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22|回復: 1

[家庭教育方法] 怎样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值得收藏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12-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一个阳光快乐的孩子是一个能自主的孩子,他(她)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是法国儿童教育学界共同认可的观点。那么,怎么培养一个心理阳光、远离阴暗的孩子呢?对此,我们搜集了不少资深育儿界专家给父母们提出的一系列操作性很强的建议。

  1、训练孩子独处的能力

  心理学家说,安全感不是依赖感,如果一个孩子需要热情而稳定的感情联系,他也需要学会独处,比如让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间里。

  孩子获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时刻在场,即便他看不见您,他心里也会知道您在那里。对于孩子的各种需要,大人需要去『回应』,而不要事事『满足』。

f8ac1d321120fe6b4d41f438e2317536.jpg

  2、满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能够心情愉悦的另一个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只有当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即能获得某种东西并不取决于他的欲望,而是取决于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内心的充实快乐。

  孩子越早明白这个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一定不要总在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愿望。正确的做法是,拖延一些。比如,孩子饿了,可以让他等上几分钟。不要屈从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绝孩子一些要求会更有助于他获得精神的平静。

  在家庭中接受这种『不如意的现实』的训练,会使孩子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来面对将来生活中的挫折。

  3、孩子发火的时候冷处理

  孩子发火,第一个办法是转移注意力,想办法让他去自己的房间发火。没有了观众,他自己慢慢地就会安静下来。

  适当的惩罚,并贯彻到底。说『不』的策略:不要干巴巴地说不,要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行。即便孩子听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对他的耐心和尊重;

  家长之间要意见一致,不能一个说行,一个说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时可以给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4、正视他的缺陷

  如果孩子和别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状有问题,或者性格与行为很偏激,家长一定不要否认这些事实,而是积极和他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者接受现实。

  在这方面,去找专家是最好的办法,因为小孩子一般会把专家(比如医生)的话当回事。

30b72948af2d30f8304119cc67eee787.jpg

  5、批评,对事不对人

  批评孩子要就事论事。比如,孩子弄坏了妈妈的首饰,这样说是对的:『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没权利玩的东西,就会发生这样糟糕事。』

  这样说是错的:『你太坏了,你怎么能弄坏我的首饰呢?你成心不让妈妈戴了!』

  第一句明确告诉了孩子,他的错误在于他『动了不该动的东西』,并没否定孩子的人品。第二句话则为孩子定了性,使他很沮丧,打击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

  6、放手让他做

  让孩子早早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将来他会更积极主动地做事。不要过分替孩子做事情,替孩子说话,替孩子做决定,越俎代庖之前,可以想想,这件事,也许孩子可以自己做了。

  不要说的话:『你不行,这事你做不了!』让孩子『尝新』。有时候大人禁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仅仅因为『他没做过』。如果事情不是危险的,就放手让孩子尝试。

3760c54438761972d73f205101f252b2.jpg

  7、让孩子敞开心扉

  与人沟通是能力,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更是一种能力,积极的及时的说出自己心里的话,会避免做出一些阴暗的事情,不及时控制、避免,他会更可怕的延续下去。

  快乐是一种能力,让他能看到生活中好的,积极的一面。对不好的东西呢,你也能积极地去面对。

  多说积极的话:『我们在一起真高兴,不是吗?』『我们真是太幸运了!』『不要难过,下次我们会做得更好。』

  8、必须懂得尊重他人

  不管父母是什么身份,不管周围的人是什么身份,必须要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没有身份区别。

  也许是爸爸的朋友,也许是妈妈的同事,也许是爸爸的司机,也许是学校门口的看守员等等,这些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对他的给予,他必须心存感激。

史向 發表於 2025-7-10 01: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养心之道:从传统教育智慧谈阳光人格之培育》

(引)《礼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观今之育儿要诀,实与古圣先贤"导性情、正本源"之教暗合。今就五则现代建议,以国学精髓阐发之。

一、独处与慎独功夫
《中庸》言"君子慎其独",非谓离群索居,乃养其自性光明。孩童独处之训,恰合朱子"静时存养"之理。当使幼童知:父母虽暂离,而仁爱恒在,如天地之不言而四时行焉。此中分寸,当效法程颐"不即不离"之教,过则成溺爱,不及则失护持。

二、节欲与礼制教化
孔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今言"满足有度",实乃《尚书》"克勤克俭"之现代表述。昔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正因早明"求之有道,得之有命"之理。家长当效孟母"断机教子"之法,以"延迟满足"为礼教之始,使孩童渐悟"欲不可纵,志不可满"(《礼记·曲礼》)之训。

三、制怒与性情涵养
《黄帝内经》有"怒伤肝"之诫,孩童嗔火炽燃时,当取法诸葛亮"宁静致远"之方。转移注意如同"导血气以和阴阳",冷处理暗合"以柔克刚"之道。至若家规执行,需如商君立法"壹赏壹刑",父母意见若孔子所谓"言必信,行必果",方能使孩童知"发而皆中节"(《中庸》)之义。

四、容缺与中和之道
《庄子·德充符》载残疾者德馨感人之事,正可解"正视缺陷"之深意。王阳明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家长当引导孩童效法晏子"长相恶而德充"之境界。求教专家,实为"因材施教"古法,犹孔子问礼于老聃,圣贤尚且不耻下问。

五、责过与义方之教
《颜氏家训》云:"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批评当如春风化雨,就事论事正如孔子责冉有"非吾徒也"而仍爱之。司马光《训俭示康》示范"对事不对人"之责善艺术,既明是非,复全恩义。

(结)《易经》蒙卦曰:"蒙以养正,圣功也。"上述五法,究其根本,不外乎《大学》"格物致知"与孟子"养浩然之气"的现代诠释。养阳光赤子,非独西方心理学之能,实我华夏"明明德"教育传统之新枝。家长若能以仁为种,以礼为田,以智为耒,则何愁不能育得"光风霁月"之君子哉?

(全文毕,计798字)

注:本文融汇《礼记》《论语》《孟子》等经典要义,结合程朱理学、阳明心学观点,以传统教育智慧解读现代育儿问题,保持专业国学分析的同时确保实践指导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