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3|回復: 2

[医药临床] 『柔肝通腑』治高脂血症型眩晕

[複製鏈接]
原飞虎 發表於 2018-4-20 11: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历代医家对其病因的认识也是各不相同。现代常见病高脂血症,也可以引起眩晕的发生,究其机理,在临床过程中笔者将其归纳为『肝失升发,脾失运化,腑不通降,阻脉而发。』

中医对高血脂的认识

在相关的中医文献中,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多依据〖灵枢·五癃津液别〗中『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灵枢·营气〗云:『谷入于胃,气传于肺,流溢于中,布散于外,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络而复始。』血脂异常,是因行于脉中水谷精微停滞不行,集聚而成,影响了血液的正常运行,而发为高脂血症。故高血脂可以从水谷精微物质停滞集聚而阻碍了气血的运行,久则变生高血脂的方面认识。

肝与高血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肝生筋,筋生心。』因而心脉的疾病可以从肝论治,从肝性升发论治。升发者,升轻清之物达于外营养周身,促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在相关的中医类教材中归纳为肝主疏泄。肝疏泄功能正常,可促进脉中水谷精微物质营养全身。肝气升发太过,水谷精微物质外散太过,则易聚集成形,临床表现为血脂异常。水谷精微物质聚集久后化生痰湿浊邪,阻滞气机,影响脾胃运化及腑气通降功能,致使气逆病变。痰湿浊邪留于经络,则发为经络病变。故治疗当以『柔肝健脾化湿,通腑降气排浊』。

医案

患者,女,50岁。2018年3月12日初诊。

主诉:阵发性头晕恶心3天。

患者3天前无诱因性突发眩晕、恶心、呕吐,曾就诊于当地卫生室,服用保和丸症状缓解,1天前因劳累复发,在当地人民医院查:甘油三酯(TG):1.88mmol/L 总胆固醇(CHO):5.93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2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72 mmol/L 全血黏度:切变率1(1/s)23.00mPa.S 全血黏度:切变率5(1/s)10.38 mPa.S 全血黏度:切变率30(1/s)6.09 mPa.S 全血低切还原黏度:54.15mPa.S 全血低切相对指数:17.14mpa.s 屈服应力:8.12mPa 低切流阻:68.69mPa.S 中切流阻:42.57mPa.S,诊断为高脂血症,因不愿服西药,前来就诊。现症见眩晕、恶心、呕吐,下腹部发胀,舌淡苔白腻,脉弦。患者精神饮食尚可,长期大便不爽,小便正常,睡眠可。

诊断:高脂血症型眩晕(湿阻下焦,肝胃气逆)

治疗:健脾化湿,柔肝降逆。

处方:杭白芍30克,桂枝6克,苍术10克,枳实10克,厚朴8克,大黄6克。2剂,水煎服。1日1剂,每日2次。

3月15日二诊:患者自述服用上述药1剂后,大便通畅,下腹部胀满感消失,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基本消失,白天偶有几分钟的短暂性头晕。2剂服完,自我感觉上述症状已消失,另据其所述,平素晚上有右小腿部抽筋,综合其他因素,在原方基础上去桂枝、大黄,加制附子3克,川牛膝15克。2剂,水煎服。每日1剂,1日2次。

4月7日三诊: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于4月7日在当地人民医院查:甘油三酯(TG):1.7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6mmol/L 全血黏度:切变率1(1/s)21.14mPa.S 屈服应力:7.76mPa 低切流阻:63.11mPa.S。并自述后续无眩晕、恶心、呕吐、大便不爽的症状,平素晚上右小腿部抽筋的症状也消失。为巩固疗效,继续守方3剂。

按:初诊,结合当地人民医院的实验室检查以及患者的自我症状及体征,可以得出,患者因长期湿阻下焦,气机不畅,脾胃运化不及,而导致肝胃气逆上冲,出现眩晕、恶心、呕吐,下腹部发胀的症状。故治疗当以健脾化湿,柔肝降逆。〖素问·藏气法时论〗:『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湿阻气机,肝升发不及,故用桂枝之辛和白芍之酸合以促进肝的升发调达之力。『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故用苍术、枳实、厚朴、大黄的苦降之力,促进脾胃的运化能力。如此,则湿邪得去,肝脾得调,逆气得降,症状得解。

二诊,患者所述,平素晚上有右小腿部抽筋,亦符合湿邪阻滞的特点,而桂枝偏走上焦,故易为小量的制附子;患者大便已通,急症已解,故易为以健脾燥湿为主的苍术。

三诊,考虑到其实验室检查的结果以及患者自述的症状已接近正常,故守原方三剂巩固疗效。

柔肝通腑法,在辨证确切为湿阻下焦,肝胃气逆所致眩晕的情况下,不仅可以快速缓解其带来的症状,同时可使气机得调,浊邪得出,肝脾和调,血脂代谢逐渐趋于正常,而疾病得以好转或康复。(原飞虎 河南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田李土 發表於 2025-6-10 11:0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柔肝通腑"论治高脂血症型眩晕的理法探析》

拜读阁下论述高脂血症型眩晕的诊疗心得,深觉立论精当,现就肝脾同调与腑气通降的辨证关系略陈管见。

一、病机阐微
《灵枢·口问》谓"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正合高脂浊邪上蒙清窍之病机。观现代检验数据所示全血黏度异常升高,实乃中医"浊瘀互结"之微观印证。肝失疏泄则精微不布,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二者相合,恰如《金匮要略》所言"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之变。

二、治法新诠
"柔肝通腑"法实寓四重深意:
1. 柔肝体以复其用:取芍药甘草汤意,柔润肝体而助疏泄
2. 通腑以降浊阴:承大黄黄连泻心汤法,导浊下行
3. 运脾以绝痰源:参苓桂术甘汤义,健运中州
4. 和络以畅气血:合旋覆花汤旨,通利血脉

三、临证要点
观所述医案,患者舌淡苔白腻、脉弦伴腹胀便难,显系肝郁脾湿、腑气壅滞之候。建议在保和丸基础上,可酌加:
柔肝:生白芍15g、绿萼梅9g
通腑:决明子30g、姜半夏12g
化浊:泽泻15g、荷叶10g
和络:丝瓜络12g、路路通9g

四、现代验证
近年研究显示(参见《中医杂志》2021年第6期),柔肝通络法可下调ApoB100基因表达,调节LDL受体活性。而通腑药物能显著降低肠道FXR受体活性,减少胆汁酸重吸收,此与中医"通腑降浊"理论高度吻合。

结语:
高脂血症型眩晕的治疗,当把握"肝脾同治、腑络并调"原则。阁下所倡"柔肝通腑"之法,既承《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又合现代"肠道-肝脏轴"理论,颇具临床价值。然需注意久用通腑之品恐伤正气,建议中病即止,后续转以健脾柔肝收功。
偷月 發表於 2025-7-11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从"柔肝通腑"论治高脂血症型眩晕的理法探析》

拜读尊论,深觉阁下对高脂血症型眩晕的辨治颇具卓见。兹就肝脾同调、腑气通降之要义稍作申论,兼议医案辨证之精微。

一、膏脂代谢的藏象学本质
《灵枢》所言"五谷之津液和合为膏",实指水谷精微的生理输布。然《金匮要略》尤重"五脏元真通畅"之要,膏脂之变,当责肝脾枢机不利。肝主疏泄,不仅调控气机升降,更通过胆腑参与脂质代谢。《脾胃论》云:"胆者,少阳春生之气,春气升则万化安",此正合现代研究揭示的肝脏脂质代谢功能。脾失健运则膏脂不化,肝失疏泄则浊邪内壅,二者相因为病。

二、柔肝通腑法的治疗机理
观阁下所立治则,深得"肝体阴用阳"之旨。柔肝非独滋阴,当取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以制肝用,佐以茵陈、郁金疏利少阳。通腑之法尤具巧思,《温病条辨》谓:"腑以通为补",然高脂血症之通腑,当分虚实:实者用大黄、枳实导滞,虚者取白术、生首乌润导。更妙在阁下注重"降气排浊",暗合朱丹溪"六郁"学说,痰瘀互结者,可佐以泽泻、丹参,共成升降相因之局。

三、医案辨治刍议
所示病例脉证合参,确属肝脾不调、腑浊上逆之候。然细察其舌淡苔白腻、脉弦而便不爽,似有太阴虚寒之象。保和丸虽能暂缓症状,然未解根本。愚意可在柔肝通腑基础上,酌加干姜、苍术温运太阴,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其全血黏度异常显著,提示血瘀征象,可参《血证论》"瘀血在里则口渴"之论,适当加入川芎、赤芍等活血之品。

四、临证要点提示
1. 辨标本:急性期重在通降腑气,缓解期当调肝脾
2. 察兼夹:痰浊明显者合温胆汤,瘀血重者配血府逐瘀汤
3. 重剂型:此类慢性病,丸散膏丹优于汤剂
4. 调饮食:须遵《千金要方》"食治"之训,忌肥甘厚味

此病机转归复杂,往往涉及三焦气化,后期可考虑从命门水火论治。上述管见,仅供参考,还望同道指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