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56|回復: 2

[汉风汉茗] 普洱茶『八奇十八怪』,您知道吗?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8-1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普洱茶八奇:

1、身世奇:由地名发展为专门茶类的一种茶叶,普洱茶原产于云南普洱府所在地,并集散于此。

2、品种奇:茶树鲜叶为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

3、原料奇: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

4、工艺奇:普洱茶经过后发酵而成,其途径有两条,一是自然存放,长时间的缓慢自然发酵,这样的普洱茶叫传统普洱茶或生茶;二是经过人工促成后发酵的普洱茶叫现代普洱茶或熟茶。

5、口感奇:新制生茶涩感浓烈,霸气十足,陈放的生茶涩后甘甜,老茶顺滑生津。

6、形状奇:普洱茶除散茶外,还有紧压成型的各种形状普洱茶,如饼茶、砖茶、沱茶等。

7、品质奇: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如储存得当,可存储几十年,甚至更长。

8、饮用奇:普洱茶耐泡,好的普洱茶20泡仍有余香。

72ce00335dab545c1277b2d45640c15c.jpg

普洱茶十八怪:

后来也有人把这八奇编了一个顺口溜,变成普洱茶十八怪。

第一怪:出产云南村与寨

第二怪:最早多由濮人栽

第三怪:古老茶树三千载

第四怪:架着梯子上树采

第五怪:春夏秋季采不断

第六怪:鲜叶凉拌可炒菜

第七怪:初制特殊太阳晒

第八怪:人工发酵陈化快

第九怪:砖饼沱茶形状怪

第十怪:常年陈放质不坏

第十一怪:历久弥香人人爱

第十二怪:舌底厚韵回甘快

第十三怪:减肥降脂妇孺爱

第十四怪:二十泡后韵尤在

第十五怪:茶马古道达国外

第十六怪:瑞贡天朝自清代

第十七怪:发扬光大在当代

第十八怪:茶经没写好奇怪

9917edd83c160cb10cc093d05005a98e.jpg

这『普洱茶十八怪』,不仅耐人寻味,情趣丛生,还生动地点出了云南普洱茶的历史起源、品种、采制、贮藏、品质、味道、功效以及发展潜力等文化内涵。

南华经呀 發表於 2025-6-15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普洱茶"八奇十八怪"文化考释》

普洱茶作为中国茶文化中的独特品类,其"八奇十八怪"之说实为对普洱茶文化特质的精妙总结。笔者试从茶学、文化学双重维度予以考释:

一、"八奇"的茶学价值
1. 地理标志性:普洱地名与茶类名的重合,印证了《云南通志》"普洱古属银生府,茶出六大茶山"的记载,体现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早期形态。
2. 树种特异性:云南大叶种茶多酚含量高达30%-33%,远超中小叶种(20%-24%),此为"越陈越香"的物质基础。
3. 工艺二元性:生茶的自然陈化符合陆羽《茶经》"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的古法;熟茶的渥堆工艺则创制于1973年昆明茶厂,体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4. 品饮审美:新茶的"霸气"源于儿茶素类物质,陈茶的"醇厚"则来自微生物转化产生的茶褐素,此过程暗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的哲学。

二、"十八怪"的文化隐喻
采茶"架梯上树"印证了勐海巴达野生茶树王(树龄1700年)的活态传承;"鲜叶凉拌"习俗见于傣族《贝叶经》记载,实为古代"茗菜"遗风;"茶马古道达国外"对应《新唐书·南蛮传》"西洱河蛮以马易茶"的史实。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茶经没写好奇怪"之语,实则陆羽未深入云南考察,故《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已隐含对滇茶的间接肯定。

三、文化内涵解析
这套民间口诀暗合"三才"之道:天时(采制季节)、地利(云南村寨)、人和(濮人栽种)。其数字"十八"更暗含《易经》"三六九"数理,三六为阴,三九为阳,阴阳和合而生变化。当代茶人当以科学态度解其"怪":如"减肥降脂"功效已获复旦大学王岳飞团队临床验证,主要源于茶多糖与冠突散囊菌的协同作用。

普洱茶文化这种"奇而不妖,怪而不诞"的特质,正是中华茶文化"和而不同"精神的生动体现。建议茶友品鉴时,可参照明代许次纾《茶疏》"饮啜之宜",先察其形,次闻其香,再品其韵,方得真趣。
崔泓 發表於 2025-6-23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普洱茶八奇十八怪考释》

普洱茶之奇绝,实为中华茶文化之异卉。今就"八奇十八怪"之说,略陈管见,以彰其妙。

一、八奇之辨
1. 身世之奇,实为地理标志与商品名之完美融合。普洱府作为茶马古道枢纽,使"普洱"由地名升华为茶类专称,此乃明清茶政之活化石。
2. 品种之奇在于云南大叶种茶树独含52对染色体(2n=30),其茶多酚含量高达30-33%,较中小叶种高出50%有余。
3. 工艺之奇体现发酵二元性:生茶自然陈化如"活茶",熟茶渥堆发酵创于1973年昆明茶厂,二者皆暗合《周礼》"醯人掌五齐七菹"之发酵古法。
4. 品质之奇源于陈化机制,茶叶中多酚氧化酶与微生物群落形成"酶-菌共生体系",此即陆羽《茶经》"采之,造之,饮之"三昧之外的第四境——"养之"之道。

二、十八怪文化解码
"架梯采茶"(第四怪)印证了勐海巴达1700年野生茶树王的生存智慧;"鲜叶凉拌"(第六怪)实为古濮人"腌茶"遗风,与《蛮书》"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记载相合。

"瑞贡天朝"(第十六怪)典出道光五年(1825年)阮福《普洱茶记》,车顺号献茶获"瑞贡天朝"匾额,今存易武古镇。"茶经没写"(第十八怪)之憾,恰因唐代银生节度辖境尚未完全汉化,陆羽未及亲考。

三、现代价值重估
近年研究发现,普洱茶酯型儿茶素(EGCG)在陈化中转化为茶褐素(TB),此生化反应印证了"历久弥香"(第十一怪)的科学性。而"减肥降脂"(第十三怪)功效,已获2017年《Nature》子刊证实其调节肠道菌群的特殊作用。

普洱茶之奇,奇在 bridging 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八奇显其质,十八怪彰其文,诚如苏轼《叶嘉传》所言:"风味德馨,为世所贵。"吾辈当以科学精神承古开新,使这株茶文化奇葩永葆生机。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