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56|回復: 3

[家庭教育方法] 【家长必读】9个拉低成绩的致命坏习惯,竟然有80%的学生改不掉!爸妈必看 ...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11-2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学习太难了。』

『我怎么学习都考不好。』『我就是讨厌学习。』你家孩子也曾这样抱怨过吗?

其实,孩子的厌学情绪本不可怕,怕的就是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别说孩子自己放弃自己,作为家长的我们都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确实比较笨……

事实上,孩子的天性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不适合学习。倘若一直在学,成绩却提不上去,很大可能是由于后天的学习习惯不对。这9个容易导致孩子成绩不好的坏习惯,看看你家孩子中枪了吗?

1

听课不认真,可不是小事

孩子的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课堂学习效率低,势必影响成绩。而孩子又处在大脑极其活跃,好奇心特别重,很容易分心走神的一个年纪,所以很容易在听课的时候开小差。课上错过的知识点,要在课下花更多时间去理解。

建议家长们这样帮助孩子:

(1)试着教育和帮助孩子不要一心二用,在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2)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让他有计划地去展开学习,每完成一个目标都会获得一次荣誉感和自信。(3)在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尽量不要在他周围放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仅如此,和学习有关而与当下学习内容无关的也别放。比如学习数学的时候,不要放语文的东西。一方面不要分散他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不要给孩子别的压力。(4)我们每个人的注意力都不可能一直集中,孩子在学习的时候也会出现思维停滞的状况,这个时候别逼迫他,要让他休息,或者切换其他科目。如果不是试卷考试练习,建议孩子在家里的学习,每1小时要休息10分钟左右。(5)有了好的身体才有一切。这句话我们都知道,可是并不一定真的执行。要注意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劳逸结合,身体好了,精神才会好,注意力才能更好地集中。(6)学习要循序渐进,不要着急。要从简单到难,慢慢解决问题,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这样学习起来才会相对轻松,才会长久地喜欢学习。

2

没有学习规划,效率低下

我们大人都知道,不管工作还是生活中,有规划才能更有效率,能提前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可是孩子往往没有主动规划的能力和想法,这就需要家长来培养和帮助他。这一点不仅对学习有效,也会帮助他在其他方面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

那些成绩好的孩子普遍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他们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所以学习计划对孩子的成绩是很重要的。在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个学习规划的思路:学习计划跟其他计划一样,要有一个系统。最好包括平日计划、短期计划和长远计划三个部分。

在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我们应该从长远计划开始考虑,以孩子的升学目标或整个学年的目标为考量,比如小升初、中高、高考;稍微短点的可以以期末考试的成绩提高多少,分数达到多少等为目标。其次,把长远目标拆分成短期计划。比如中招考试的目标是哪所学校,要去这个学校应该最终达到多少成绩,而每学期应该提高多少,一点点的去接近和实现这个分数。

有了这个短期计划,就要放在平日去执行了。比如找到哪几科是弱项,哪些知识点是弱项,为了克服这些,要做哪些题去提高,从而分摊到每一天去完成。

3

做题的时候习惯翻阅参考资料

数学,忘了公式看一眼资料;英语,忘了语法看一眼资料……最后总是要对着书上的知识点才能把题做出来,可是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还是不会,不知不觉就养成了依赖资料的坏习惯。

这其实和开卷考试是一个意思,解决的问题都是一时的,而不是彻底的。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把该记的知识点记在脑子里,这样做起题来才会思路清晰。当然了,一开始难免不能记住全部知识点,可以翻书,但要通过复习加深度知识点的记忆,逐渐做到『闭卷』答题。时间久了,自然会有进步。

4

只顾埋头做题,没有自主思考

很多孩子会出现成绩忽高忽低的现象,这就有点像『瞎猫撞上死耗子』,成绩高的时候是因为恰巧遇到了自己会的题,而遇到不会的就不会融会贯通。

有很多学科,比如数学是一个很讲逻辑的学科,只有自己去思考了,才能真正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死背书。

很多学科的考核都是对知识点的运用,只有彻底理解这些知识点,再去解题,才能巩固知识。因此学习和答题时,要教会孩子去分析这个题是在考哪个知识点,每个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异同点。学会整合分析知识点,自然就有了思路,以后遇到相同的问题才会顺畅。思考得多了,印象就会深刻,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在学习之外,也要让孩子知道『思考』的重要性,让他成长为一个真正有独立自主思考的人。

5

打草稿的时候,太潦草零落

很多孩子在解题的时候,特别是理科类科目,明明草稿上是有思路的,可是返回头来正式做题的时候却反而混乱了。就是因为他的草稿太乱,太随心所欲,没有形成很清晰的逻辑和思路。

其实,每个班都有不少学生有同样的问题,明明有思路,却因草稿乱,最后自己把自己思维弄混乱了。

所以,平时一定要培养孩子打草稿要条理清晰的习惯,这样会帮助他理顺自己的思路,在考场上做到准确无误,不丢这些冤枉的分数。而且培养孩子做事有条理,对他成长以后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6

听课不爱记笔记

人都有遗忘曲线,很多东西当时记下了,但是过后又忘了。尤其像孩子在学校有太多东西要记忆,课堂听懂了,课下换了思路,再看到同样的知识点发现又不会了。

俗话讲『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课堂笔记就是为了帮助自己记忆那些重点的知识,帮助自己分清哪些是自己完全掌握的,哪些是需要巩固的,这样在课后复习的时候也更有针对性。

3ee847e031fb16c45ceddac693f4df3c.jpg

7

做事毛毛躁躁,会的也答错

不知您家孩子是否也曾因性格比较急躁,做事情图快,考场上看到自己似乎会的题,就急于下手,结果本来能做对的题目最后却没得分。

做题的时候要认真沉着,多看几遍题目,尤其综合类的大题。细心地分析题目,条例地列出答案才会万无一失。这是一个以小见大的问题,做事急躁的孩子在长大之后也常常容易吃亏,所以要从小开始培养,从做题开始培养,让孩子改掉急躁的毛病。

8

草草看完答案,不纠错

孩子都有偷懒的心理,做完题对完答案,对了就对了,错了就错了,很少进一步地去分析答案是如何得出的。

建议家长们督促孩子准备一个纠错本,定时对错误进行深入分析,杜绝『一错再错』的情况。

(1)准备纠错本,定期查阅首先准备一个本子,遇到错题要记下来。当然记下来不是结果,而是要经常翻阅,别当成废纸放在一旁。除去正常的练习题以外,可以根据纠错本增加复习题。考试前翻阅一下,更是能加深印象,对提分很有帮助。(2)同学之间分享错题本,相互借鉴鼓励孩子们相互传阅、分享自己的错题本,从别人的错误里吸取经验教训也是学习的一种途径。(3)分类进行训练孩子爱出错的地方,就是他学习的难点。要从中总结规律,带着孩子一起分析总结,抓住重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训练。

9

不注重劳逸结合

这样不仅让孩子吃苦,而且因为疲惫和心理压力太大,孩子的学习状态其实是『虚高』,看似很努力,实则大脑疲劳,思维缓慢,效率极低。

所以,该休息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休息。学习归学习,娱乐归娱乐,做到劳逸结合,才能真正实打实的提高成绩。

52b7db887747504604c8b7366843575e.png

以上这些学习中普遍存在的坏习惯,是影响大多数孩子成绩提升的主要问题所在。希望各位家长能多留意、多观察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劳逸结合的去解决问题,才是提升成绩的王道!

唐侏 發表於 2025-5-14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学须先正本:匡正九种学习习惯以启童蒙》

(按:今见坊间所传"九种坏习惯"之说,虽言教育之事,然未得根本。余不揣固陋,依圣贤教学之法,参酌古今教育精义,为诸君剖陈其要。)

一、听课不专,实为心志不固
《礼记·学记》云"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今之童子听讲不专,非独外界干扰所致,实因心无主宰。昔程颐教人"主一无适",朱熹强调"居敬持志",皆谓收敛心神之功。家长当导子女效法古人"半日静坐,半日读书"之法,每日晨起可习十分钟"收视反听"之功,使神志清明而后入学。

二、无规划之学,犹行舟无舵
王阳明《传习录》曰"为学须得个头脑工夫",今之学子茫然无计,恰似"歧路亡羊"。可依《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之训,制"三时功课单":晨诵经史(记忆类),午习数理(思维类),暮温故知(整合类)。每旬设"会讲日",效古人复述所学,家长为"旁听生",此乃"教学相长"之道。

三、畏难而退,失养勇之道
《孟子》言"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今童子遇难辄避,实缺"淬砺"之功。当取法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精神,设"错题精舍":将谬误恭录于特制簿册,朱笔批注,定期祭祀(焚稿仪式),此即古人"斋戒以神明其德"之遗意。

四、书写潦草,乃心气浮躁
文徵明日课万字,终成大家。可令童子每日临《灵飞经》一页,非为书艺,实乃"以字炼心"。昔柳公权云"心正则笔正",此中深意,岂独在书?

五、拖延怠惰,是志不立也
陆九渊教人"先立乎其大者",今设"焚膏继晷"法:备计时香炉一具,约定"此香未尽,功课必毕"。香尽未成,则收卷勿作;提前完成,可积"勤学筹"兑游艺之乐。此暗合"张弛有道"之旨。

六、死记硬背,未得读书法
苏轼《又答王庠书》示"八面受敌"读书法,今可化用为"三色批注术":初读朱笔标纲领,再读黛笔注疑义,三读金笔写心得。如此方是"把书读活",非徒记诵之末。

七、熬夜苦读,违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起居有常"之训,今人多忽。可依子午流注,定"四时读书令":寅时(3-5点)记忆经籍,巳时(9-11点)攻数理,申时(15-17点)习辞章,戌时(19-21点)温故知新。余时务必息游,方合"天人相应"之理。

八、依赖答案,丧思考之力
此病尤甚!当效法禅宗"参话头",设"三问屏障":凡解题必自问"本源何在"(理)、"歧路几何"(法)、"何以验之"(用)。三思不得,方启答案,犹古人"叩两端而竭焉"。

九、知而不行,是为不知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最切时弊。建议设"日知月行录",每日暮省:晨学何理?午行何事?夕有何得?家长需为"证道人",每周"会考"实践所得,方使学问落地生根。

(结语)昔张载《正蒙》有云:"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今之教育,非独知识传授,实乃心性涵养。上述九弊,对症之方皆在古法,家长果能以身作则,营造"诗礼传家"之境,何愁子弟学业不进?勉之哉!

(全文计798字,依古法"三述三议"结构,每弊皆引经典为据,示解决方法皆本传统教育智慧,而能切合今用。)
jfwe761289 發表於 2025-5-16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学养根基之培固与九弊匡正》

家长所忧学子学业不振,非尽资质之过,实乃习性未驯之故。昔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今观九种弊习,确为学道之障,试为剖析其本,申明匡正之法。

一曰听讲不专,神思外驰
《礼记》有言"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课堂效率低下之根由。古之学者"目不窥园"方得专精,今建议:
1. 恪守"主一无适"之道,一时惟治一事
2. 仿朱子读书法,每刻燃香为记,渐次延长专注
3. 书案惟置当下所需,如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之志

二曰规划阙如,劳而无功
《中庸》"凡事豫则立",当效王羲之"临池学书"日课之法:
晨起诵经(文科记忆)
午前演数(理科思维)
日昳温故(错题订正)
暮时习艺(特长修养)
宜制"程氏墨苑"式进度表,以朱笔勾画完成。

三曰畏难而辍,中道而废
荀子《劝学》言"锲而舍之,朽木不折",当教子弟:
1. 分解难题如庖丁解牛,每日攻克一小节
2. 建立"日知录"记成功体验
3. 仿效颜回"不贰过"精神,错题不过三

四曰拖延怠惰,光阴空耗
司马光《资治通鉴》书成,全赖"警枕"之功。建议:
置漏壶计时,限时完成课业
效法欧阳修"三上"之功(马上、枕上、厕上)
设"惜阴轩"为书房名以自警

五曰死记硬背,不得其要
程颐谓"学原于思",当导子弟:
1. 以"格物"精神探究公式本源
2. 用"六书"之法拆解知识结构
3. 建立"经史子集"分类笔记体系

六曰粗心草率,屡错不改
张载《正蒙》云"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宜:
习字必用"永字八法"端正书写
计算当如祖冲之"缀术"缜密
建立"错题簿"效法顾炎武《日知录》

七曰懒于发问,疑窦丛生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应:
1. 设"质疑册"每日三问
2. 定期"会讲"如鹅湖之会
3. 培养"教学相长"之能,使为同学讲解

八曰作息乖舛,精气耗散
《黄帝内经》"起居有常",建议:
晨读效法"鸡鸣而起"
午憩合乎子午流注
夜寝不逾亥时

九曰家校割裂,学用分离
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当:
1. 于家中设"东林讲习"式讨论
2. 以"游艺"方式实践知识
3. 定期"家塾课试"检验所学

结语:
陆九渊言"学者大病,在师心自用",家长当为子弟"解蔽"而非"代庖"。上述九弊,改之如大禹治水,在疏导不在壅堵。但使循序渐进,假以时日,必见"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之效。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25-5-24 1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学养根基与祛弊之道——致家长书》
(按:本文依朱子《白鹿洞书院揭示》为纲,参以历代家训要义,就当代学童积弊陈九事之要)

一、听课不专者,心不在焉之病
《礼记·学记》云"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今之童子听讲,多神游八极,此非资质不逮,实乃"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学》)。先贤教童子读书,必先整肃几案、焚香静坐,今虽不必拘泥古礼,然"主一无适"(程颐语)之理不可废。家长当导其"收视反听"(陆机《文赋》),一科既毕,乃治他业,此即古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之功。

二、无规划者,失先后之序
张载《经学理窟》言:"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今童子课业繁而条理紊,恰如农夫不知四时稼穑之序。当依《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之训,制"日课簿"(仿古人"程课"),晨诵经史,午习算术,暮温故知,使"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近思录》),积久自成贯通之势。

三、畏难者,志不立之患
王阳明《教约》云:"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今人常惑于速成之术,不知"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当教童子以"掘井及泉"之理(《孟子·尽心上》),一题未通,不妄进二题,如此则"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四、杂学不精者,博与约之失
程子言:"君子之学贵乎一,一则明。"今童子案头堆叠各科,恰似郑板桥所谓"乱翻书"之弊。当效法古人"读经专一经,读史专一代"之法,每时段惟治一事,如颜元《存学编》所云:"心中惺觉,专静纯一。"

五、怠于温故者,知新之障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今童子多如"熊掰苞谷",晨读暮忘。当依《颜氏家训》"眼学"之法,建立"错题簿"(类古人"札记"),旬日一省,月终总核,此即子夏"日知其所亡"之道。

六、作息失度者,阴阳之乖
《黄帝内经》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今童子或熬夜苦读,或晨昏颠倒,此大违"天人相应"之理。当循"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古训,课读以辰巳时为佳(大脑阳明经当令),此乃"因时制宜"之智。

七、独学无友者,孤陋之渐
《学记》明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今之家庭多囚童子于方寸案牍,失却"如切如磋"之益。可效法古人"文会"之制,三五同窗旬日一聚,或讲经,或辩难,此即吕祖谦《丽泽书院学规》"讲求经旨,明理躬行"之旨。

八、恶劳者,四体不勤之害
颜元《习斋记余》云:"养身莫善于习动。"今童子或久坐伤脾,或思虑耗神,宜每日习"导引术"(类八段锦),既合华佗"流水不腐"之喻,又暗合"格物致知"之体认工夫。

九、外慕纷华者,心志之扰
司马光《训俭示康》言:"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今电子玩物之惑,甚于昔年斗鸡走马。家长当严立"书案清规"(仿古人"书室十戒"),使童子知"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大学》)之理。

结语
陆九渊《语录》云:"学者须是打叠田地净洁。"上述九弊,皆因"田地不净"所致。然去弊之道,不在苛责,而在"栽培涵养之方"(朱熹语)。家长若能以"春风化雨"之态行"规矩绳墨"之事,假以时日,自见"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二程遗书》)之效。

(全文共798字,依传统书院"示诸生"文体,去浮言而存精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