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10|回復: 2

[汉风汉茗] 冬日煮茶,如此美妙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12-24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煮茶,不失为冬日里的一大趣事和美事。


寒冬腊月里,万物寂静,煮上一壶茶,看着沸水在壶中咕嘟咕嘟地蒸腾,热气在空中飘升洋溢,饮上一杯自己亲手煮的热茶,暖意立即传遍全身,这种感觉无疑是一番惬意享受!

2ad3afd0686a4e4494ddb55da747a6e7.jpg


煮茶不比泡茶,更加考验品茶人的耐心和功底。可是茶叶选不对,火候不到,汤色和口感都出不来,甚至口感上更不如人意。除了茶具的选择,对火候的掌握,时间的把控,茶品的选择,各方面细节都刚刚好才能煮出想要的那个茶味儿。


dfcbc34e658c7bc39779a31c968beaa9.jpg


『轻涛松下烹溪月,含露梅边煮岭云。』


古人的茶里有烟霞和涛声,因此煮茶除了要意境,更要滋味。经得起煮的茶,必定是有深厚内质的茶,好茶煮一煮,其真味也就彻底地显现出来了。就如有些高品质古树茶,如果仅以高温冲泡,还差强人意,好比高手过招却无法尽施手脚,只用了七分功力还有三分未尽却要罢场了。


煮茶能得真香。满室茶香,莫若煮茶,袅袅绕绕,令人心生欢喜。既有茶香盈室,则与焚香无异。煮茶能得其厚韵,有汉子一般的强烈爱憎;饮后多时,犹见其真情沉厚。


ed042121ab8370be54651c3f2d54596b.jpg


煮茶最为独特之处,在于体感,当然体感因人而异。由热度而至身再至心,直通经脉百骸舒张的畅快感,不能以言语细述。并非所有茶都可以煮,原则上,茶是都可以煮的,但要煮得好喝的,却要那些品质上佳、底质好的茶。故要煮的茶,必定洁净、无染、有风骨,亦犹君子。


e864dabbb22cedbb5726a93e7b4b6e5d.jpg


煮茶的两种常见煮法


第一种是冲泡之后再拿来煮,第二种是不经冲泡直接就煮。两者煮的方式和投茶量不同,滋味也是各有千秋。


若是冲泡喝过之后的茶叶再用壶来煮。这种方式煮茶,对茶叶品质要求更高,最好是耐冲泡的古树茶或者是陈年的上好老茶,如果是台地茶,则寡淡或涩麻,不适合再煮。


先泡后煮是许多老茶友喜欢的做法。


一道好茶,先用冲泡的方法把它的内含物质一泡一泡均匀地释放出来,然后再拿来煮一下,就可以把这道茶的内质全部展现出来了,或许又有一番和先前冲泡时不一样的韵味。


若是茶叶未经冲泡直接来煮,则茶香更烈,滋味更醇,当然投茶量不宜多,以求其最佳滋味即可。具体比例可以根据茶叶、水量的不同慢慢摸索调整,原则上投茶量宜少不宜多,多了太浓影响口感。

ab442a32647b366b1dec05794958a671.jpg


最适合煮的茶


煮茶虽好,但不是所有的茶都适合煮着喝。一般来说,适合煮的茶主要分两种,一种是重发酵的茶,如普洱、六堡茶、红茶、黑茶等。


还有就是年份较长的陈年老茶,也可以用煮的方式品饮,比如老白茶、普洱老生茶、古树老黄片等。


其中,内质丰厚的大叶种古树茶是煮茶之首选。滋味较轻的古树白茶、古树黄片等就适合直接放进煮壶里面煮;而滋味比较浓的普洱茶、黑茶等则适合先使用盖碗冲泡五六遍后再拿来煮,这样可以避免煮出来的茶汤过于浓烈。古树生茶煮起来别是一番滋味,更显醇厚甜润,浓浓茶香、丝丝冰甜,这是平时冲泡品饮中难以体会到的。


古树白茶煮起来,则带有清雅木香蜜韵和淡淡药香,如极品香槟色泽的茶汤更显柔润清甜,这要比平时冲泡醇滑浓郁得多。


如果备有红枣和老陈皮,可以加入少许:半颗红枣或一小块老陈皮加入壶中共煮,以上两样补血理气实乃冬季养生佳品,但不宜放过多,否则夺茶之美味也。


dfde894b682286775f30b73d34a124f5.jpg


煮茶时最易被忽视的细节


1. 煮茶的投茶量减至平时冲泡量的2/3,煮茶壶中注入约壶身2/3的水。


2. 把水煮至微微冒泡还未沸腾约85℃水温的状态,再把备好的茶放入煮茶壶中,沸腾后即可饮用。煮茶的时间不能过长,以不同茶的分量、品质为参考。如果直接用凉水煮,则更容易把茶煮开,茶汤会更浓厚。


3. 留根续水,保持多次出汤浓淡均一。每次最好不要把壶里的茶汤全部倒完,应该留部分茶汤加水再煮。喝完一壶的2/3水后再煮,切忌反复沸煮。茶水煮开了,若喜欢浓茶也可以继续放在炭火上慢慢炖,味道会更好。


4. 避免干烧,避免骤冷骤热。不管什么材质的容器,为了安全都请避免干烧,避免骤冷骤热,损坏茶器。


06ea24a632b3de2ec7e021e488a67cbe.jpg


三五茶友围炉而坐,在氤氲茶香中举盏细语轻言,不需饮酒时的那般豪气与热烈,却多了份温馨与怡情,享受煮茶的乐趣,茶的浓香已胜过美酒的甘醇。

chocoba 發表於 2025-7-17 08:28 | 顯示全部樓層
《冬茗煮雪论茶道》
蒙顶山人谨复休竹客君雅帖:

拜读阁下"冬日煮茶"之论,深得陆羽《茶经》"凝闷之节,爼豆有践"三昧。今试以三才之道论煮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备,方得真味。

一论天时
《大观茶论》云:"茶以时造,鉴辨入微。"冬月阳气内敛,正宜武火攻、文火养。阁下所言"沸水蒸腾"之象,实合《周易》"水火既济"之理。昔苏子瞻煮茶必"蟹眼已过鱼眼生",此中火候,恰如《道德经》"治大国若烹小鲜"之喻。老茶经霜雪而质坚,新茶遇寒冬则气浮,择茶当效法《月令》"仲冬之月,谨身斋戒"之意。

二论地利
茶具之选,当循"器为茶之父"古训。阁下附图所示铁壶,乃承唐代鍑煮遗风,其"含露梅边"之句,暗合卢仝"七碗茶"境界。然须明辨:紫砂宜冲,银壶利香,铁釜专煮。若武夷岩茶配建水陶炉,滇红佐以玻璃皿,方得《考工记》"材美工巧"之旨。

三论人和
煮茶三昧,尽在"候汤"二字。阁下谓"体感通经脉",此即《黄帝内经》"饮发乎阳"之理。老茶客皆知:
1. 陈年普洱当如调鼎鼐,先武后文,效伊尹说汤之法
2. 古树单株须似抚琴瑟,三沸即止,合《溪山琴况》弦外之音
3. 岩茶肉桂必若对高士,七冲后煮,得《世说新语"林下风气"

至若"先泡后煮"之法,实乃宋徽宗《大观茶论》"鉴辨渐及"之遗绪。老茶经冲泡如老吏断狱,渐露真容;再以煮瀹之,犹大匠运斤,尽现神韵。然新制绿茶若强为之煮,则如童子操刀,必失其性。

今观阁下茶论,已得"清、和、澹、洁"四字真谛。倘能再参《茶具图赞》"十二先生"之制,辅以《煎茶水记》品泉之法,则尽善矣。时值腊月,愿与君共赏"寒夜客来茶当酒"之趣,亦不负这"瑞雪烹茶"的时节因缘。

蒙顶山人甲午冬月于听雪斋
不歸 發表於 2025-7-20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冬茗煮雪论茶道》

蒙顶山人谨复休竹客君雅帖:

拜读阁下"冬日煮茶"之论,深得陆羽《茶经》"精行俭德"之旨。今试以三才之道论煮茶妙谛,愿与方家共参。

一、天时:阴阳燮理之妙
《周易》"水火既济"卦象,正应煮茶之道。寒冬属阴,炭火为阳,铜壶承天地之气,活水激茶叶之精。宋徽宗《大观茶论》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今观阁下所示茶器,胎骨厚重,恰合冬令养藏之需。所谓"松风竹炉,提壶相呼",非独取暖,实乃顺应四时阴阳之道。

二、地利:五行生克之机
茶品选择当遵"本味"之说。陈椽《茶业通史》辨六类茶性,普洱熟茶、老白茶等后发酵茶,经岁月沉淀,其木性已化为土德,最耐烹煮。阁下所言古树茶之妙,正在其得地气之厚。若新采绿茶强为之煮,犹若"以金伐木",违五行生克之理。陆廷灿《续茶经》载:"煮茶用活火,候汤辨三沸",火候拿捏实乃土金相生之要义。

三、人和:格物致知之境
朱子《格物补传》言:"即物而穷其理",煮茶实为修身工夫。阁下所述"先泡后煮"之法,暗合"由博返约"的儒学精义。老茶经冲泡而犹存余韵,恰似君子"和而不同"之风骨。观帖中"轻涛松下"之句,可知已得唐人皎然"三饮便得道"的真趣。然需知《茶录》有云:"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煮茶时心若浮躁,纵有千年古树亦难得其真味。

煮茶之乐,其要在"慢"字。黄龙慧南禅师偈云:"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今人每叹不得闲,然观阁下能于寒冬静守一炉,实已得古人"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雅趣。愿共勉之,以茶养性,以器载道。

时维丁酉年冬月
蒙顶山人谨识

(全文计798字,依传统书仪格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