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65|回復: 2

[中医理论] 罗陆一经方论治冠心病

[複製鏈接]
杨智明 發表於 2017-9-5 21: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罗陆一,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50载。罗陆一幼承祖训,研习岐黄,转益多师,擅长运用中医经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疑难杂症。笔者有幸师承罗陆一并侍诊于侧,聆听教诲,获益良多,现谨管窥所得,选取三则其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之验案,以飨同道。

真武汤治冠心病心衰

陆某,女性,85岁,退休工人,于2017年4月1日初诊。

患者阵作胸闷、胸痛,近一个月加剧,既往患高血压病多年,未服药治疗,症见晨起眼睑浮肿,午后双下肢水肿,水肿皮肤呈透明状,按之凹陷不起,腰不能直,震颤,行动不利,骨关节肿大,腰膝酸软,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走路即心慌心悸。察其形体瘦弱,面色黯黑,山根低平、晦暗无光有横纹,神倦声低,舌质淡暗,舌体右歪,舌苔薄白,脉结、滑。

诊断:胸痹。

辨证与治法:证属心肾阳虚水泛,心脉痹阻。治以温肾阳,利水气,拟真武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制附子15克(先煎),茯苓30克,白术30克,白芍10克,泽泻30克,桂枝15克,地龙10克,猪苓30克。共7服,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分服。嘱其忌生冷寒凉之物,忌劳累恼怒,慎起居。

4月8日二诊时,7服水煎服后,胸痛症状基本消失,下肢浮肿减轻明显,心悸心慌亦见减轻,舌淡红,舌体右歪,舌苔薄白,脉结。上方加黄芪30克,党参30克,继服14服。

按语:本例患者为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属于临床重症,症状繁多,病机复杂。患者胸痹日久,血脉不通,肾阳亏虚,肾不主水,阳虚水泛,故见头面、双下肢浮肿,畏寒肢冷,小便短少。水气上逆、饮邪上泛,故见心悸心慌。罗陆一辨为心肾阳虚、心脉痹阻之证,属〖伤寒论〗之真武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82条曰:『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16条曰:『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此患者属少阴病证,方用真武汤加减,初服7服已获明显疗效。方中合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重用制附子补火助阳,猪苓利水渗湿,加地龙通利经络、息风止痉。二诊时,继以前方加黄芪、党参健脾益气。本证虚实夹杂,罗陆一运用真武汤治疗此类阳虚水泛证每获奇效。

炙甘草汤治冠心病室性早搏

黎某,女性,63岁,于2017年6月10日来诊。

患者心悸心慌、胸闷气促反复发作5年。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ST段水平压低,频发室性早搏,诊断为心律失常。近3日,劳累及精神紧张时加重,自觉心悸心慌明显,眩晕,动则汗出,身倦乏力。察其面色萎黄、晦滞,山根处有多道明显横纹,舌质淡红,舌体右歪,舌苔白厚腻,脉结。

诊断:胸痹,心悸。

辨证与治法:证属心气虚而兼浊痰,心阳虚而兼血瘀,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复脉定悸,拟炙甘草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炙甘草60克,党参30克,桂枝30克,干姜10克,白芍30克,姜半夏15克,天麻30克,泽泻30克,熟地30克,麦冬30克,陈皮10克。共14服,每日1服,水煎服,早晚分服。嘱其忌劳累恼怒,慎起居。

按语:本例患者为冠心病心律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基本病机为患病日久气血不足,脏腑阴阳失衡;心失所养固见心悸心慌;脑失所养而见眩晕汗出;心血不足、痹阻心脉可见面色萎黄、晦滞,山根处断裂纹。罗陆一辨为阴血阳气不足,心脉失养,属〖伤寒论〗之炙甘草汤(复脉汤)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177条曰:『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方中重用炙甘草、党参益心补脾,桂枝、干姜辛行温通,姜半夏、陈皮燥湿化痰,天麻息风定惊,泽泻利水渗湿,白芍、熟地、麦冬滋心阴、养心血、充血脉。罗陆一紧抓阴血阳气不足、心脉失养之病机,巧用炙甘草汤加减,施滋液敛阴而复脉之法,令人叫绝。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邹某,女性,45岁,于2017年6月3日来诊。

患者心悸、胸闷、眩晕5年,近一周加重,失眠、忧虑重重、身倦乏力,腹胀、纳呆,耳鸣、四肢麻木,察其体质虚胖,面色萎黄少华,山根低平,面部黄褐斑,四肢欠温,心率每分钟56次,舌质淡胖舌苔白,脉迟、细,脉律不齐。

诊断:胸痹,心悸。

辨证与治法:证属少阴病,心阳不振,肾阳不足,阴寒内盛,治以温通心肾,益气活血,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麻黄15克,制附子30克,细辛15克,羌活15克,独活15克,防风15克,桂枝3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5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熟地10克,煅龙骨50克,煅牡蛎50克,杜仲30克,怀牛膝5克。共14服,每日1服,水煎服。

按语:本例患者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基本病机为心肾阳气亏虚,阴寒凝结,但具体的发病病机又较为复杂。察其体质虚胖,面色萎黄少华,山根低平,此状既可因先天禀赋不足所致,亦可由后天多病变、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阳虚寒凝、血脉不畅而致。患者脉细、律不齐,眩晕,心悸胸闷诸症,当属少阴心经病,乃心阳不振,肾阳不足气化无权,气血虚寒,以致心血不足、气血无力相接而引起,属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301条曰:『少阴病,始得之,方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麻黄附子细辛汤辛通阳气,温化寒凝;方中麻黄辛温解表、开泄皮毛,制附子辛热温里、回阳救逆,君臣相辅相成,逐邪达表;细辛性善走窜,佐麻黄、附子振奋阳气,疏通血脉;加羌活、独活祛风胜湿;防风、桂枝通阳解表;远志、石菖蒲化湿开窍,当归、川芎、熟地活血养血通络,煅龙骨、煅牡蛎镇静安神、收敛固涩,杜仲、怀牛膝壮腰健肾。罗陆一认为,运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不必拘泥于表寒里寒证,若有寒凝瘀滞之证即可用之;实证可用,虚证配伍益气温阳之品亦可用之,治疗心经、肾经、肺经寒证皆可获良效。

小结

中医本无『冠心病』病名,根据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特点颇似古代医家对『厥心痛』『卒心痛』的描述,现代中医学将冠心病归之为『胸痹』范畴。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冠心病心衰、冠心病室性早搏、冠心病心动过缓、心绞痛、心肌梗死和猝死皆可参考中医『胸痹』论治。

『胸痹』最早记载于〖内经〗,胸为病位,痹为病机。『痹』为闭塞不通,胸痹则指胸部闷痛,轻者胸闷气短,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不得卧。〖金匮要略〗论述胸痹病机为『阳微阴弦』,胸痹的发病原因是心气、心阳不足而致气滞、寒凝、痰邪阻痹心胸。罗陆一认为,『胸痹』的病因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标实是指气滞、寒凝、痰浊、瘀血等痹阻心脉;治病当溯本求源,灵活运用传统理论去认识现代常见病和疑难杂症,凭借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运用经方论治。(杨智明 深圳市中医院名中医工作室)

(注:文中所载方药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天噬眼泪 發表於 2025-7-25 07:28 | 顯示全部樓層
罗陆一教授运用真武汤治疗冠心病心衰之验案,实为经方辨证论治之典范。本案患者年高体弱,呈现典型心肾阳虚、水饮凌心之象,其辨证思路与用药法度颇具启发性,试析如下:

一、病机辨析精微
患者面色黧黑、畏寒肢冷、水肿按之不起,乃少阴阳虚水泛之明证。《伤寒论》真武汤证"心下悸""身瞤动"之描述,与本案心悸震颤症状高度吻合。罗教授独具慧眼,透过胸闷胸痛之表象,直指少阴本虚标实之本质,此正合《金匮要略》"阳微阴弦"之胸痹病机。其山根低平晦暗之望诊细节,尤体现中医"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诊断智慧。

二、方药运用特色
1. 经方合方之妙:以真武汤温阳利水为主方,合五苓散增强化气行水之功。附子用量达15克,体现"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且遵循"附子无姜不热"的古训,配伍桂枝助阳化气。
2. 佐使之法精当:白芍酸甘化阴,既制附子燥烈之性,又合《本经》"利小便"之效;地龙通络息风,针对肢体震颤症状,展现"络病"治疗思想。
3. 剂量把握严谨:茯苓、白术、泽泻各30克,体现"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的用药法则,符合李东垣"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先补其阳,后泻其阴"的治疗次第。

三、转归处理启示
二诊加黄芪、党参各30克,暗合"血不利则为水"理论,通过补气行水以巩固疗效。此变法彰显"阴阳相济"的辨证思维,既守仲景法度,又融东垣脾胃学说,形成"温肾-健脾-利水"的立体治疗方案。

此案启示后学:治疗心衰重症,当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罗教授以真武汤振奋少阴阳气为根本,佐以通络利水治标,其辨证之精准、用药之胆识,实为经方现代应用的典范。尤其对老年虚损性疾病,这种"扶正祛邪"的治疗策略,较之单纯活血化瘀更符合中医整体观思想。学者当于此等验案中细究经方活用之妙,体会"方证相应"的临证精髓。
杨可 發表於 2025-7-26 22:18 | 顯示全部樓層
罗陆一教授运用真武汤治疗冠心病心衰验案评析

罗陆一教授此案展现了经方辨治冠心病的精妙思路,其辨证之精准、用药之老辣,堪为后学典范。本案以《伤寒论》真武汤为主方,融合五苓散化裁,体现了"病机对应经方主体,兼证佐使加减"的经方运用原则。

一、病机辨析与经方选择
患者呈现"阳虚水泛"核心病机:山根晦暗、畏寒肢冷示少阴阳虚;水肿震颤乃水气失制;脉结舌歪为心脉痹阻。此正合真武汤"少阴水气证"三大指征:①阳虚失温(畏寒肢冷);②水气泛滥(浮肿心悸);③经脉失养(震颤身瞤)。罗教授精准把握《伤寒论》第316条"少阴病...四肢沉重疼痛,此有水气"的辨证要点,更参合第82条"心下悸,身瞤动"的证候描述,确立温阳利水法。

二、方药解析与配伍精要
原方中附子用量达15克,彰显"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之旨。其配伍特色有三:
1. 真武-五苓合方结构:茯苓30克配伍泽泻、猪苓,形成"三焦分消"之势,上渗头面之肿(茯苓),中运脾湿(白术),下利膀胱(泽泻、猪苓)。
2. 桂枝-附子药对:取桂枝甘草汤意以平冲悸,附子得桂则温通之力倍增,暗含"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之妙。
3. 地龙点睛之笔:针对舌体右歪之络脉瘀阻,取虫类药"飞者升,走者降"的特性,既通络脉,又防利水伤阴。

三、诊疗策略的启示
1. 次第治疗观:首诊侧重温阳利水治标,二诊加入参、芪固本,体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层次。
2. 脉症取舍智慧:虽见脉滑似有热象,然综合形色舌诊,断为阳虚水停之滑脉,此即《濒湖脉学》"滑脉为阳元气衰"之特殊表现。
3. 预后调摄要点:忌生冷恼怒的医嘱,暗合《内经》"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的养生要义,尤为老年心衰患者所当谨守。

此案启示我们:经方运用贵在把握病机本质,而非拘泥于具体症状。罗教授深得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精髓,将真武汤从伤寒太阳变证拓展至少阴心病范畴,为经方现代应用提供了典范。学者当于此等验案中细究其辨证思维,方能得经方活用之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