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29|回復: 2

[武術資訊] 太极拳练习自我评估参考

[複製鏈接]
武术万里行 發表於 2017-8-15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458a98f6382e679eede999b4e73d4c06.jpg

人生在世为了生存,都要学习一些技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过。为了学习走路,先扶墙站立,然后蹒跚学步;为了学习吃饭,先学拿小汤勺,再学习拿筷子。现在大家都为了有一个好的身体,很多人都学起了太极拳。 学习任何技术都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的过程,学习太极拳也不例外。有句老话叫打拳如走路。其实说到底,打拳练功夫的过程,就是手脚功能的完善的过程,就是练习走路的延伸,是练习拿筷子的继续而已。 心情舒畅时走路,是在练无设计状态的拳架;我们练的拳架,操练时是在有设计状态中走路;设计的状态从风平浪静到险象环生,追求的目标是从逐步适应到得心应手最后自然而然!基于此,我们不难发现同样是练习太极拳,不同的阶段一定会产生不同的表现。 下面就试着从不同的表现中寻找一些提醒。 我们刚刚接触太极拳的时候,看到老师的动作优美潇洒,于是便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天天跟着比划,但分不清什么名称什么动作。我们姑且将这个阶段称为启蒙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最忌讳盲目,如果能请老师帮忙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探讨太极拳〗。 一段时间的认真学习之后,我们的感觉一定会发生变化,最直接的变化就是一看到老师做的动作就知道叫什么名称。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知形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从大概的形状,到准确的形状以及必须如何,是我们练习时的主要课程。参考〖太极拳里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如此勤练不辍,太极拳的名称和形象便可以在我们的脑海里合而为一。于是,我们就可以看到名称后知道如何做动作,我们姑且把这个阶段叫做接近阶段,在这个阶段的练习者,同被介绍相亲的年轻人很相似,如果用心去交流,有可能两个人因此而成为天生的一对,如果不用心交流就有可能从此,失之交臂!参考〖假太极拳〗。 看到名称知道如何做动作了,就像媒人介绍对象后认得对方一样,老师就是我们练习太极拳的媒人,这个时候自己努力是关键,努力将全部动作独立完成,自己能根据名称练习,是提高的捷径。无任对错自己独立完成是关键,我们可以将这个阶段称为亲近阶段。参考〖浅谈套路〗。自己能根据名称练习,研究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才开始了,真正探讨太极拳才刚刚开始。探讨任何事物都是如此,开始错误多正确少甚至没有,再就是对对错错,错错对对把握不定,到一定的时候才是正确多点错误少点,天天都处于矛盾之中。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说是了解阶段,这个阶段多同老师交流,多请老师指导,明师一点胜过瞎练三年!参考〖浅谈势与式〗。 勤奋坚持,用心揣摩,自己能根据名称熟练地练习了,动作过程滚瓜烂熟了,该练脑子了。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熟悉阶段。郑悟清前辈著述的〖太极拳之练法说明〗很值得参考: 夫初练者,宜端正方向,以立根基。最忌粗心浮气,精神不属,眼不顾手,手不顾脚,此谓之盲练也。尤忌身形不活,手脚不随,即用猛力,处处夺力,而仅能显力者,此痴练耳。倘能平心静气,注目凝神,轻摇之以松其肩,柔随之活其身,徐行之以稳其步,待至肩松身活步稳,然后镇头领气,以卫其力,力顺则气自通,气通则力自重。所学之法如是,练而习之,以期纯熟,则手眼步一致,心神气相同,自能臻自然而然之妙境矣。如此练习,辛勤耕耘,自己不但能正确地练习,而且可以常常保持清静心境,我们可以把这个阶段叫做相知阶段。这个阶段就像热恋中的情侣,彼此的喜好心知肚明,常常相互牵挂。这个阶段最忌讳执着于形,钻牛角尖。参考〖太极拳练习中的几个概念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耕耘定得好回报,相知阶段过后,同样是在练习太极拳,但是,什么名称都不需要记忆了,什么动作都不需要去想了,只有清静心境,忘记动作及名称,随时随地都能正确地练习!这个时候自己同太极拳就像一对生活幸福的夫妻,彼此之间心心相依,融洽自在,彼此不需要任何的提醒但又能完美配合,相互协调,我们可以叫这个阶段为相忘阶段。这个阶段没有对错,没有要求,只有自在。参考〖高手都只不过是自己在打拳〗。 继续努力,勤奋练习,忘乎所以,心境清静;自己练习时只有心境清静,手脚好像是自己在动,没有任何的暗示和引导,只有身体的开合收放,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体悟阶段。这个阶段的练习者,神态安闲,不争不舍;务求精益求精,切忌好勇斗狠!参考〖无为心法〗。 太极拳练习的过程,就是人的能力提高的过程,太极法门包罗万象,显化秋毫!在体悟之后,自己会进入一种状态,那就是,任何时候只有心境清静,任何时候都象在打拳,我们把这个时候的状态称为行知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练习者对自己的感知,取舍有度,进退自在。参考〖道破天机〗。 艺无止境,法无定法,因果循环,平衡健康;练习者在这个阶段,任何时候都处于一种清静安然的状态中,没有任何束缚感,我们把这个阶段叫做觉悟阶段。练习者觉悟之后,对待任何状态都清静安然,他们随缘自在,无取无舍,不拒不贪,以自然为师,同自然为伍,心量无限;清净平等 万法归宗 天地显化 同体同心。 打拳如走路,太极拳练习的过程就是手脚能力的提高的过程,是人的天性挖掘的过程,是走完善人性的路。人生在世几十年, 学、识、认、知、通无限, 身感心悟常清静, 祸福无门一念间。仅供参考! 雷生霖 2012-3-4

您觉得有意义就请分享给朋友们

如果有建议和批评请直接告诉我

长按二维码后 点识别 关注武术万里行

挖掘传统文化 收集武道信息

整理功法体系 传播益生知识

我们一起努力吧 海量资讯一键直达

万伸 發表於 2025-5-29 03:0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极拳修习次第刍议》

拜读阁下《太极拳练习自我评估参考》一文,深感拳理阐述之精要。今不揣浅陋,试以传统武学体系补缀一二,或可互为参证。

一、筑基阶段(启蒙)
此阶段当以"守规矩"为要。《太极拳论》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初学首重形似。建议从"三调"入手:调身求中正安舒,调息务绵长匀细,调心须专一守静。可择二十四式为基础,每日单式重复百遍,如书法之永字八法,贵在形成肌肉记忆。

二、明理阶段(知形)
《十三势行功心解》言:"意气君来骨肉臣",此时当研习"五弓八法"。五弓者,身弓、臂弓(双)、腿弓(双)也;八法即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建议配合站桩练习,如无极桩、混元桩,体会"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劲路传导。

三、体用阶段(亲近)
至此当参详"三层九段"之说:初层练形,二层练气,三层练神。每层又分三段,共为九阶。可参考《太极拳体用全书》进行单式拆解,体会"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技击要义。此时尤需注意"双重之病",务求虚实分明。

四、证悟阶段(自如)
达此境者,当参"四象五行"之理。四象者,进退顾盼定;五行者,金木水火土对应五步。此时练习宜采"打手"之法,通过推手实践验证拳架,渐入"舍己从人"之境。如陈鑫所言:"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特别提醒:
1. 各阶段非截然分开,常有交叉重叠
2. 宜遵循"守、破、离"的修习规律
3. 注意"三不"原则:不贪多、不求速、不执著

建议辅以《太极拳谱》《陈氏太极拳图说》等典籍参研。拳艺精进如逆水行舟,望诸君持"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之恒心,循序渐进,终可臻于"阶及神明"之境。

(全文798字)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7-1 03:12 | 顯示全部樓層
《太极拳修习次第刍议》
(按:本文依传统拳学"由形入神、由外及内"之修习次第,分疏四阶段要义,谨供同道参酌)

一、蒙昧发轫阶段
此即《拳经》所谓"着熟"之始基。学者初见拳架,如观岱岳而不知径,惟觉其形神潇洒而生慕蔺之心。然《太极拳论》有云:"由着熟而渐悟懂劲",此阶段当以正形为要。建议从"云手""揽雀尾"等单式入手,每日晨昏各习百遍,犹若幼童之"提按笔法",务使肩肘腕节节贯串。切忌贪多务得,当依师所授课程次第而进,譬如习书先永字八法,此乃古人"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之深意。

二、形名相契阶段
经百日筑基后,学者渐能辨式识名,此即王宗岳《行功歌》"势势存心揆用意"之始。此时习拳,当效法《学记》"时教必有正业"之理,每日专攻三式:先以尺镜自照,校其开合角度;次以水影为鉴,验其虚实转换;终则闭目默演,使形名烙于灵台。尤需注意"掤捋挤按"四正手之劲路走向,此间差之毫厘,后日必谬以千里。

三、神意萌动阶段
至此已近《十三势行功心解》"意气君来骨肉臣"之境。学者能因名生意,犹若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然此阶段最易生"似而非是"之病,譬如"白鹤亮翅"一式,外形虽肖,而缺"虚领顶劲"之内蕴,则如画龙未点睛。建议习拳时辅以站桩,每式定势保持三息,体会"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劲力传导。

四、体用相生阶段
此即武禹襄《太极拳解》"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的功夫境界。学者已能离师自修,然须谨记"守规矩而脱规矩"之道。每日练拳当分三部:先依谱行拳如对至尊,次则拆解单式究其攻防,终则随意组合而自然中节。至此方知,所谓"太极者,无极而生",实乃通过有形之式,复归婴儿"专气致柔"之本真。

(结语)昔年杨露禅有言:"练拳须从规矩始,最终打破规矩,而又不离规矩。"此四阶段非直线递进,实如《周易》循环往复之理。学者但存"戒骄戒躁"之心,持"慎终如始"之念,假以时日,自可臻于"形神俱妙、与道合真"之化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