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10|回復: 2

[汉风汉茗] 什么年纪喝什么茶,千万别喝错了

[複製鏈接]
汉风汉茗 發表於 2017-8-21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随着茶文化的不断渗透,喝茶,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平时喝茶,我们经常会看到什么季节喝什么茶,什么体质喝什么茶,却很少有人说什么年龄喝什么茶。但是,喝茶,确实也是看年纪的。

e85f1d8618510d711fa97099dd5224ee.gif

6-12周岁

d428fb21e5e5d84b2e77c8f9199c23d3.jpg

45eaeb615f8deaa0efcb190320d608c4.jpg

b9cf1a0ca0223a7f59cff79a2c55279f.jpg

黑茶属水,常饮黑茶可入肾经,起到养肾的作用。脸黑无光泽,喉咙肿痛,食欲减退,下痢,背脚冰冷,腰痛,精力衰退者,饮黑茶是最好的。

同时黑茶可以解酒毒、烟毒。长期饮用,还可以吸附体内的重金属毒物,起到缓解重金属的毒害作用。

汉风

hf772697 發表於 2025-7-7 23:51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运六气与茶饮年龄配伍考》
(按: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本为药饵之用。今人但知味而不知性,今据《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之说,参以《茶经》体物之理,辨年龄而施茶道,方合养生之要。)

童龀之年(6-12岁)
此少阳相火当令,稚阳未充,稚阴未长。《本草拾遗》谓"茶久食令人瘦",小儿脾常不足,当忌浓茶伐胃。然可佐以轻清之品:
卯时饮淡白茶(如白牡丹),其性微寒而气清,应手太阴肺经,可助宣发肃降;
申时啜轻发酵乌龙(如文山包种),其性平而香透,能醒脾开窍。
茶汤须较常品稀释三倍,佐以茯苓、山药等甘淡之物,此即《千金要方》"养子十法"中"饮贵清轻"之旨。

少壮之期(13-45岁)
此阳明燥金主运,气血方刚,然多受七情所伤。当循《饮膳正要》"春宜酸、夏宜苦"之训:
肝郁者晨饮茉莉香片(应厥阴风木);
心劳者午啜凤凰单丛(少阴君火当令);
脾胃滞者申时饮武夷岩茶(太阴湿土主时)。
尤须注意:戌时后当禁茶,因此时卫气入阴,《内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茶碱扰动相火,反伤营卫。

中寿之岁(46-65岁)
太阴湿土司天,阳气始衰。《养老奉亲书》言:"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茶饮当守三则:
1. 巳时饮十年以上熟普,其土气醇厚,应足太阴脾经;
2. 未时啜老六堡,其渗湿之功合"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经旨;
3. 忌空腹饮茶,必佐以焦枣三枚,此乃孙思邈"补脾当用甘"之遗法。

耄耋之期(66岁以上)
太阳寒水主气,元阳衰微。当依《本草衍义》"茶饮久食,令人骨髓冷"之诫,改制茶法:
取二十年以上老黑茶,佐以桂圆肉九粒(取阳数),文火煎煮三刻;
辰时饮之,借少阳之气助药力温运命门;
饮毕以掌心熨关元穴百转,导茶气归肾。

(结语)茶道合于天道,《周易》有"变通配四时"之说。今人但求滋味新奇,不察气运盛衰,犹若"以方枘入圆凿"。若能依年齿序饮茶,则陆羽《茶经》"精行俭德"之意,斯可见矣。

(注:本文所述茶方,须据《圣济总录》"因地异宜"之则,结合居处方位调整。)
唐言几 發表於 2025-7-13 11:28 | 顯示全部樓層
《五运六气视域下年龄分饮茶法刍议》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历经数千载文明淬炼,已形成与时令、体质相参的完整体系。然"年龄分饮"之说,实为茶道未发之覆。今据《黄帝内经》"女七男八"生长周期论,参以陆羽《茶经》性味要旨,试陈管见如次。

童龀之年(6-12岁),少阳之气初萌。《本草备要》载:"童子元阳未充,当避峻泻。"宜择三年以上白牡丹,其性如"初春薄雪"(《大观茶论》语),茶多酚含量仅绿茶三成,既有生发之气,又无克伐之虞。可佐以陈皮1.5克,合"君臣佐使"之道,助脾土运化。切忌岩茶、单丛等"火功峻烈"(《武夷茶录》评)之品,免伤稚阴。

弱冠前后(13-22岁),阳明经气方盛。此阶段常见"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朱丹溪语),当以碧螺春、龙井等"枪旗舒展"(《茶寮记》喻)者为上。其清透之性可疏解郁热,尤宜晨饮三沸而止。然现代青年多熬夜伤阴,可间饮二十年陈熟普,取"土气中和"(《普洱茶记》载)之效,但月不过三盏为度。

而立至知命(30-50岁),三阳脉渐衰。《茶谱》云:"中年饮茶,当求水火既济。"建议卯时饮蒙顶黄芽通三焦,申时啜正山小种暖命门。若见虚火上炎,可以六堡茶佐桑叶7片,暗合"乙癸同源"之妙。商海奔波者,宜备老铁观音"观音韵"(《安溪茶歌》称)化解肝郁,然须避空腹而饮。

耳顺之后(60岁以上),太阴脉气当养。《养老奉亲书》载:"老者饮茶,贵在温润。"首选滇红金芽,其"琥珀含春"(《滇南茶谱》赞)之性,最利血脉周流。若遇冬令,当煮三十年老白茶,佐以桂圆肉九枚,合"九九归真"之数。切记"申后不饮新茶"(《遵生八笺》戒),免扰少阴枢机。

至若黑茶解烟毒之说,考《证类本草》黑茶条,实无此载。其"入肾经"功效,当辨证施用。面黑腰痛属肾阳虚者,可酌饮;若见舌红少津,反成涸泽而渔。今人解酒毒,不如用葛花9克煎汤代茶,此乃《千金方》正法。

茶道即人道,饮茶如用药。与其执着年龄分界,不如体察四时脉象。张介宾《类经》有云:"草木之性,合于人身者为真。"愿诸君饮茶知常达变,方得养生三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