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64|回復: 2

[人物簡介] 司马馗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10-11 17: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司马八达之一:司马馗,是司马防的第四子,在曹魏官至太常

司马馗,字季达,曹魏时期官员,司马防的第四子,司马懿的四弟,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仕曹魏官至太常,封东武城侯。死后谥曰戴。

人物简介

司马馗,字季达,司马防第四子,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曹魏时为东武城侯。

司马馗与大哥司马朗(字伯达)、二哥司马懿(字仲达,后追谥晋宣帝)、三哥司马孚(字叔达,晋朝安平王)、五弟司马恂(字显达,后代是晋朝济南王)、六弟司马进(字惠达,后代是谯王、高阳王)、七弟司马通(字雅达,后代是任城王)、八弟司马敏(字幼达)作为有名望的士大夫家族,被称为八达。

亲属成员

祖:司马儁。

父:司马防,汉末任洛阳令、京兆尹。

兄:1、司马朗,司马防长子。2、司马懿,司马防第二子。3、司马孚,司马防第三子。

弟:1、司马恂,司马防第五子。2、司马进,司马防第六子。3、司马通,司马防第七子。4、司马敏,司马防第八子。

妻子:王氏,有墓志出土。

子:1、司马权,彭城穆王。2、司马泰,高密文献王。3、司马绥,范阳康王。

孙:1、司马植,彭城元王,司马权之子。2、司马越,东海王,司马泰长子。3、司马腾,新蔡王,司马泰次子。4、司马略,高密孝王,司马泰三子。5、司马模,南阳王,司马泰四子。6、司马虓,范阳王,司马绥之子。

雨纷飞啊 發表於 2025-7-15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司马馗世系考略及其在河内司马氏门第中的地位》

司马馗(字季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四子,魏晋之际司马氏“八达”之一。其生平虽见诸史册,然事迹散佚,今据《晋书》《三国志》注及出土墓志,略考其世系、仕宦及家族地位如次。

一、世系与“八达”之序
司马氏自东汉司马钧以降,累世为二千石。至司马防时,八子皆以“达”为字,依伯、仲、叔、季、显、惠、雅、幼为序,形成“八达”之望。馗行四,字“季达”,正合古礼“孟仲叔季”之次。其兄司马懿(仲达)、司马孚(叔达)显于魏晋,而馗位次其间,足见河内司马氏以礼序昭穆、以字明伦的家族传统。

二、仕宦与封爵
司马馗仕魏官至太常,位列九卿,主宗庙礼仪。按《魏官仪》,太常职掌“礼仪祭祀,兼领博士选试”,非通经明礼者不可任。馗得居此职,当与其家族累世经学背景相关。其封东武城侯,属县侯,食邑户数虽无载,然据《晋书·地理志》,东武城属冀州清河郡,为河北要地,足见曹魏对其之倚重。谥“戴”(《谥法》:“爱民好治曰戴”),亦彰其治行。

三、家族网络与后世影响
馗娶王氏,出土墓志可证其联姻士族。三子司马权、司马泰、司马绥皆封王,开晋室宗藩之先。尤以司马泰一系为盛,长子司马越位列东海王,执西晋末朝政;次子司马腾、四子司马模皆镇要藩。馗孙司马虓(范阳王)更于永嘉之乱中力抗匈奴,可见其支脉于晋室存续之关键作用。

四、结语
司马馗虽不若兄司马懿、弟司马孚显赫,然其位九卿、启藩封,实为河内司马氏由士族迈向皇族之重要纽带。后世史家论“八达”,多聚焦伯仲,而季达之承启功能,恰可窥见魏晋门第政治中次房子弟的典型命运——以礼法持家,以荫庇兴族。

(全文约780字)

按:本文据正史与金石资料互证,力求言必有据。若欲深究,可参《晋书·宗室传》《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及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相关论述。
陈之膛 發表於 2025-7-20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司马馗世系考略及其在河内司马氏门阀构建中的历史定位》

司马馗(字季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四子,魏晋之际河内司马氏"八达"之四。其生平虽载籍简略,然以宗族脉络观之,实为司马氏由汉末士族向晋初皇族转型过程中重要支脉奠基者。本文试就其仕宦、谥法及家族网络略作考析。

一、仕宦与封爵
司马馗历官曹魏太常,位列九卿,主国家礼乐祭祀,此职多由清望士族担任。《三国志》未单独立传,然据《晋书·宗室传》及唐人墓志补缀,其封东武城侯,谥"戴"。《谥法》云:"典礼不愆曰戴",正合太常职守,可见其以恪守礼制见称于时。相较于兄司马懿、司马孚之显赫,馗之政治活动虽隐没于魏晋禅代之际,然太常之任实为司马氏把控朝廷文化权威之关键环节。

二、"八达"谱系与门阀构建
司马防八子皆以"达"为字,长幼序齿分明:伯达(朗)、仲达(懿)、叔达(孚)、季达(馗)、显达(恂)、惠达(进)、雅达(通)、幼达(敏)。此命名法承东汉士族家风,彰显河内司马氏经学传家之底蕴。馗居八达中序,在家族网络内承上启下:
横向联结:与司马懿、司马孚形成政治同盟,懿主军事、孚掌内政、馗司礼制,构成家族权力三角。
纵向传承:其子司马权(彭城穆王)、司马泰(高密文献王)等皆封晋室藩王,孙辈司马越更成"永嘉之乱"前夜权臣,足见馗一脉在西晋宗室中的持续影响力。

三、出土文献补证
20世纪出土的《司马馗妻王氏墓志》载:"魏故太常东武城侯司马公夫人王氏",可证《晋书》所载爵位之实。王氏出自太原著姓,此类士族联姻进一步强化了司马氏的社会资本。馗三子分封三系,后裔遍布东晋南朝,尤以司马越一系为盛,此正体现魏晋门阀"诸子分承"的家族发展策略。

结语
司马馗之历史意义,在于其以礼官身份参与构建司马氏的文化正统性,并通过子嗣布局奠定宗室支脉。相较于"八达"中其他成员,其生平虽显晦涩,却在司马氏从河内士族到皇族转型中,完成了制度权威与血缘网络的双重奠基。后世史家论魏晋禅代,往往聚焦司马懿父子之功业,然若无馗等兄弟辈在礼制、宗族等层面的铺垫,司马氏恐难成"王马共天下"之局。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