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47|回復: 2

[中学生家庭教育] 家长在开学典礼上发表震撼性演讲后,将手中的戒尺交给了老师 ...

[複製鏈接]
学霸 發表於 2017-9-13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ad13aeb61f04cffe35e9280d31698a1.jpg

向老师赠送戒尺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尊严!这四个字的含义,是极其深刻的。

从教育本身来看,『师道尊严』说的是,要教会学生一个理念或一种技能,本身就既需要鼓励引导,也需要惩罚惩戒。

古时再温文尔雅的儒师,手中也要持一把戒尺。学童犯错,自己伸出手来,让老师一下两下打手心。痛彻入心的同时,道理也就牢记入脑了。

本文是郑州七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开学典礼上高二(5)班余无畏同学家长的发言,让家长惭愧,让老师泪奔!值得我们所有老师和家长认真的品读一遍!

若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你们能坚持三年吗?

尊敬的王校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能作为家长代表在这里发言,深感荣幸,我想先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感谢郑州七中老师们所做的良心教育,谢谢您们!

说到咱学校,七中是官称,『第七监狱』是昵称,换言之就是严。这个严是严格,严而有格;这个严是严谨,严而有序。

你们会撇嘴冷笑吧,孩子们啊,你们肯定渴望宽松,渴望自由,但是咱们要理清宽松和纪律,自由和自在的关系,扪心自问,若没有早晨起床刺耳铃声你们会准时爬起来吗?

若没有老师严厉目光的震慑,你们会自觉远离游戏专心刷题吗?

若没有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约束,你们会严守各时间按部就班紧张高效吗?你们可能会一时,会一天,但是,你们能坚持三年吗?

058e5412b94988b9b6e71078be6037f1.jpg

孩子们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实的残酷很无奈!

人都有惰性,都想散漫,想自在,想随心所欲,但是,放任不受约束的结果就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

从你的指缝中,从你的嬉戏中,从你的哈欠中,从你的恍惚中,从你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的拖延中无声无息、不知不觉溜走了,一去不回头,三年花落花开,三年弹指一挥,这三年对你一生影响有多大,你想清楚没有?

今天七中敞开怀抱,从你父母手中接过一个又一个美少女、帅小伙儿。明天,七中挥手作别,要还给翘首期盼的父母一个品学和颜值一样高的孩子,学校责任如山,这三年于你们就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于你们就是化茧成蝶,华丽转身。

所以,咱学校给同学们提供好绽放青春的舞台。严谨是帮你约束行为,约束的过程,肯定会阵痛,你们会皱眉跺脚不理解;严格是帮你形成习惯,形成的过程,肯定会有麻烦,你们会苦闷不快发牢骚。

不过诸位,天下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受的累,当行为养成了规范,当自觉成为了习惯,当你主动配合学校的严谨严格后,起床铃声可能也不那么讨厌了,政教老师可能也不那么恐怖了,刷题过程也不那么枯燥了,再说近点,现在你听我啰嗦也不那么排斥了。

孩子们,学校和老师们无意对你们刻薄,他们愿意此时帮你们擦去额头奋斗的汗,惟恐日后你一个人抹去眼角悔恨的泪;他们愿意在有缘的日日夜夜里陪你共行在前进的路上,惟恐遇到困难受到打击的你自我放弃、自甘沉沦。

孩子们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现实的残酷很无奈,不可能有谁睡着懒觉,打着游戏,敞开985的大门,那只是梦,梦会醒,醒来万事皆空。

孩子们啊,家长无意对你们苛刻,我们并不要求你们『头悬梁、锥刺股』,但我们要求你们全力以赴;我们不是要求你们以透支健康为代价,而是要求你们专心致志。

世界上所有的爱都只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于你们是新的开始,于我们是孤独的开始。

当你渐行渐远,留给我们的终是背影;孩子们,用你的边角废料的时间想一想父母,我们祝福你们能飞多高就飞多高,无论飞到哪里,你的方向永远都是父母凝望的方向。

8a17e69bc3292ffbec1ecf6ae1cccf04.jpg

不奋斗,你要青春干什么?

孩子们,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飞快,对你们来说,很遗憾要开学了;对于我们来说,可以长出一口气,终于不用和熊孩子斗智斗勇斗法了。

恭喜你们,比郑州其他高中的孩子们,你们晚关进来三天小窃喜一把之后,『既来之,则安之』,高一的小朋友们,你们要尽快适应高中的节奏,万里长征从今天开始了;高二的少年们任重而道远,你们肩头的担子正重呢。

高三的孩子们,你们已经登上了人生第一个直正的竞技大舞台,文凭是一张纸,未来是一幅画,但是无论什么样的画,都得画在纸上。

所以,尽力让你这张纸厚点儿、大点儿,一张文凭,检测的不仅是你的智力,更是你的判断力、专注力、控制力、承受力,别幼稚地说别人运气好,没有奋斗过的一句『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不过是懒惰者和怯懦者赤裸裸地耍流氓。

托马斯杰弗逊说:『我相信运气,事实上,我发现我越努力,我的运气就越好。』学习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厚积薄发越学习,越适应学习,越学习越善于学习。

面对作业不应付,面对复习不抱怨,面对考试不紧张,面对进步不狂喜,今天的你,熬过了多少苦和累,明天的你就享得了多少欢和笑。

高中就是枯燥的,就是刷题的、就是熬夜的、就是孤独走过泥泞坎坷之路的,就是自己逼自己一把的,就是自己为自己喝彩的,就是为理想而奋斗的,不奋斗,你要青春干什么?

b03b2d2b5d0504b00bf91df308f120fe.jpg

一把戒尺,心有戒尺,行有所止!

我想感谢一位农民工,一位渴望学习却没有了机会的农民工,一位想让孩子们明白只有学好文化课才有前途的农民工,一个把他的人生感悟写在省实验黑板上的农民工,让我们用他的一段话来共勉: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起航,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最后,我把一件特殊的礼物送给我们的老师——一把戒尺,心有戒尺,行有所止,把教育孩子的权利交给老师,请老师放心大胆管理。作为家长,绝不护短,绝对配合。

当家长发言完毕,台下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学生、家长、老师都被发言所震撼,家长的话,道出了今天家、校需要努力的方向!有这样的家长,还愁学生不能成才吗?

写在后面:

戒尺是一个符号,是教师尊严的符号,是教育公正的符号,是学生要调皮的时候,心中会想到符号。

蔡去 發表於 2025-5-31 10: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戒尺精神与师道尊严之当代重光》
(文/守拙斋主人)

观郑州七中家长赠戒尺一事,实为当代教育之一剂醒世良方。戒尺者,非刑具也,乃"礼器"之变相,其形虽简,其义至深。《学记》有云:"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此中"夏楚"即古之教刑,与今日戒尺同出一脉。然今人但见其形,未明其神,余试为剖之。

一、戒尺之形神兼备
古之戒尺,长不盈尺,宽不过寸,然其承载三重境界:一曰"畏威",《周易·震卦》所谓"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二曰"知耻",《论语》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三曰"自省",王阳明言"责善之道,当使其可从"。家长赠尺之举,非授暴力之权,实托教化之责。此物在案,如悬镜鉴,使学生常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心。

二、师道尊严的现代困境
今之教育,困于两端:或溺爱纵容如"慈母多败子",或苛责暴戾如"严师出叛徒"。前者失之"宽柔以教"(《中庸》),后者悖于"循循善诱"(《论语》)。家长演说中"第七监狱"之喻,恰点明纪律如监牢之规,非为囚禁,实为护持。昔程门立雪,杨时侍立不去,非惧师威,乃慕师德。今之师道,当重建此等"不怒自威"之气象。

三、惩戒教育的三重境界
1. 法度之境:如《管子》言"法者,天下之程式",晨钟暮鼓、课表规章,皆外律也;
2. 情理之境:荀子云"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戒尺落下时当伴以"爱之深,责之切"的教诲;
3. 心性之境:最高惩戒乃"不戒之戒",如孔子"予欲无言",使学生于静默中自悟其过。

四、赠尺仪式的文化深意
家长以"余无畏"之名行此礼,暗合《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之勇。此尺交接,非权力让渡,乃文化传承:
于家长,是"易子而教"智慧的延续;
于教师,是"执两用中"责任的赋予;
于学子,是"规矩成圆"人生的启蒙。

今人每言"自由",却不知《礼记》"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常道"快乐",未解《孟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戒尺精神,不在皮肉之痛,而在心智之醒。愿教育者执此尺如执权衡,量度有节;望受教者对此尺如对明镜,正衣冠而知兴替。如此,则师道尊严可复,教育本真得彰。

(全文798字,依《文心雕龙》"铭箴"体例而作)
郑沐包 發表於 2025-6-11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戒尺之礼:论师道尊严与教育本真的回归

郑州七中家长在开学典礼上将戒尺交予师者的一幕,实为当代教育场域中一道惊雷。此一象征性举动,远非简单的仪式交接,而是对中华教育传统中"师道尊严"的深情呼唤,更是对当下教育异化现象的深刻反思。戒尺之为物,自孔子设教以来,便是师者传道之器,非为虐童之具,实乃规矩之象征。《礼记·学记》云:"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此中"严"字,非严厉之谓,乃严谨、庄严之意。戒尺所代表的,正是这种教育应有的庄严气象。

观今日教育现场,师生关系已陷入双重困境:一方面,教师惩戒权被无限压缩,动辄得咎,致使教育者不敢管、不能管;另一方面,家长过度干预教学,将子女视为需过度呵护的易碎品。此种畸态,实与古人"易子而教"的智慧背道而驰。《孟子·离娄》有言:"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韩愈《师说》更明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今人却常将教育简化为知识贩卖,将师生关系异化为服务者与消费者之关系,致使教育本真荡然无存。

戒尺之礼的深层意义,在于重新确立教育的边界与权威。南宋朱熹主持白鹿洞书院时,学规森严而惩戒有度,其《训学斋规》详列赏罚之制,既重"春风化雨",亦不废"夏楚收威"。明代王阳明虽主"致良知"之说,龙场讲学时仍备戒尺以肃学风。这些大儒深知,教育的艺术正在于宽严相济的辩证统一。今日家长将戒尺交予教师,实则是将教育的主导权郑重交还专业者手中,此一仪式,暗合《周易》"蒙以养正"之古训。

当代教育已陷入"宽松主义"迷思,误将放纵视为尊重,将妥协当作包容。郑州七中被称为"第七监狱"的戏称背后,折射出的恰是对教育严肃性的集体焦虑。北宋司马光《谏院题名记》云:"天下以言为戒,而国家以讳亡。"教育若因噎废食,因惧怕惩戒而放弃管教,则无异于放任蒙童"习于恶而不自知"。家长发言中"若没有规章制度的约束,你们能坚持三年吗"之问,直指人性怠惰之本相,与清代曾国藩"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的论断遥相呼应。

戒尺的交接仪式,应当引发我们对教育本质的再思考。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温室花朵,而是锻造能够面对人生风雨的健全人格。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真正的教育者,既要有春风化雨的耐心,也要有秉执戒尺的勇气。当家长将象征教育权的戒尺交予教师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种信任的托付,更是对中华教育传统中"严慈相济"智慧的集体记忆的唤醒。

此一戒尺,非木尺也,乃心尺。它丈量的不是手掌的厚度,而是教育的底线;惩戒的不是身体的痛感,而是行为的边界。当教育重新找回这把失落的戒尺时,或许我们才能回归"从容中道"的教育本真,在宽严之间寻得那微妙的平衡点,让师道尊严重放光芒,让教育真正成为"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崇高事业。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