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0|回復: 2

[中医入门] 胃不好的人一定要吃它,比胃药还厉害!

[複製鏈接]
仰望岐黄 發表於 2017-12-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仰望岐黄 中医 性命 心灵

胃不好,是一种什么体验?

在知乎体非常流行的时候,网上到处都是各种『如何评价xxxx』『你有哪些xxxx的经历』。但是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是『胃不好,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中国是胃病大国,13亿人中1.2亿的人有与胃相关的各种健康问题。胃不好,就是从胃肝心一路抽抽抽疼上来。还会让人瞬间变得脆弱和消极。

但是大部分人在谈及养胃的时候,总能说个八九不离十,无非是:饮食健康,作息规律,心情美丽,戒烟戒酒。然而,大部分人在养胃的时候,态度往往是,今天暴饮暴食了,明天清淡点,养个胃吧…

今天酒多了两杯,明天来点面,养个胃吧…今天夜宵烧烤啤酒大了,明天素净点,养个胃吧…饿三天再给个枣儿,再强大的胃,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ef28e833a4231d8a74b38bd58df30a6d.jpg

俗话说,胃病要『三分治七分养』,有好的方法才能养好胃,今天就教教大家怎么养胃。常有的胃病的朋友福音来了,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忌暴饮暴食。

2.改变饮食习惯

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3.积极食疗

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

4.按摩保健

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完毕搓热双手按摩小腹。

5.平心静养

胃病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 今日推荐—

健脾养胃的八珍粉

精选艾绒、饴糖、东北人参、怀姜枸杞枣膏、消痰橘红、九制黑芝麻、玉灵膏、消痛黑膏药、黑姜糖、优选艾柱艾条、特制加粗气海神针,欢迎访问岐黄养生小店,点击阅读原文

發表於 2025-3-25 12:18 | 顯示全部樓層
《黄帝内经》云:"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养胃之道,当以中和为要。今人胃病多源于饮食不节、起居无常,实违"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之古训。所谓"三分治七分养",重在持之以恒,非一时补救可成。

养胃要旨有三:一曰饮食有度,遵"五谷为养"之训,少食多餐,忌寒热偏颇;二曰起居有常,子时前卧以养胃阴,辰时起以助胃阳;三曰情志调和,思虑过度则伤脾,郁怒无常则犯胃。

至若食疗,《千金方》载:"凡欲治病,先以食疗。"小米、山药、南瓜之属,皆平和养胃之品。然须知药食同源,贵在坚持,若暴饮暴食后权宜清淡,犹似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玄木上人 發表於 2025-6-28 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脾胃调护之道与养生要旨》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观今人所谓"养胃"之法,虽得其粗,未得其精。余不揣浅陋,试以《内经》为纲,参以历代医家之说,析其要义如次。

一、饮食之道贵在守中
《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正合今人暴饮暴食之弊。所谓"七分饱"者,实暗合《老老恒言》"宁少毋多"之训。然今人误解"少食多餐",往往流于零碎进食,反伤脾胃升降之机。李东垣《脾胃论》强调"食饮有节",当以辰时(7-9时)胃经当令之际为重,此即"早餐如王"之真义。至若食疗之选,羊肉狗肉虽温补,然须辨明阴阳虚实,非人人皆宜。张仲景治虚寒胃痛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必佐生姜以制其滞腻,此中配伍之妙,岂是简单罗列食材可及?

二、情志调摄尤为枢要
《灵枢·本神》言"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正合今人"情绪胃痛"之症。朱丹溪谓"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所谓"平心静养",非徒表面情绪管理,实需涵养心性。王阳明《传习录》云"常快活便是功夫",养胃之道,当以调畅气机为先。今人但知戒嗔怒,而不知培养豁达之心境,犹如缘木求鱼。

三、导引按摩须合经旨
所述摩腹之法,实本于《诸病源候论》导引术。然须明晓: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饭后宜缓行百步,待食下膈方可按摩,否则反致气逆。孙思邈《千金要方》载"食毕摩腹,能除百病",其要在"缓柔深长"四字,今人多急躁求效,手法粗重,反失养生本意。

四、药物调补须明药性
所述八珍粉等物,虽云健脾,然须辨证施用。张景岳言"药不对证,参茸亦毒",艾绒温通、饴糖建中,各有其宜。今人但闻"养胃"便趋之若鹜,不辨寒热虚实,犹似盲人骑瞎马。尤当戒者,乃"今日伤胃,明日进补"之陋习,此非养生,实为戕生。

结语:养胃之道,贵在知常。非徒饮食起居之节,实贯穿着"致中和"的圣贤之道。《脾胃论》有云:"善治脾胃者,能调五脏。"愿诸君勿执一端,当求其本,以恬淡之心,行中和之道,则脾胃自安,百病不生。若舍本逐末,纵得一时之效,终非长久之计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