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48|回復: 2

[中医养生] 你有这样的症状?(附调理方法)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8-4-1 13: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在中医看来,头痛不能光医头,腿疼也不能只看腿。因为当肝、肾俱虚时,会在腿上有所体现。过了中年,男性女性都要多注意腿的感觉变化。

1双腿冒凉气:肾阳虚

如果您生活中经常感到腰酸背痛,没干什么活就觉得累,双腿浮肿、冒凉气,四肢发冷,尿少而清;女性月经总是后推,量少,经常小腹胀痛或经血块多色暗等,都要引起注意,这是典型的阳虚症状。

尤其是腰以下,按了凹陷不起,甚至觉得腹部胀痛更要小心。治阳虚,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治本:

1)切勿过度劳累,要劳逸结合

劳力过度会积劳成疾,体内的精气大量消耗而无法及时补充;过度的用脑,耗伤心血,肝与脾不能正常运行。

2)切勿过度安逸,适量运动

过度安逸也会导致肾虚,不劳动、不运动,会使脾胃呆滞,脏腑功能减弱,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肾功能失调。

3)饮食规律,多吃蔬菜水果

暴饮暴食、常食生冷、辛辣、性寒凉或滋腻味厚、难以消化的食物会损伤脾胃并导致脾胃失常,进而气血生化不足,使肾气失充,导致脾肾亏虚。

平常注意保暖,不要熬夜,每天下午4点—6点多揉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适时艾灸肾俞穴;晚上睡前用热水洗脚后,搓两脚心,每次5—10分钟,能益精补肾。

如果您在双腿怕冷的同时,还手脚发热,就是肾阴虚了。应多吃滋阴食品,如银耳、莲子等,也可做散步、慢跑、瑜伽、站桩、打太极等运动。

2双腿水肿:脾虚

中医认为,肺虚、脾虚、肾虚都可导致水肿,脾虚导致的水肿尤其体现在腿。按下凹陷不易恢复、不爱吃东西、脸色灰暗,就应健脾利湿。

饮食上,建议把山药、薏米、芡实放一起熬粥,每天早上喝一碗,同时可多吃红枣、胡萝卜、马铃薯等补脾食物,忌食苦瓜、黄瓜、冬瓜、芹菜、香蕉等易伤脾气的食物。

冶脾虚的食疗参考方法:常食芡实山药粥。

食材:芡实、薏米、山药。

具体做法:

1、芡实用清水泡一天;薏米和大米泡一个小时。

2、山药洗净,去皮,切成小粒,泡在清水里。

3、以上所有原料混合,淘洗净,加适量清水再倒入电饭煲;电饭煲摁下粥键即可。

4、电饭煲煮完,焖15分钟左右出锅效果更佳。

功效:补脾益气,调和脾胃,固肾止泻。

芝麻,易阻碍脾气运化,也不要多吃。

另外,现代医学认为,双腿浮肿原因很多,建议先到医院看医生,千万不要盲目用药。

3膝盖凉,手脚凉:冷寒症

如果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膝盖凉,多是冷寒症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气虚、气滞、阳气不足的反应。其实冷寒症是可以预防和自我调节的。

女性在经期、孕期和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更易如此。建议平时多用热水泡脚,既能暖身,又能舒缓疲劳。

通过适当的按摩、艾灸,能达到暖膝盖的目的。

1)按摩涌泉穴,右手揉左脚,左手揉右脚,每天早晚100下,接着揉脚趾100余下。

2)揉气冲穴(大腿根内侧,此穴下有一条动脉,先按揉气冲穴,后按揉动脉,一松一按,交替进行,一直腿脚有热气下流感。

3)肾俞穴(两边腰眼),稍用力各拍打100余下。

4)常做活动腰部的前屈后伸操

加强体育锻炼尤其是久坐或久立的人,多做手足和腰部的活动,以加强血液循环。

操作步骤:

1、两腿开立,与肩同宽,双手叉腰。

2、然后稳健地做腰部充分的前屈和后伸各5~10次。

3、运动时要尽量使腰部肌肉放松。

汤纣 發表於 2025-8-1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黄帝内经》辨症施治刍议——兼论下肢诸症调养之道》

拜读休竹客君所论下肢诸症与脏腑关联之理,深契《内经》"形诸外必本诸内"之旨。今不揣谫陋,试以五运六气之说补益其论,并就调理之法稍作申说。

一、肾阳式微证候辨析
《素问·逆调论》云:"肾者水脏,主津液。"双腿凉气上冲者,实乃命门火衰之象。此证除所述症状外,舌诊多见淡胖有齿痕,脉象沉迟无力。张介宾《景岳全书》强调"阳非有余",建议卯时(5-7时)温灸关元穴,因此时大肠经当令,借阳明燥金之气助肾阳升发。食疗可佐以韭菜籽粥,取"同气相求"之义。

二、脾虚湿困证治发微
脾土失运之水肿,当参合《金匮要略》"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之论。李东垣《脾胃论》创"升阳除湿"法,建议在巳时(9-11时)脾经旺时,按揉公孙、三阴交二穴。所述芡实山药粥甚善,若兼气短者可加黄芪15克,此即"培土生金"之法。然需注意,《本草备要》载薏苡仁"微寒",中焦虚寒甚者当炒用为妥。

三、厥阴寒厥证机探赜
手脚厥冷一症,《伤寒论》辨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朱肱《类证活人书》主张当归四逆汤主之。日常可习"鸣天鼓"功法:以掌心贴耳,十指叩玉枕穴36次,引少阳相火下济厥阴。饮食宜遵孙思邈"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之训,此正应肝木克脾土之机。

四、调摄总则
1. 子午流注:申时(15-17时)膀胱经旺,宜按揉肾俞;酉时(17-19时)肾经当令,可习"六字诀"之"吹"字诀
2. 导引要旨:《诸病源候论》载"踞坐伸腰,以两手引两踵",此法专治肾虚足冷
3. 禁忌:戌时(19-21时)心包经值班,切忌剧烈运动扰动相火

按《难经》"损其肾者益其精"之教,调理肾虚当分阴阳。阴虚者宜亥时(21-23时)就寝,因此时三焦经主令,可助水火既济。另,《遵生八笺》载"冬至日闭关"之说,肾虚者尤当重视冬令潜藏。

今人但知头痛医头,岂知《内经》早有"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训?上述诸法,皆本"治病必求于本"之旨。然病症复杂,建议临证仍需四诊合参,勿执一而论。

时甲辰年仲夏 识于京华研易斋
卢岐 發表於 2025-8-2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黄帝内经》辨症养生要旨阐微》
观帖中所论腿足诸症,实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实四肢"之旨相契。今试以五运六气之理,参合脏腑辨证,为诸君剖陈其要。

一、肾阳虚之腿凉症
《灵枢·经脉》谓:"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肾阳式微,则足胫不温如帖中所言。然需明辨三候:
1. 轻候:仅觉足冷,可遵"少火生气"之法,以艾灸涌泉、太溪二穴,每灸九壮,合洛书阳数。
2. 中候:兼见腰膝酸软,当取《金匮》肾气丸法,以桂附为君,佐地黄、山萸,暗合坎卦"一阳陷二阴"之象。
3. 重候:下肢浮肿按之没指,此《素问·水热穴论》所谓"肾者胃之关也",需以真武汤温阳利水,尤当配伍生姜辛散之力。

二、脾虚水肿之辨治
脾主四肢,其华在唇。帖中所述山药薏米粥,实暗合《本草经》"上药养命"之旨。然需知:
晨食粥糜乃应"胃朝百脉"之时
芡实需用南塘产者为佳,其得离火之气
佐以茯苓三钱更妙,取其"利窍而益智"之功

另据《脾胃论》"升阳除湿"之法,可辅以导引术:每日辰时(7-9点)正坐,以两手掌摩挲足三里至发热,左右各三十六转,此即东垣先生"导气同精"之术。

三、寒厥证之深层机要
手足厥冷非独肾阳衰微,更涉《伤寒论》厥阴病机。今补三法:
1. 药熨法:以吴茱萸、小茴香等分装囊,微波加热后熨敷膝眼穴
2. 导引法:仿华佗五禽戏之鸟伸势,每日寅时(3-5点)练习七遍
3. 食疗方:当归生姜羊肉汤中加黄酒一盏,合"辛甘化阳"之理

四、养生大要
《遵生八笺》云:"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帖中所述作息之法虽善,犹未尽天地人三才相应之妙:
春三月宜夜卧早起,逆之则伤肝
夏三月当使气得泄,逆之则伤心
秋三月须与鸡俱兴,逆之则伤肺
冬三月必待日光,逆之则伤肾

结语:
《类经》有言:"治病必求于本。"腿足之症实为脏腑之镜,调理之道贵在"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诸君若能参详帖中所述,复参拙补之法,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然切记"上工治未病",养生之要,首在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三日戌時| 2025/8/6/週三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