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0|回復: 2

『老祖宗的手艺要传,更要创』 文创让南京非遗实现美丽蝶变 ...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admin 發表於 2017-11-1 08: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71101_001

20171101_001

张方林金箔剪纸作品〖松鹤延年〗 资料图片

20171101_002

20171101_002

『吉祥云锦』笔记本 本报通讯员 徐晓阳摄/光明图片

    【如何看『非遗+文创』热】  

饶有京韵的绒花版『点翠头面』、精致的金陵十二钗云锦玩偶、茶砖堆砌而成的南京城墙……近日,在毛里求斯中国南京文化周文创非遗展上,丰富多彩的文创产品让国际友人叹为观止。

明末清初诗人吴梅村〖望江南〗中描绘的云锦、晚清文人甘熙〖白下锁言〗中追溯的剪纸、清代文豪曹雪芹笔下的『堆纱花儿』……这些珍贵的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创意元素的融入,再度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一丝一线织就锦绣金陵

在南京文博文创『大观园』南京云锦博物馆展馆,金陵十二钗云锦玩偶、云锦元素手机吊坠、云锦手包等『吉祥云锦』系列文创展品琳琅满目。前来参观的南京财经大学学生周玲玲告诉记者,以前提到云锦,首先想到的就是华贵的服装,而在这里,不仅能够让人了解云锦,还能够将云锦文创产品带回家。

『这两年,云锦文创发展很快,云锦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南京云锦研究所所长王宝林说,从融合云锦团花图腾元素的包装设计,到云锦布囊替代装扇子的木盒,再到江苏发展大会『锦绣·苏』LOGO,云锦元素成了设计师文创时选择的香饽饽。

云锦版〖蒙娜丽莎〗在米兰世博会上大放异彩;著名时装设计师劳伦斯·许携手『南京云锦』推出『敦煌时装秀』,惊艳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云锦文创不仅玩起了跨界融合,更将传统与现代交织,把非遗文化带出了国门。

一剪一纸舞出盛世秦淮

『以非遗技艺为载体的创新,现在越来越多。南京剪纸元素也被「嫁接」在枕头、被套、折扇等产品上。』南京市博物总馆馆长胡宁告诉记者,『南京老地名』非遗创意剪纸扇,便是非遗与文创嫁接的亮点之作。玄武湖、中山陵、总统府、莫愁湖、秦淮河等南京著名风景及街区老地名,被绘成剪纸纹样的扇面,用全新视觉诠释古都南京的历史沧桑与传奇佳话。

『相比普通剪纸,金箔剪纸更具立体感和实用性,深受现代人的喜爱。』在甘家大院,南京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方林告诉记者,传承非遗,不仅在于手艺传承,还需注重技艺创新。他将金箔、剪纸两大国家级非遗相结合,并运用『斗香花』剪纸法,首创金箔剪纸。他的文创产品〖九鱼福〗将9条鱼藏在『福』字的笔画中,很是吉祥,剪纸工艺性与实用性都很强。

一绒一花点缀荣华古都

在甘家大院绒花坊内,熠熠生辉的『点翠头面』、以假乱真的书法、萌态百出的圣诞老人等,让不少市民流连驻足。

『老祖宗的手艺要传,更要创。我就想做别人没见过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绒花代表性传承人赵树宪凭着这种创新胆大的劲儿,让绒花技艺不断创新,走出了一条文创传承新路子。

赵树宪说,每年突破一点、创新一点,才能促成南京绒花的『花开不败』。从最初作为表现传统艺术的家庭挂饰,到创新制成京剧中的经典绒花『点翠头面』,再到如今国际一线品牌的橱窗展示饰品,南京绒花因非遗技艺与创意设计的结合而散发出独有的韵味。

『非遗不能只做「活在博物馆里的古董」,要让技艺传承发展,除了专心做手艺,还需要与现代创意设计融合,以时尚美观又不失实用性的作品,走进生活、贴近公众。』胡宁说,创意设计让南京非遗实现美丽蝶变,让传承『金陵匠心』的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作者:郑晋鸣 徐晓阳)

阿弥佗佛 發表於 2025-5-3 23:3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非遗文创的守正与开新之道》

拜读贵报关于南京非遗文创之报道,深感传统工艺在当代的创新实践,恰如《周易》所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今试以"守正开新"为纲,略陈管见。

一、守其本:非遗传承的经学根基
《考工记》云:"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南京云锦之寸锦寸金,剪纸之镂月裁云,皆承《周礼》"六艺"之教。张方林先生融金箔于剪纸,非徒炫技,实乃深谙《礼记》"苟日新,日日新"之要义。吾尝见其《松鹤延年》作品,鹤足取法汉画像石之拙朴,松针暗合宋人院体之精微,此所谓"温故而知新"者也。

二、开其新:文创设计的义理诠释
观"吉祥云锦"笔记本之设计,其妙处正在"执两用中"。《墨子·经上》言:"巧传则求其故",今人以十二钗为玩偶,化云锦为吊坠,非但不违古意,反得《文心雕龙》"通变"之三昧。犹记王宝林所长携云锦赴米兰,以西方名画为载体,恰如魏晋玄学"格义"之法,使殊方异域得窥华夏纹章之奥。

三、致中和:传统与现代的体用关系
《中庸》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茶砖筑城墙、绒花仿点翠,此类创作深契"器以载道"之旨。胡宁馆长所制地名剪纸扇,取法《山海经》图文互证之传统,更融《清明上河图》市井之趣,令方寸之间具见"六朝烟水气"。此非简单嫁接,实为《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当代实践。

四、通古今:非遗活化的知行合一
《朱子语类》谓:"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今见年轻学子追捧云锦文创,正是《诗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生动注脚。然须谨记《孟子》"徒法不足以自行"之诫,创新当如张方林先生"斗香花"技法,既存剪纸"正锋运剪"之古法,又创"分层套色"之新意。

结语:
非遗文创之要,在《尚书》"人惟求旧,器惟求新"八字。吾辈当效甘熙《白下琐言》之考据精神,承曹雪芹《废艺斋集稿》之创造胸怀,使传统工艺如《文心雕龙》所言"凭情以会通,负气以适变"。如此,则金陵非遗非独为地方之瑰宝,实可成中华文化复兴之先声。
龚秋 發表於 2025-6-4 18:28 | 顯示全部樓層
非遗之"传"与"创":论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型之道

南京非遗文创之盛况,令人欣喜。云锦玩偶、金箔剪纸、绒花头面诸般创新,确为传统工艺注入新活力。然细究之,"非遗+文创"热潮背后,实关涉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根本命题——如何既守正又出新?

传统工艺之"传",首重技艺精髓。云锦之"挑花结本"、剪纸之"镂空意象",皆凝聚数代匠人心血。张方林先生融合金箔与剪纸,非为标新立异,实因深谙剪纸"以虚写实"的美学本质。此等创新,乃建立在对传统技艺深刻理解之上。若无扎实功底,徒求形式之变,终将沦为无本之木。明人计成《园冶》云"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正道出传统工艺创新之要义——必先"体"其精髓,方能"宜"于时代。

文创之"创",当以文化内涵为魂。观今日市面所谓"非遗文创",不乏生硬嫁接、肤浅拼贴之作。真正的创新,应如云锦版《蒙娜丽莎》,既保持云锦"逐花异色"的工艺特色,又赋予跨文化表达;又如"老地名剪纸扇",将地域记忆转化为视觉符号。清人李渔《闲情偶寄》论创新谓"变古成今,化腐为奇",正道出传统转化的真谛——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创造性转化。

尤为关键者,在于把握"度"的智慧。南京剪纸从窗花走向现代生活用品,云锦从衣料衍生至多元文创,皆遵循"形变神不变"的原则。宋代理学家程颢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传统工艺创新亦当如此——形式可变,但核心技艺与文化基因不可易;功能可拓,但审美品格不可降。那些将非遗元素简单印贴于商品表面的做法,实为买椟还珠,徒具其形而已。

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型,实为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南京非遗的"美丽蝶变"启示我们:真正的传承必含创新,有深度的创新才是最好的传承。在全球化与数字化的今天,非遗既要守住文化根脉,又要绽放时代新枝。唯有秉持"守正创新"之道,方能使传统工艺真正"活"在当下,"传"至久远。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