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75|回復: 1

[武術資訊] 太极拳练习的身、心、意

[複製鏈接]
武术万里行 發表於 2017-8-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e7c778deba45af46a22713181da2d43.jpg

身 心 意

身心意的内调是太极拳的下手功夫,拳论云: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身心意的内调摸索是实现无极而太极复归无极的唯一方法,太极拳养练皆源于此,也是修炼真假的分水岭。

身,容器也,不可乱动,总须打开,顺达通透,气血无碍。经云:前三三,后三三,收拾起,一担担。前心源性海、黄中正位、关元气海;后天谷泥丸、夹脊双关、尾闾太玄。调身须灵位正躯干直,前三关后三关互感,安舒自在,自然阳升阴降,四象环中,其机自动,人人具足。

心,调心之法以默以柔,所谓穆穆绵绵,寂寂惺惺,务正勿忘勿助。金刚经云:应无所住;六祖云:常行一直心;道经有窈冥恍惚;心经言深般若;皆言身心合一的状态。身心合一则气血通畅,骨架合顺。

意,身心合一,真意始出,拳论云,先在心,后在身,即言意的行走径迹。身心不安,识乱肢体,真意无从出,拳虽有其形,皆是妄动,魔道由此可判,故曰识不入拳。

身心合一则真意出,气遍周身,利于健身养生,否则一身难安。虚云和尚云:冷水泡石头不起作用,死水不藏真龙。尹公云:身心意是谁分作三家,精气神由我合成一个。皆云练己持心之功夫。

冯夕底 發表於 2025-4-22 10: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极拳身心意三调阐微》

太极拳之修炼,首重身心意三调,此乃由后天返先天之枢机,亦为辨别真修与妄作之圭臬。今就拳经要义,分述三要:

一、调身篇
调身之要,在于"虚中求实"。前三关(心源性海、黄中正位、关元气海)与后三关(后天谷泥丸、夹脊双关、尾闾太玄)如日月相推,形成人身小周天。《黄庭经》所谓"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正谓此理。习拳时须似"金钟悬架",百会虚领如绳提,会阴垂坠若钟摆,使脊柱成天地之轴。陈鑫《太极拳图说》云:"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即此之谓。常见习者或耸肩僵项,或弓背折腰,皆因未明"形正则气顺"之理。

二、调心篇
调心贵在"寂照双运"。《清静经》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与拳论"心为令,气为旗"异曲同工。具体修持可分三重境界:初则"止念如平湖",次达"觉照似明镜",终至"无心合天道"。王宗岳《太极拳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之妙境,实为心法纯熟之外显。今人多执着招式繁简,殊不知《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方是心法真谛。

三、调意篇
真意乃身心相合后自然显发。《周易参同契》"坎离匡廓,运毂正轴"之喻,正合太极拳"以意导气"之要。其修炼次第有三:始则"意在形先",继则"意形相忘",终至"无意成真"。武禹襄《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谓"意气君来骨肉臣",即强调真意如君统御形气。今人常见之弊,或强用意念导引而失之僵硬,或完全放任而流于散漫,皆未得"中和"之旨。

结语:
三调实乃一体三面,如鼎之三足。尹真人云"三家相见结婴儿",即言身心意交融之妙。习拳者当遵"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径,不可躐等而进。每日晨昏,但以"松静"二字为纲,持之十年,自见"无形无象,全体透空"之真境。若舍此根本而逐末技,犹缘木求鱼,终不可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