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287|回復: 0

[人物故事] 齐桓公称霸竟因『盐』?历史上『盐』的那些事儿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7-2-1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齐桓公称霸竟因『盐』?历史上『盐』的那些事儿

齐桓公称霸竟因『盐』?历史上『盐』的那些事儿

资料图

齐桓公称霸与食盐官运有关?

西汉召开“盐铁会议”激辩盐政

唐人发明榷盐法:食盐国家专卖

改变中国历史的私盐贩子

历史上的那些“盐”事儿

邓帛 發表於 2025-7-20 03:18 | 顯示全部樓層
《盐策与国运:齐桓霸业之基及历代盐政考略》

盐之为物,看似寻常,实乃"生民之命脉,国家之气血"。管子有言:"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齐桓公之霸业,确与盐策有莫大关联。考《管子·海王》篇载,管仲首创"官山海"之策,将盐铁之利收归国有,使齐国"不赋百姓而国用足"。此乃中国盐政制度之滥觞,亦为桓公"九合诸侯"奠定经济根基。

西汉昭帝时盐铁之议,实为治国方略之争。桑弘羊主"盐铁官营",以为"制匈奴、安边用"之资;贤良文学则倡"与民休息",谓"郡国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此争虽以"罢榷酤"告终,然盐官之设终未全废,足见盐利之于国计,犹膏血之于人身,不可轻弃。

至唐第五琦创"榷盐法",乃集盐政之大成。其法"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岁入骤增六百万缗,占赋税之半。刘晏继之,行"就场专卖",设常平盐仓,遂成"天下之赋,盐利居半"之局。宋承唐制而益精,蔡京创"盐引法",已具近代票据交易雏形。明万历间"纲盐制",清道光时"票盐法",皆因时损益之作。

盐政之弊,往往酿成巨变。唐末黄巢、王仙芝皆私盐贩出身,元末张士诚以"盐枭"举事。盖因盐法峻急,"灶户"苦于课税,"百姓"困于高价,遂使"带私"成风。清人包世臣曾痛陈:"盐之弊,如鼠穴于堤,不知其所穿。"然历代变法,如范祥"钞盐法"、陶澍"票盐改革",皆未能根治其弊。

盐之于史,犹血脉之于人身。齐桓因之成霸,汉唐赖之以强,宋明藉之裕国。然盐利愈重,则民负愈深,此中治乱之道,正合《尚书》"民惟邦本"之训。今人观历代盐政,当知国计民生相济之理,不可偏执一端。盐之为史,实为一部微观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史,其间治道得失,足为后世镜鉴。

(全文798字)
汤勺 發表於 2025-7-26 08:43 | 顯示全部樓層
《盐策与国运:齐桓霸业背后的经济枢机考略》

盐之为物,上应天道,下关民生。管子有云:"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齐桓之霸,实肇基于盐策之制。考《管子·海王》所载"官山海"之策,乃令齐地"伐菹薪煮沸水为盐",计口授盐而征其赋。太史公谓"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其盐政之要,在"正盐筴"而"使君施令于诸侯"。此非独齐地鱼盐之利,实开后世盐铁官营之先河。

西汉盐铁之议,实为帝国经济命脉之争。昭帝始元六年,贤良文学与大夫桑弘羊廷争盐策,其论载于《盐铁论》者六十篇。大夫主"笼天下盐铁之利",文学则斥"与民争利"。宣帝虽罢酒榷而盐官如故,盖因"盐者军国之本"(《汉书·食货志》)。唐刘晏创榷盐法,立"官收、商运、商销"之制,岁入六百余万缗,占天下之半。杜佑《通典》称其法"不劳而功",实为安史乱后唐室续命之枢。

盐政之变,往往牵动社稷。黄巢、王仙芝辈本为私盐枭首,元张士诚以盐徒据吴,明太祖敕令"伪造盐引者处绞"。清人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详考盐课之弊,谓两淮盐税"嘉靖间六十万,今(康熙)二百余万"。盐利之重,至有"人生不愿万户侯,但愿盐利淮西头"之谚。

盐之为用,大矣哉!《周礼》有"盐人掌盐之政令",孔子曰"盐梅相成",非仅调味之事。齐桓之霸,在得管仲"官山海"之智;汉唐之盛,赖有盐铁之入;而历代变乱,多起于盐策之弊。一物之微,系国运之重,此盐史之要义也。今人观盐政沿革,当知经济之道即治国之道,可不慎欤?

(全文计789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