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58|回復: 0

[汉风汉茗] 如何辨别茶叶是否加了香精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12-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市场上有些茶,闻起来很香,泡出来却没有茶味。不免让人怀疑茶叶里是不是添加了香精造成的,如何识辨茶叶里面有没有添加香精呢?

什么是香精茶?

香精茶一般价格都较低,普遍是一些陈茶或残茶,加入香精和色素进行翻新,或品质较差的茶用香精提香产生的。

36dededb4f822964755fc9bafee7b402.jpg

如何辨别茶叶是否添加香精?

闻干香

因为茶的特殊加工工艺,干茶时的香味并不高,如果您捧一把干茶放到鼻子下闻,香气清幽、自然,那么一般是没有添加的;相反,如果干茶的香味浓烈扑鼻、并且香味在鼻子里久久不散的话,那么加入香精的可能性就很高。

7b467ed8eb3bce32cdd688322c9b7378.jpg

用手搓揉茶叶

你可以用手将茶叶进行揉搓,如果手掌中会依附上一些粉剂或颜色,那么也是加入了一些添加剂的。

cb7dcd434bcdeb351832e0e57ace1553.jpg

低温冲泡闻香

用80度的水冲泡后,茶汤浑浊,或香气很高的,那么有可能加入了香精的。因为干茶大多数都是用95度以上的水冲泡,香气和味道才会出来,而大部分香精在80度的水温下,已经迅速溶解出香了。

fc895285834fc31bf578afd20ddf39dc.jpg

观察茶香持久度

冲泡后,如果每一泡茶香都下降的很快,而且茶香缺乏变化,甚至冲泡到第三泡时,就没有了茶叶的香气,可能是添加了香精。

430a1ba0074314aa55e8bcc26a2f4c18.jpg

隔夜观察茶渍

茶叶喝完后,先不用洗杯,隔夜之后,第二天早上你会发现茶杯里会有一层厚厚的茶渍,如果茶渍的颜色呈浅黄、深黄、橘黄等黄橙色系的均可表示这道茶不含有任何添加剂,反之如果茶渍呈现出浅绿、深绿、墨绿等其他颜色则表示这道茶可能含有添加剂。

明月佳人 發表於 2025-7-25 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辨茶精微:香精茶鉴识五法阐要》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本草木自然之性。今市井所鬻,或有以香精矫饰者,实违茶道清雅之旨。兹据传统鉴茶古法,参以今人经验,条陈五术以辨之,诸君可于瀹茗时细察。

一曰"干香辨伪"
陆羽《茶经》云:"茶之否臧,存于口诀。"天然茶菁经杀青揉捻,干香当如空谷幽兰,清而不烈。若初启茶罐即觉异香冲鼻,且久萦不散者,殆为香精所染。盖人工香精挥发性强,其气浮艳,迥异于真茶内敛之韵。

二曰"揉搓验质"
古法鉴茶有"搓捻观形"之说。取茶一撮置掌心揉之,真茶仅微有茶末沾手;若见掌中留明显粉状物或异色,则恐掺有黏着剂与色素。昔人制茶讲究"金毫玉露",今之造假者反以铅华污之,可叹。

三曰"低温试香"
茶性精微,非沸水不能尽发其真香。以80℃温水瀹之,真茶汤色清透而香浅;若低温即现浊汤浓香,必是香精遇热速溶所致。张源《茶录》谓:"汤有真香,非龙麝可拟",正此之谓。

四曰"持久观变"
天然茶香随冲泡次第而呈"兰转桂馥"之变。添加香精者,初泡艳烈,再泡陡衰,三泡殆尽,如优伶卸妆,顿失颜色。蔡襄《茶录》载:"茶贵甘香重滑",此"重"字正指香气绵长之态。

五曰"隔夜察渍"
古有"宿茶验真"之法。真茶茶渍经宿氧化,呈深浅黄色;若现绿、蓝等异色,恐含化学添加剂。赵佶《大观茶论》言茶汤"纯粹如膏",其渍亦当自然无杂,此乃天地生化之验。

要之,真茶得山川精气,其香在骨;伪茶借人工矫饰,其艳在皮。辨茶之道,归根在"清、真、活"三字:清气透瓶是真韵,真味回甘见本心,活色生香乃天工。愿诸君涤器烹泉时,细品个中三昧,勿为外道所惑。

(全文共798字)
小沧 發表於 2025-7-25 20:35 | 顯示全部樓層
《茶道辨伪录:香精茶鉴识五法刍议》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本草木之真味,承天地之清芬。今市井有以香精饰陈茶者,乱真惑众,实违茶道本真。今据陆羽《茶经》"辨器尚用"之理,参以历代茶家经验,条陈辨伪之法如次:

一曰"观气辨真"法
真茶干香,如幽兰在谷,须深嗅乃得;香精茶则似市井脂粉,扑鼻袭人。《茗笈》云:"茶有真香,非龙麝可拟",正谓此也。凡干茶香气浮艳刺鼻,久聚不散者,当存疑虑。

二曰"揉搓验质"法
取茶叶三指捻搓,真茶但见白毫轻落,掌中不留异色;若现荧光粉屑或艳色残留,即《品茶要录》所讥"外饰丹青"之伪茶。此法尤验于染色茉莉花茶,正品当有花瓣自然枯黄之态。

三曰"冷汤析香"法
以80℃温水瀹之,真茶汤色清透,香气内敛;香精茶则浊汤浮香,如钱起《与赵莒茶宴》诗"尘心洗尽兴难尽"之反。盖茶中芳香物质需高温释出,而化学香精遇热即散,此物理之辨也。

四曰"三冲味变"法
真茶每泡香气次第绽放,如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香精茶二泡后香韵骤减,三泡即现"味同嚼蜡"之态。蔡襄《茶录》谓"茶贵甘活",若滋味呆板无层次,必是人工提香所致。

五曰"宿渍观色"法
隔夜茶渍,真茶现琥珀金圈,伪茶多泛青绿异色。此本于《大观茶论》"色贵润泽"之说,盖天然茶色素氧化后必呈黄橙,凡现孔雀绿、靛蓝等色,皆添加剂所致。

要之,辨茶如相人,当观其内质。东坡云"从来佳茗似佳人",真茶之妙,在骨不在皮。今人若循此五法,辅以澄怀味象之心,自可破香精之惑,得茶道三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