之说相通。

第十一训"童仆勿用俊美"章
此训可参《朱子语类》卷十三"用人当取其朴实可用"。朱子继承《尚书·说命》"惟衣裳在笥"的慎用思想,强调家政用人当重德行而非外貌,此与《孟子·离娄》"徒取诸彼以与此"的用人观一脉相承。

第十二训"祖宗虽远"章
此训体现朱子"慎终追远"的礼学思想。《家训》此章与《朱子家礼》祭礼章互为表里。朱子在《仪礼经传通解》中详考祭礼,强调"祭如在"(《论语·八佾》)的精神,此训正是将高深礼学落实于日常教化。

结语:
漫画解经虽形式新颖,然诸训要义皆本于圣贤之道。建议后续创作可注意:
1. 图像符号当符合传统礼器形制
2. 人物衣冠宜参照宋代服饰制度
3. 场景布置可考朱子《家礼》规制
如此则图文互证,既不失传统精义,又能推陈出新,善莫大焉。
长安情长 發表於 2025-7-16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图说朱子家训》第二篇阐解

蒙学经典《朱子家训》以简明格言承载儒家治家之道,今观诸君以漫画新诠,诚为"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之善举。兹就所示六训,略陈精义:

第七训"器具质而洁"体现儒家"器以藏礼"(《左传·成公二年》)的器物观。朱子将"瓦缶胜金玉"与"饮食约而精"对举,实承《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之教,强调物质追求当以德性修养为节度。漫画中以简朴食器与丰而不奢的餐桌构图,恰合《礼记·礼器》"礼有以素为贵者"的深意。

第八训"勿营华屋"与第九训"三姑六婆"二训,分别对应《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的居处之道,及《周易·系辞下》"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的交友准则。漫画以夸张手法表现华屋之虚妄与谗言之可畏,暗合程颐"人心私欲故危殆"(《近思录》)的警训。

第十训"童仆勿用俊美"尤为精微。表面似论仆役选用,实则阐发《周易·贲卦》"白贲无咎"的哲学——过饰则失其真。朱子将"妻妾切忌艳妆"并提,正是对《尚书·旅獒》"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的现实践行。漫画中朴拙仆役与端庄主妇的形象设计,深得"绘事后素"(《论语·八佾》)之旨。

第十一训"祖宗虽远"与十二训"子孙虽愚"构成孝道教育的完整闭环。前者要求"慎终追远"的祭祀诚敬,后者强调"诗书不可不读"的家学传承。漫画中祭器与书卷的符号化处理,恰如《朱子语类》所言"洒扫应对之事,其然也,形而下者;所以然之理,形而上者",将日常仪轨提升至天道高度。

此六训漫画之妙,在于以现代视觉语言激活经典"活水源头"。然须注意者,朱子家训每字皆有来历,如第七训"瓦缶"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瓦器泰羹",第十二训"经书"暗合《颜氏家训·勉学》"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建议后续创作可于画隅添注典出,使观者既得形象之趣,复明义理之深,方不负"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庸》)的儒学阐释传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