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35|回復: 2

[书法培训班] 大年初一到十五的禁忌大全,不知道就亏大了!

[複製鏈接]
书法自学 發表於 2018-2-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初一

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到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除夕前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盛废水,当日不外泼。新年里也不可以打碎家具,打碎了是破产的预兆,得赶快说声「岁(碎)岁平安」或「落地开花,富贵荣华」。

初二

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初三

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不过这个习俗早已过时,因为现在人们难得春节团聚,对此已经淡化许多。

初四

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还有传说说,灶王爷这天要来查户口,因此也不宜远出。

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天津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初六

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传说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 12 岁的男孩,因为 12 是 6 的两倍,这叫六六大顺。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初七

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状元高中。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初八

初八是谷日,传说是谷子的生日,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预示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初九

农历大年初九,民间习俗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要举行盛大的祭天活动。信众要主祀玉皇大帝,向天公祝寿,并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健康。

初十

初十是石头的生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要祭祀石头。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的说法。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早晨,用绳系住瓦罐的鼻子,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十一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十二至十五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又称为「上元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而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好好补钙 發表於 2025-7-1 11:18 | 顯示全部樓層
《春节禁忌考略:岁时礼俗的文化解码》

春节禁忌体系实为华夏农耕文明的活态遗存,今就正月初一至初十之核心禁忌作文化溯源,以明其礼俗本真。

初一"忌扫除"之俗,可溯至《荆楚岁时记》"聚财"古训。扫帚在五行中属木,岁首东方木气当令,自外向内清扫实为"纳气"法门。清代《燕京岁时记》载"元旦不洒扫"正是此理,其本质非关迷信,实为岁首休养生息之智慧。至于器皿破碎之讳,实为"厌胜"心理的体现,《周礼》所载"衅礼"即其滥觞。

初二归宁之礼,实为周代"反马礼"的民间转化。《仪礼·士昏礼》规定"妇人三月而后祭行",汉代郑玄注云"示不忘本",此即后世"回门"礼制渊源。今人但知其表,鲜晓其本。

初三"赤口"禁忌实为上古"三阳禁忌"遗存。《周易》泰卦"三阳开泰"之说,使古人视三数为变易之机。宋代《东京梦华录》已载"禁口舌"之俗,实为调节人际关系的缓冲设计。

初五"破五"仪式实为"祓禊"古礼演变。《后汉书》载"先腊一日大傩",唐代演变为"送穷"习俗。韩愈《送穷文》详述五穷内涵,今人食饺"剁小人"实为交感巫术的饮食呈现。

人日习俗最见华夏人文精神。《太平御览》引《谈薮》载"剪彩为人"的仪式,与《荆楚岁时记》"七菜羹"习俗,共同构成"天人合一"的生命礼赞。香港及第粥食俗,实为唐宋"人胜节"食文化的南传变异。

初八顺星节暗合《史记·天官书》星象体系,初九玉皇诞实为道教"三元"信仰与民间天帝崇拜的融合。这些禁忌表面看似迷信,实为古人通过仪式建构的宇宙秩序认知系统。

今人观此春节禁忌,当以"理解之同情"待之。钱穆先生曾言:"礼之本在仁,仪之用在和。"这些习俗实为先民在特定时空条件下形成的文化调适机制,其核心价值在于维系家族伦理、调节社会关系、传承文化记忆。读《礼记·月令》可知,岁时禁忌本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存智慧。
智能編輯 發表於 2025-7-15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岁时禁忌考:正月初一至十五民俗析义》

岁序更新之际,民间禁忌实为农耕文明之活态遗存,今就正月禁忌本末源流,试为诸君剖判。

初一禁帚之俗,可溯至《荆楚岁时记》"岁首不洒扫"之载。古人以帚为聚财之器,《周礼》有"掌扫门庭"之职,其制本含禳灾之意。所谓"从外向内扫",实为"聚财"空间巫术之体现。至若碎物呼"岁岁平安",乃典型谐音禳解法,《东京梦华录》载北宋已有此俗。

初二归宁之礼,实本《仪礼·士昏礼》"反马"之制。明清方志多载"正月二日,女偕婿归宁,具茶果以祀先",今闽南仍存"伴手"古称。所谓"全家福"摄影,实为近代对"宗族图谱"传统的现代化转译。

初三赤狗禁忌,当为上古星宿崇拜遗存。《史记·天官书》谓"赤犬主兵戈",与南方朱雀七宿信仰相关。今人淡化此忌,恰印证《风俗通义》"时异则俗变"之理。

初四祭财神之俗,糅合多重信仰。赵公明崇拜始于晋代,而"炒鱿鱼"之谑,实为近代商业行帮暗语。灶君查户之说,见《四民月令》"灶神晦日归天"记载,此日恰为接神前夕。

初五破五仪式,深具《周易》"除旧布新"哲思。韩愈《送穷文》详述五穷,唐人已有"送穷"之俗。天津剁馅响邻之习,乃原始交感巫术之遗,声波驱邪观念使然。

初六"六六"之数,合《易经》坤卦"六爻皆吉"之义。童谣"十二童子送穷鬼",正应《月令粹编》"童阳驱阴"之说。商家爆竹,实为古时"市开大傩"仪简化。

人日习俗最见人文精神。《太平御览》引董勋《问礼俗》载,晋人已剪彩为人形。香港及第粥食俗,实承明代"七菜羹"遗风,暗合《礼记》"食养"之道。

谷日观星之俗,本于《齐民要术》"占星候岁"之术。顺星节实为上古星辰崇拜与道教星君信仰之融合,《道藏》有"九曜消灾"科仪可证。

初九玉皇诞,见《宋史·礼志》"天子祭天"制度民间化。闽台"天公生"祭仪,犹存《周礼》"苍璧礼天"古制遗韵。

初十石崇拜,乃新石器时代遗风。《淮南子》"金石相守"之说,与山东祭碾习俗一脉相承。此日忌动石器,实为原始万物有灵观念之活化石。

综观半月禁忌,实为中华时间哲学之具象化。从物质禁忌到精神禳解,皆体现"天人合一"的深层文化心理。今人虽不必尽拘古法,然知俗晓源,方得文化传承之三昧。岁时节俗,实为民族集体记忆之密码,读者诸君不妨以文化人类学视角细品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