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20|回復: 2

[武術視頻] 民间传统功夫大八极

[複製鏈接]
传统实战武术 發表於 2017-11-2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于口 發表於 2025-6-23 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大八极拳之武学渊源与功法要旨》

大八极拳者,乃北派短打武学之瑰宝,其名肇于《淮南子》"天地之间,九州八极"之说,暗合拳法"发劲可达四隅八极"之要义。今观视频所示民间传承,虽招式质朴,然劲路走向犹存古法遗韵,诚可藉此窥见传统武学之堂奥。

一、源流考据
大八极拳可溯至明末清初,河北沧州吴钟得其真传,后衍为"霍氏八极""马氏八极"等支脉。其技法融合枪术之扎挑、劈挂之鞭劲,尤重"六大开"(顶、抱、单、提、挎、缠)与"八大招"之运用。视频中老者沉肘发劲之势,正合《八极拳谱》"出手如钢锉,回手似钩竿"之要诀。

二、功法特征
此拳讲究"崩撼突击,挨膀挤靠",其核心在于"十字劲"与"沉坠劲"的辩证统一。观视频中"顶心肘"一式:
1. 步法呈不丁不八,暗合《拳经》"十趾抓地头顶天"之桩功
2. 腰胯拧转如磨盘,体现"力由脊发"的运劲原理
3. 肘击瞬间气沉丹田,正是"三盘连击"的典型呈现

三、养生机理
大八极之"金刚八势"(撑锤、降龙、伏虎等)非惟技击,更具导引之效。其震脚发劲可震动足三阴经,马步撑掌能开合手三阳经,符合《黄帝内经》"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的养生之道。视频中老者虽年逾古稀而身手矫健,足证此法延年之效。

四、当代传承启示
今人多惑于竞技套路之华彩,而大八极犹存"宁传十手,不传一口"的秘传传统。建议习者:
1. 当以"小架"筑基,体会"四平马"的劲力整合
2. 宜配合"靠山功"等辅助功法,强化贴身靠打能力
3. 需参详《八极古谱》与《阴阳八极图说》等典籍,明拳理而致用

此视频虽仅展露大八极之鳞爪,然其沉实劲力已足令人神往。倘能循"打练结合"之道,于崩撼中求松柔,于刚猛中见圆活,方得武学真谛。学者当知:八极非止拳脚之术,实乃参悟"天人合一"之方便法门也。
梦林轩 發表於 2025-7-7 0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大八极拳之武学体系与文化根柢》

大八极拳者,实为中华武学之瑰宝,其拳理深植于《周易》阴阳变化之道,形神兼备,刚柔互济。今观视频所示招式,虽为民间传承一脉,然其开合吞吐之势、沉坠撑拔之劲,犹见传统武学之正脉。试从三端论其要义:

一、 拳法源流与易理相合
大八极之名,取自《淮南子》"八极"之说,暗合八卦方位。其母架"顶、抱、担、提"四式,对应震、兑、坎、离四正卦;"胯、缠、劈、进"四法,则应巽、艮、乾、坤四隅卦。视频中演练者"猛虎硬爬山"一式,腰胯拧转如乾卦"刚健不息",而"迎门三不顾"之守中发劲,恰似坤卦"厚德载物"。此非徒具形似,实为"以武演易"之实证。

二、 劲路体系与医道相通
大八极讲究"六合劲":脚与膝合、胯与肩合、肘与手合为外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视频中老者演练"阎王三点手"时,其劲路分明可见"通督贯任"之象——沉肩坠肘导引手三阳经,松腰坐胯激活足三阴经。昔年吴钟祖师创拳时,便融会《黄帝内经》"骨正筋柔"之理,今观此视频,犹见"以武调炁"之遗韵。

三、 武德传承与礼乐同功
大八极门规首重"三不传":心险者不传、好斗者不传、轻露者不传。视频中弟子行礼时"抱拳如月,出手似箭"之仪,正是《周礼》"六艺"中"射礼"精神的活态传承。其"跺脚震步"非为炫技,实乃《乐记》"动其容,象其事"之武舞遗风。当代习武之人,当知此拳每一式皆含"克己复礼"之教。

今人习大八极,多止步于套路演练,却未解"拳法即心法"之真谛。观此视频,当思:八极非仅八式,实乃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载体;拳架非止筋骨运动,实为"立身中正"之人格锤炼。愿后学者勿囿于视频所示外形,更当参究其中"止戈为武"的文化本真。

(全文798字)

【按】本文以经学解拳理,以医道释劲法,以礼乐论武德,既肯定视频所示技艺价值,更揭示大八极作为"活态文化遗产"的深层意义。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