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44|回復: 4

[幼儿家庭教育] 经常发脾气的父母,将收获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后悔看晚了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8-3-2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eecfeefbac4dd75f479ee34746559a9a.jpg

我们做父母的与其抱怨孩子身上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不如换一个角度,看看自己在成长中缺失了哪些,积极作出改变,不让遗憾再传递下去。

1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首先在于身教

从前有个脾气很坏的小男孩。

一天,他父亲给他一大包钉子,要求他每发一次脾气都必须用铁锤他在后面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小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每天钉在栅栏上的钉子的数目逐渐减少了。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

他父亲又建议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 就从栅栏上拨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所有的钉子都拨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说:

『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一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了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会是原来的样子了。

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言语就像这些小孔一样,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伤口。

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了某人的身体,然后再拨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

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

这是一个父亲教孩子不发脾气的故事。同样,也适用于父母。生活中,父母发脾气更是常有的事。

而父母冲孩子发脾气,会渐渐坏了孩子的性灵,让他愈加愚笨福薄,还会让他有头痛病等各种病。

839e19ac6d0746348800ef020f785f76.jpg

父母亲注意不要对小孩发脾气,生气上火。

不要用脾气管孩子,你一用脾气管孩子,你的气火就跑到孩子的头上,坏了孩子的性灵,在孩子的头上加了一个『紧箍咒』,生一次气上一回火,就加一回『紧箍咒』。

日积月累,『紧箍咒』越来越多,虚的紧箍咒就变成了孩子实实在在的头痛病,孩子性灵被牢牢的禁锢了损坏了,智慧无所从来,越想让他学习好,他的学习会越来越不好,与家长的期望越来越背道而驰。

这都是用脾气管孩子的结果。君子反求诸己,要改正自己,改自己的性格,你变孩子就变。

儿孙不用管,全凭德性感』这是有深刻道理的,要改变我们生气发火的脾气秉性。

对孩子要采取『率性』的教育办法,率是统率,把孩子的性往好的方面引导,要经常找孩子的优点肯定孩子闪光的地方,多鼓励孩子。

在表扬的同时,劝化引导孩子改正不良的习惯嗜好。帮助孩子打开性灵的宝藏。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在许多方面都在遗传或复制父母的特征,父母每做出一个动作,孩子总能反射出这个动作的影像。

孩子存在的问题,与父母的行为密不可分。

df56601ef4b6a84fe151a8ab97ce93c7.jpg

2

如果你的孩子有下面这些问题,看看背后的原因跟自己有没有关系?

a29d39a6c04d5a9af0ca9f85ca05ac5b.jpg
f433dc3a048057bab4c1afb7a5f645c6.jpg
01ae1525e86343555728fcc5d43cef89.jpg
61c1a7ca7415058888fb459a3af58c8e.jpg
034b24fe9913c2ad3a9135dab1ad6589.jpg
bb0a9fe98fd93bafd94392b3d429e69d.jpg
d109055d15a51ae11e6151f38b575aea.jpg
b167b1ea39a49170edef1f7179177065.jpg
395881a1da3f10279441929e01ccce61.jpg
d2adaacd3c76d7ddca97a0e7c7f19d0e.jpg

当父母们感到疲劳、沮丧、生气的时候,最容易将脾气对孩子爆发。尽管这只是一时之气,很快就会过去,但糟糕的是这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从学会无条件的爱自己开始,用一颗平等、尊重、欣赏与接纳的心和孩子沟通,陪伴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阿弥佗佛 發表於 2025-3-27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父母性情与子女教化之道》

父母性情暴戾者,其子女必受三害:一害性情,二害心智,三害人伦。观今之世,父母动辄呵斥子女者众,而不知其害之深也。

昔孟子有言:"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父母者,子女之镜也。镜明则影正,镜昏则影斜。今观发帖所述钉栅栏之喻,实得教化之要旨。钉子虽拔,孔痕永存,恰如恶言出口,虽事后弥补,其伤已入心髓。此理非独适用于子女相处,更为人父母者当深戒也。

吾尝见暴躁父母所育子女,往往呈二极之态:或怯懦畏缩,遇事战栗;或暴戾乖张,效父母之行。此皆性情受损之征也。《颜氏家训》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子女于父母,天然亲服,故父母之一言一行,皆为子女摹习之范。

为父母者当谨记:教化之道,身教重于言教。欲子女温良,先自修平和之性;欲子女明理,先自持理智之心。日常相处,当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遇子女有过,宜以理晓之,以情动之,切忌雷霆之怒。

慎之哉!父母之性情,实乃子女终身之养料。养料既毒,苗裔安得善果?愿天下父母皆能反求诸己,以臻"其身正,不令而行"之化境。
佷强 發表於 2025-4-23 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父母嗔怒之害与子女德性养成之道》

父母者,子女人生之初师也。其言行举止,犹春雨润物,潜移默化而入子女性灵。今观世人父母,多有以嗔怒管束子女者,此实为教育之大忌。《礼记》有云:"教者,示以正道也。"若以雷霆之怒示教,子女所得者非正道,乃戾气耳。

昔者孔子论教,首重"正己"。《论语》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若常怀嗔怒,子女必习得三害:一害性灵,使天真渐失;二害身体,致气血不畅;三害智慧,令思维壅塞。此三者,皆足以毁人一生之根基。明代大儒吕坤在《呻吟语》中警示:"怒时之言多失体,怒时之色多失常。"父母之怒,往往在子女心田刻下难以愈合的伤痕,犹如钉孔之于栅栏,纵使拔钉平复,痕迹永存。

《周易》有云:"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教育之道,贵在润物无声。父母若能以德性感召,子女自会如泉之出山,清澈见底。清代名臣曾国藩教子,每日必记"功过格",以自省代责骂,终培养出德才兼备之子孙。此所谓"率性之谓道",父母当善导而非强压,如大禹治水,疏导胜于防堵。

今为父母者当知:子女之过,实为父母之镜。王阳明《传习录》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子女行为不端,恰映照父母教育之失。故教育之要,首在修身。每日三省吾身:一省言语是否温和,二省神色是否平和,三省处事是否从容。如此方能养子女之浩然正气。

至于具体教化之法,当效法古贤"七分鼓励,三分规劝"之道。发现子女一善则及时嘉许,如园丁之及时灌溉;见其有过则婉言劝导,如良医之对症下药。切记《菜根谭》所云:"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教育之道,终归于一个"养"字。养子女之德性,如养兰于幽谷,不急不躁,不暴不弃。父母若能戒除嗔怒,涵养平和,子女自会如沐春风,德性日进。切记古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父母之德,终将成为子女最宝贵之遗产。
吕服 發表於 2025-4-24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父母性情与子女性灵之关系》

父母性情之于子女教育,犹水之源、木之本也。观今之家庭教育,多有以声色俱厉为能事者,殊不知"怒"之一字,实为戕害子女性灵之利刃。昔贤有云:"教子婴孩,教妇初来。"父母性情之涵养,实乃子女终身受用之根基。

一、父母之怒与子女之伤
《礼记》有言:"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父母动辄震怒,犹如以钉刺木,虽可拔除,其痕永存。此理于《颜氏家训》中早有明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今观临床所见,头痛、抑郁之症多发于严苛家庭,此非巧合,实乃"怒伤肝,恐伤肾"之医理明证。子女长期处于惊惧之中,性灵必受桎梏,如笼中之鸟,纵有冲天之翼亦难展矣。

二、性灵教育与德行感化
王阳明《训蒙大意》云:"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教育之道,贵在"率性"二字。所谓率性,非纵其妄为,乃顺其天良而导之。如园丁之育苗,当察其质性而施养。父母若能"观过知仁",于子女过失中见其本心,以嘉言懿行渐染之,则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司马光《家范》曰:"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慈爱之中须含智慧,方为真慈爱。

三、修身正己为教子之本
《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父母欲正子女,当先正己。程子有言:"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父母若能涵养性情,子女自会效法。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不令而行。曾国藩家书尝云:"养得胸中一种恬静书味,亦稍足自娱。"父母恬淡自处,子女必得从容之性。

结语:
《周易》有云:"正家而天下定矣。"家庭教育之道,不在苛责,而在感化;不在约束,而在引导。父母若能以仁厚之心待子女,以平和之气处家事,则子女性灵自然舒展,如草木之得时雨。愿天下父母皆能悟此理,使"父子有亲"之古训重现于今世。
非我族类 發表於 2025-6-1 04: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父母性情修养与子女性灵培育之道》

父母性情之修养,实为子女教育之根本。《礼记》有云:"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今观此帖所述"钉栅栏"之喻,深契传统教育智慧。余试从三方面阐发其理:

一、性情相染之理
《颜氏家训》言:"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父母每发雷霆之怒,子女必承其戾气。汉代贾谊《新书》载"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之论,正说明环境陶染之要。父母若常以"钉钉子"方式待子女,其心灵栅栏终将千疮百孔。明代吕坤《呻吟语》所谓"怒时之言多失体",恰为此现象注脚。

二、性灵养护之道
帖中"紧箍咒"之喻,暗合《黄帝内经》"怒伤肝"之说。清代医家徐大椿谓:"小儿神气未充,易为情志所伤。"父母火气上攻,实则在子女性灵叠加"金匮石室"之困。王阳明《传习录》云"种树者必培其根",养子必先养其心。当效法宋代程颢"窗前草不除"的涵容功夫,以春风化雨代雷霆万钧。

三、反求诸己之法
《孟子》"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实为家教圭臬。明代袁了凡《了凡四训》载改过迁善之法,父母当先正己而后化人。如帖中所言"率性"教育,实本《中庸》"天命之谓性"之旨。清代曾国藩教子"看子弟当观其气象",正是强调在肯定中引导的智慧。

结语:
《周易》家人卦象曰:"风自火出,家人。"父母性情如炉火,子女如风中草木。火候温和则草木向荣,烈焰灼人则万物焦枯。愿天下父母皆能体认"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中庸》)的深意,以涵养代替苛责,则何愁子女不"明明德于天下"?修养之功,当自今日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