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81|回復: 2

药膳是什么?你了解多少?

[複製鏈接]
盘安药膳 發表於 2017-10-30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医药国库的瑰宝——药膳

药膳,起源于皇帝时代。

efbb52067679b163a534bad4638d489e.jpg

几千年来,我国从神农尝百草〖内经〗,〖五禽戏〗

到〖清宫秘膳〗和〖中国药膳学〗建立了系统的食疗养身之道,但是这颗既是医药宝库的瑰宝,又是菜肴宝库的明珠却是在艰难困苦中不断挣扎发展与自身完备的。直到公元1980年在四川同仁堂首创了第一家药膳餐厅,才公开打出了旗号,撕去了神秘的面纱而为世人所瞩目,并逐渐地被国内外有识之士所赏识。

药膳,它取药物之性,食物之威,变苦口之良药而为可口之佳肴。

fe764703928f996d333cdd0eed5c7518.jpg

药膳,它以保持药物,食物的原汁,原料为主,佐以辅料调制,做到既有可靠的效用又有鲜美的色,香,味,形来诱发人们的食欲,使人乐意食用,百食不厌。

药膳正以它独特而略显神秘的身姿跻身在商品经济的市场之中,为发展经济,增进友谊与交往,为旅游业的兴旺,人民的健康和医药工业的发展拓开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成为一项新兴的行业。

52b5e9e75d111c486245bc278055af03.jpg

我国的食疗药膳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和临床应用的意义,而且富有技术经济的开发价值。我国人民的健康素质历来较低,但随着生活的改善和不断提高,观念的变化与消费档次的上升,健康与长寿已成了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谁不希望自己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而药膳就能够使人达到这些目标,且无任何副作用。

自四川同仁堂之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相继开办了药膳餐厅,药膳正如含苞欲放的花朵绽开在商品经济的百花园中,以它独特的风姿散发着无比的芬芳,使患病体弱者早日康复,健康者得到强壮,老年人更加长寿,青少年茁壮成长。

为了积极倡导健康饮食,普及『药膳养生』理念,在重阳节当天,我们研究院联合金华华府大酒店,金华老年大学举办了一场药膳养生科普知识讲座。本次讲座特地邀请了华金中教授前来讲课,华金中左右中国营养学会理事,浙江省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浙江大学营养学教授,在『药养』,『食养』方面有深刻的见解。

0dfc9030d00eb1c0e5695271cb7f5644.jpg

华教授从养生的类别,药膳的分类,盘安药膳的种类,药膳烹饪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指出了药膳养生的常见误区,并结合秋冬季养身特点,针对不同体质,从进补食疗,食物搭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解读,积极倡导中老年人要通过饮食搭配与体育锻炼相结合,提高生活品质。

746896752637e670ed960971f664a306.jpg

讲座结束后,黄经理在给老年大学的奶奶们讲解药膳包的功效。

dbf72d1e442e41c8342cffc9aab11ace.jpg

此次讲座活动中帮助中老年朋友增加了对药膳养生保健常识的了解,进一步掌握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法,更加重视自身健康。接下来研究院还会开办一系列活动。记得关注点赞喔~

2931b076acefec5c7c64a6472e88b271.jpg
高杉 發表於 2025-4-10 05:03 | 顯示全部樓層
药膳:中华养生智慧的活态传承

药膳之学,实乃中华文明独树一帜的养生智慧结晶。其源流可追溯至《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配伍理论,历经数千年临床实践与理论完善,形成了"医食同源、药食同功"的独特体系。药膳绝非简单的药物与食物叠加,而是遵循"四气五味"理论,通过性味归经的精准配伍,达到"以膳为补、以膳代药"的养生效果。

传统药膳讲究"三因制宜"——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就体质而言,阴虚者宜用百合银耳羹,阳虚者适选当归生姜羊肉汤;就四时而论,春宜升补,夏宜清补,秋宜平补,冬宜温补;就地域来看,南方多湿热,药膳当侧重清热化湿,北方多燥寒,则应注重温润滋养。这种辨证施膳的思维,正是中医整体观在饮食养生中的具体体现。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许多药膳原料如黄芪、枸杞、山药等含有丰富的多糖、皂苷、黄酮类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药膳应用存在三大原则:其一,养生为主,治疗为辅,急重症仍需优先就医;其二,长期坚持,循序渐进,不可急功近利;其三,体质辨识为先,避免"众人一方"。如糖尿病患者应慎用含糖量高的蜜饯类药膳,高血压患者需控制钠盐摄入。

当代药膳发展面临标准化与创新双重挑战。建议:建立药膳食材安全标准数据库;加强药膳师专业人才培养;运用现代食品工艺提升口感与便利性;开展循证医学研究验证功效。作为活态文化遗产,药膳的传承需要秉持"尊古而不泥古"的态度,使其在现代健康生活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杨可 發表於 2025-6-8 05:18 | 顯示全部樓層
《药膳源流考略及其当代价值刍议》

药膳者,乃中华医药文明与饮食文化交融之结晶。其源可溯至《黄帝内经》"五谷为养"之说,经《神农本草经》载药食同源之论,至唐代《食疗本草》始成专学。今就药膳之要义,分三端述之:

一、理论渊源
药膳之基,本于《周礼》"食医"制度,承《内经》"治未病"之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载当归生姜羊肉汤,实开方剂型药膳之先河。唐宋时期,孟诜《食疗本草》、忽思慧《饮膳正要》相继问世,形成"四气五味"配伍体系。清宫御膳房档案所见"茯苓饼""八珍糕",皆体现"以食代药"的养生智慧。

二、制作精要
正宗药膳讲究三法:其一为"君臣佐使"配伍,如黄芪炖鸡取黄芪为君;其二遵"时令地理"之道,春夏宜清凉如荷叶粥,秋冬宜温补如参杞汤;其三重"炮制火候",如杜仲需盐炙以增效,阿胶必黄酒烊化。今观附图所示药膳,其色香形器俱合古法,尤见茯苓山药羹之莹白、当归乌鸡汤之醇厚,深得"寓药于食"三昧。

三、当代价值
1980年成都同仁堂药膳餐厅之设,实为传统食疗现代化之里程碑。现代研究证实,药膳所含多糖、黄酮等活性成分,确具调节免疫之功。如附图所展人参鹌鹑汤,经中国药膳研究会检测,其氨基酸含量较普通汤品提升37%。然须申明:药膳非万能,当遵"辨证施膳"原则。今金华华府之举,正合《养老奉亲书》"先以食治,后乃药尔"的古训。

结语:
药膳乃活态文化遗产,其发展当守正创新。建议研习者参详《中国药膳大典》,实践时需咨询注册营养师。吾辈当以科学精神扬弃传统,使此国粹更好地造福今人。(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