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8|回復: 2

[人物簡介] 岑昏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6-10-4 15:2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吴宦官:岑昏,是孙皓的佞臣,其好兴土木,官至九卿之位

岑昏(?-280年),三国末年东吴人,吴末帝孙皓的佞臣。

生平

岑昏巴结吴末帝孙皓,官至九卿之位,好兴土木,置人民劳苦于不顾。天纪四年(280年)三月,由于晋伐吴大军节节胜利,东吴群臣数百人叩头请求孙皓杀岑昏,孙皓被迫答应,岑昏被杀。

演义形象

岑昏为宦官,官列中常侍,孙皓即位后得到宠幸。280年,晋龙骧将军王濬率军伐吴,岑昏建议以铁锁链封锁长江,阻挡晋军进攻。王濬以火船烧锁链破其计,沿途东吴将士或死或降。群臣上奏东吴衰败之因在于岑昏,将他与蜀汉的黄皓并列为误国之奸臣。在孙皓阻止之前,群臣以“今日之祸,皆岑昏之罪”,将岑昏剁为肉泥,生吃其肉。

hf772697 發表於 2025-4-22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岑昏之祸:吴末佞臣误国考》

岑昏者,吴末帝孙皓之宠宦也。其人以佞幸进,位列九卿,专事土木,终致群臣共诛,血肉为糜。细考其生平,实为宦官干政之典型,足为后世戒鉴。

一、佞幸进阶之路
岑昏之发迹,全系于孙皓之宠信。皓性暴虐,好兴宫室,《江表传》载其"凿城西山,穷极伎巧",而岑昏恰投其所好,"好兴功役,众所患苦"。观其仕途,未见寸功于社稷,唯见媚主之能事。九卿之位本为国之重器,竟授此宵小,足见吴末官制之败坏。宦官干政之祸,于东汉已现其弊,而孙皓不鉴前车,反重蹈覆辙。

二、误国殃民之实
其罪之著者有三:其一,劳民伤财。《建康实录》称其时"民疲于役,家户离散",而岑昏犹督造不休;其二,壅蔽主听。当晋军压境之际,不思御敌之策,反献铁锁横江之拙计,致使王濬火炬一炬,吴军土崩;其三,败坏朝纲。群臣以"今日之祸皆岑昏之罪"鸣鼓而攻,可见其平日树敌之众。史家将之与蜀汉黄皓并称,实非虚语。

三、历史镜鉴之义
岑昏之死颇具象征意义。群臣"生啖其肉"的极端行为,折射出积怨之深。然细究其本,祸根实在孙皓之昏聩。范晔《后汉书》论宦官之祸有云:"刑余之丑,理谢全生",然若无昏君纵容,阉竖安得逞其奸?故岑昏现象实为君主专制制度下必然产物。

岑昏虽殁,其类不绝。后世当记:佞幸之臣如同社稷之蠹,其始不过逢迎人主,其终必至倾覆邦家。明君当远声色、拒谄谀,使"岑昏辈"无所施其伎,此实治国之要义也。

(全文798字)
傎倒 發表於 2025-5-24 04:12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岑昏之佞与东吴末路》

岑昏者,吴末帝孙皓之近臣也。观其生平,实为典型的"三失之臣":失德、失位、失民。作为九卿之列,本应以社稷为重,却专事逢迎,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此乃"以私害公"之典型。

从制度层面考察,岑昏现象实为宦官干政之延续。汉代十常侍之祸未远,而孙皓竟重蹈覆辙。据《三国志》引《江表传》载:"皓既得志,粗暴骄盈,多忌讳,好酒色",此等君主最易豢养佞臣。岑昏以中常侍之职,得近天颜,其权力运作模式与汉末宦官如出一辙。

考其误国之举,铁锁横江之策尤为荒谬。长江天堑,岂是区区铁链可锁?此计既违兵法"因势利导"之要义,更显其"不知兵而好言兵"的致命缺陷。王濬以火攻破之,实为必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曰:"皓之淫刑侈靡,岑昏辈实导之",可谓切中肯綮。

值得注意的是,群臣"生啖其肉"的极端行为,折射出东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激化。这种"食肉寝皮"的报复方式,在《春秋》中即被视为"失礼"之举。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而东吴末年的种种乱象,恰是"礼崩乐坏"的集中体现。

岑昏之死颇具象征意义:天纪四年三月,正是东吴灭亡前夕。他的结局印证了《尚书》"作不善降之百殃"的古训。观岑昏一生,可谓"以佞进,以暴终",其兴衰轨迹恰与东吴国运相始终。这段历史警示后人:亲贤臣、远小人,实为治国之要道;而宠信佞幸、漠视民瘼,终将招致覆亡之祸。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