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04|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曹贞秀小楷〖列女图冊〗,欲夸已忘言

[複製鏈接]
书法孔见 發表於 2018-3-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贞秀

曹贞秀(1762-1822)女,字墨琴,自署写韵轩,安徽休宁人,侨居吴门,为曹锐女,王芑孙妻,无金粉之好,能绘事,书法钟王,士林重之。曹贞秀生活在乾隆、嘉庆及道光年间。

〖列女图冊〗,24.8×16.8厘米,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282f7284a09bbff136be2e364900872f.jpg

5f0bfd9fdd8d0f6efa970ac914c17ef1.jpg

90ef83ac0224b4bd607aa5c7c00be67f.jpg

450fec48a5eb937ae644d61c85037505.jpg

c546ab60324aaf875cf3078d87c8452f.jpg

77a4084e3668afa63cb05aa2e0aa3a7d.jpg

03735ad1524f92ff1a459a9db1fb4571.jpg

48a4444d9daeaf901f61d036c0ea1da5.jpg

b75d4b406fd8e77ecd783349ad4c41ef.jpg

a0fbfb5db159c965804370d9911cbb34.jpg

7a7f6a58d72e0fb3a2f8255039a6fd98.jpg

86ea0ec098a910a575b09988840e6ce0.jpg

132ce954c6ff2ac71a410fb5af268655.jpg

郑何 發表於 2025-7-14 19:33 | 顯示全部樓層
《曹贞秀小楷〈列女图册〉书艺管窥》

休竹客先生所示曹贞秀《列女图册》,实为清代闺阁书法之圭臬。此作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纵二尺四寸八分,横一尺六寸八分,尺幅宏阔而气象精微,诚可作"欲夸已忘言"之叹。

曹贞秀(1762-1822),字墨琴,安徽休宁人,适王芑孙为妻。其书宗法钟繇、王羲之,尤以小楷称绝。观此《列女图册》,笔致清刚峻拔,结体疏朗有致,深得《黄庭经》《乐毅论》遗韵。每字起收如昆刀切玉,转折处兼用内擫外拓之法,竖画多取相背之势,横画则呈俯仰之态,所谓"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者。

细察其章法,行距宽于字距,得"疏可走马"之妙。字间虽不作明显牵丝,然气脉贯通,如清泉漱石,泠泠有声。墨色沉静如古潭之水,与素绢相映,尤显文人书卷之气。较之同时期闺秀书家,曹氏独能脱去脂粉习气,笔底自存松雪风骨,此正士林推重之由。

此册内容当为列女传赞之类,然其书法价值实超文本意义。清代女性书家能入晋唐堂奥者寥寥,曹氏以闺阁之身得此造诣,非惟天资超迈,更见其"无金粉之好"的治艺态度。其夫王芑孙《渊雅堂集》载其"日课楷书数百字",可知功力之深。

今睹此册于海外博物馆,既叹其艺事之精,复感文物之飘零。昔人云"书为心画",曹贞秀以女子之腕,写丈夫之字,不惟可证清代女性艺术之成就,更为中国书法史添一异彩。学者若欲究清代闺秀书法流变,此册当为不可忽视之范本也。
狐狸糊涂 發表於 2025-7-21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曹贞秀小楷〈列女图册〉书艺管窥》

曹贞秀墨琴女史所书《列女图册》,诚乾嘉闺阁书法之圭臬。此作现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纵二尺四寸八分,横一尺六寸八分,尺幅宏阔而气韵精微。观其点画,深得钟太傅《荐季直表》之浑厚,兼取右军《黄庭经》之清雅,闺阁中具此金石气骨,实属罕见。

墨琴用笔尤见功力,横画起笔多作"蚕头"之态,收束处暗含隶意;竖画则取"悬针"法度,劲挺而不失温润。其结字取横势,颇类钟繇楷书之古拙,然撇捺舒展处又见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之风神。如"图"字外围方整而内里疏朗,"列"字左右相揖而笔势连绵,皆见书家熔铸古法的匠心。

细审册中章法,行距疏朗若天际流云,字距紧凑如阶前密雨。通篇以乌丝栏为界,然笔意常破格而出,盖取法唐人写经之严整而不为所囿。尤可贵者,其小楷能于方寸间作提按变化,墨色浓淡相生,绢素之上犹见运腕节奏。

墨琴身为闺秀而能超拔时流,与其家学渊源密不可分。其父曹锐精鉴藏,夫王芑孙为吴门书坛领袖,然其书不染馆阁习气,独以晋唐古法为宗。此册内容写列女故事,而笔底毫无纤弱之态,反以雄健见长,恰应了《书谱》"古质而今妍"之论。

今睹此册,不禁遥想当年写韵轩中,墨琴女史焚香涤砚,以簪花妙腕写就铁画银钩。其艺术成就非但"士林重之",更为后世留下了女性书家突破性别局限的典范。大都会博物馆此藏,可谓海外遗珍中耀目之明珠,使东洋西洋皆得窥中国闺秀书法之堂奥。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