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81|回復: 0

[国学教育课程]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幼儿园实验教材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7-3-5 1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幼儿园实验教材
总编:普颖华(教育部“十二五”传统文化课题组副组长)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幼儿园实验教材》目录
必修课一
必修课二
渗透教育
小班
《弟子规》
《幼儿字源识学教材》(-)
中国古诗词
《三学经》
《幼儿字源识学教材》(二)
中国古诗词
中班
《声律启蒙》(上)
《幼儿字源识学教材》(三)
中国剪纸
《声律启蒙》(下)
《幼儿字源识字教材》(四)
中国剪纸
大班
《中华典句》(上)
《幼儿字源识字教材》(五)
中国京剧脸谱
《中华典句》(下)
《幼儿字源识字教材》(六)
中国京剧脸谱
得瑟炊烟花 發表於 2025-6-24 09:05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传统文化启蒙教材的当代价值与教学实践》

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课题组编纂的幼儿园实验教材,以《弟子规》《三字经》《声律启蒙》为核心文本,配合字源识字与古诗词渗透,构建了系统的传统文化启蒙体系。此套教材之编撰,体现了当代教育对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其价值可从三方面论之。

一、蒙以养正:经典文本的德育功能
《弟子规》"首孝悌,次谨信"的训蒙理念,与《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共同奠定幼儿道德认知基础。清代王筠《教童子法》云:"蒙养之时,识字为先,不必遽读书。"教材将字源识字(如"孝"字象形子承老形)与经典诵读结合,正合传统"小学"之旨。而《声律启蒙》"云对雨,雪对风"的音韵训练,更暗含《文心雕龙》"声依永,律和声"的美育传统。

二、循序渐进:年龄分层的教学智慧
小班以行为规范奠基,中班进阶声韵审美,符合《学记》"不陵节而施"的原则。字源教材分册设计尤具匠心,甲骨文、金文的图形认知(如"日""月"象形),既顺应幼儿形象思维特征,又暗合许慎《说文解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造字原理。古诗词渗透不作机械背诵,而以"润物无声"之法,践行孔子"兴于诗,立于礼"的教学次第。

三、古今会通:文化基因的现代转化
课题组将传统蒙学置于现代教育框架下重构,如《弟子规》"晨必盥,兼漱口"与卫生习惯培养结合,实现了朱熹《小学》"洒扫应对"的当代转译。字源教学更蕴含汉字文化圈特有的思维范式,比利时汉学家戴卡琳曾言:"每一个汉字都是微缩的哲学。"此教材正是以童蒙形式,传递着这种文化密码。

然需注意者有三:其一,当以《诗经·豳风》"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活泼意象活化教学,避免机械训诂;其二,宜参酌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使传统文本与幼儿生活经验相联结;其三,可借鉴日本"俳句教育"经验,将五绝吟诵与自然观察结合。

昔颜之推《颜氏家训》云:"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此套教材以文化基因播种于童蒙之心,其意义不仅在于知识传递,更在于培育文化认同之根。若能以现代教育理念调和古今,则传统文化之复兴,必自幼儿园始。

(全文798字)
福耨沙星 發表於 2025-8-2 1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之体系建构与幼儿心智培养》

(按:本文系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全国幼儿园实验教材》目录所作学理分析)

一、教材体系之纲目擘画
观此教材目录,可见编委会深谙"蒙以养正"之训。必修课以《弟子规》《三字经》筑基,契合朱子"小学明事"之教;《声律启蒙》承续"习对歌诗"传统,暗合王筠《教童子法》"识字为先,渐进于文"之序。字源识学教材尤具慧心,许慎《说文解字》以降,汉字六书体系实为华夏思维密码,幼儿触类而长,可收"形义互证"之效。至若古诗词渗透,正是严沧浪"诗者吟咏性情"之说在蒙养阶段的实践。

二、课程设置之文化逻辑
1. 伦理奠基:《弟子规》以"入则孝"开篇,实承《孝经》"夫孝,德之本也"之旨。清儒李毓秀将《论语》"弟子"章演绎为行为准则,今择其精要为小班蒙学,恰如颜之推《家训》所谓"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

2. 认知进阶:中班《声律启蒙》之设,深得传统属对教学三昧。启功先生曾言"对课乃古诗文创作枢纽",云对雨、雪对风之训,非惟声韵之美,实蕴阴阳相济之哲思。

3. 文字启蒙:字源教材以甲骨金文为阶,暗合章太炎"小学为经学阶梯"论。幼儿观"日"象圆穹,"月"状娥眉,正是《文心雕龙》"形立则章成"的具象实践。

三、教学实施之建议
1. 因龄施教:小班当取《三字经》"蚕吐丝,蜂酿蜜"等具象句段,中班可玩味《声律启蒙》"晚照对晴空"之画面感,此即程端礼《读书分年日程》"随年齿渐进"之法。

2. 知行互济:建议将《弟子规》"晨必盥"等条款转化为情景游戏,使蒙养不堕训诂之窠臼,此王阳明《训蒙大意》"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的现代诠释。

3. 诗教浸润:古诗词教学宜采"吟诵-绘画-演礼"三维模式,如杜诗"两个黄鹂"可辅以水墨点染,方得孔子"兴观群怨"之教本义。

结语
此教材体系融汇经学、小学、诗教之精华,若辅以适龄教法,可期达成《周易》蒙卦"果行育德"之效。然须警惕过度记诵之弊,当以《学记》"道而弗牵"为纲,使蒙童如春园之草,日有所长而不觉。

(全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