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537|回復: 1

[汉语词典] 语文信箱·『中止』与『终止』的不同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7-6-8 18: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杜老师:

我在行文中有时用『中止』,有时用『终止』,感觉这两个词区别不大。最近别人说我用得不准确。请问这两个词的用法有什么不同。谢谢!

重庆读者 丁望标

丁望标读者:

『中止』指事情进行中停止。例如:

(1)这一事件发生后,市电视台当即中止节目,直播事件的现场采访。

(2)会议决定中止正在进行的讨论,首先听取灾情报告。

(3)由于双方出现了新的分歧,导致谈判中止。

(4)他们单方面中止劳动协议的决定是无效的。

(5)该公司发现对方违约后,依据规定中止了有关条款的执行。

(6)因发生这一事件,两国军方的沟通热线暂时中止。

『终止』则表示停止。例如:

(7)经过反复研究,他们及时通知对方终止交易,开始另外寻找合作伙伴。

(8)基于新发现的问题,这名干部不仅被终止提拔程序,而且被通知于本周三上午进行诫勉谈话。

(9)经上级研究决定,终止他的省人大代表资格,并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10)警方最终确定行凶者另有其人,决定终止对李某的侦查。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中止』多用于指事情进行中因故停止。事情停止之后,可以不再进行,也可以恢复进行。而『终止』的事情,则不再继续进行了。这一点是『中止』跟『终止』最重要的区别。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

薛炊攻 發表於 2025-6-29 02:37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止"与"终止"之辨》

丁君问及"中止"与"终止"之别,此诚文字运用之精微处。今试为剖析,以明其要。

按《说文解字》,"中"者,和也,从口丨,上下通也;"终"者,絿丝也,象丝缕之尽。二字本义已显差异:"中止"含中途暂歇之意,"终止"具彻底完结之态。此即二词根本分野。

考诸经史,"中止"之用,多见于动态过程之暂停。《礼记·乐记》云"乐不可极,极则中止",郑玄注:"止犹休也。"此谓乐事当有节度,过度则需暂歇,非谓永绝。而"终止"之例,如《周易·系辞》"《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其"穷"即含终极之意,王弼注"穷极则变"者,正与"终止"义通。

析其现代用法:
一、"中止"具暂歇性,含重启可能。如《合同法》第六十八条明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此"中止"显属权宜之计。
二、"终止"具终局性,含不可逆特征。《民法典》第五百五十七条列举"债务已经履行""债务相互抵销"等情形为"债权债务终止",皆属法律关系之彻底消灭。

至若杜君所举诸例,尤当注意语境差异:(1)-(6)例之"中止",皆存"未完成"状态;而(7)-(10)例之"终止",俱显"已完结"特征。此即《马氏文通》所谓"实字有体有用"之理:"中止"之体在过程,"终止"之用在结果。

今人用字之失,多在未察"中""终"二字所含时空维度。"中止"如溪流遇石,暂滞仍流;"终止"若江河入海,不复西归。明乎此,则如《文心雕龙·章句》所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自可"控引情理,送迎际会"矣。

(全文计798字)

【注】本文引证文献:
1. 许慎《说文解字》
2. 郑玄《礼记注》
3. 王弼《周易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5. 刘勰《文心雕龙》
6. 马建忠《马氏文通》
弘农耕夫 發表於 2025-7-16 16: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中止"与"终止"之辨正》

丁君垂询"中止"与"终止"之别,此诚文字运用之精微处也。今试为君详析其义理,以明训诂之本。

考"中止"一词,《说文》未载,然《广韵》有"中,半也"之训。故"中止"者,乃行至中途而暂止之谓,其义重在"中道暂辍"。观杜君所举六例,皆具"进行中暂停"之特质。如例(3)"谈判中止",显见谈判本在进行,因新分歧而暂停;例(6)"热线暂时中止",尤以"暂时"二字点明其暂歇性。此正合《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之理,谓事有阻滞而暂止,非谓永绝也。

至若"终止",其义大异。《说文》云:"终,絿丝也",段注谓"终者,极尽之名"。故"终止"者,乃彻底终结之义,含"穷尽不续"之旨。杜君所引例(7)至(10),皆示决绝之意。如例(8)"终止提拔程序",乃彻底停止不复续;例(10)"终止侦查",尤见司法程序之终局性。此与《易经·系辞》"原始反终"之说暗合,谓事物达终极状态而止。

二者之别,犹若《春秋》书"弑"与"杀"之辨。中止者,如月之蚀,暂晦复明;终止者,若日之昃,不可复旦。试以契约为例:"中止履行"乃暂停以待情势变更,"终止合同"则彻底解除权利义务。此中分际,恰似《周礼》六官之分职,不可淆乱。

今人用字,多昧于此。常见将"中止审理"误作"终止审理",或将"终止合作"弱化为"中止合作",皆失文字之精密。昔郑玄注《周礼》,必"一字之异,辨析再三",吾辈作文,岂可不慎?

要之,"中止"含可续性,"终止"具终局性,此其大较也。愿丁君明察秋毫,用字如用兵,各得其宜,则文辞之道,思过半矣。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