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23|回復: 1

[人物簡介] 刘苌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10-4 21: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汉宗室:刘苌,是汉灵帝的父亲,其妻为董太后

刘苌,东汉宗室,汉章帝之重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解渎亭侯刘淑的儿子,其妻为董太后。

刘苌是东汉王朝第三任皇帝刘炟的后裔(重孙),汉灵帝刘宏之父,汉桓帝驾崩后,刘苌十三岁的儿子刘宏,出人意料的被中央政府窦家看中,迎接到首都洛阳,大将军窦武拥立刘宏继皇位,继承大统,是为汉灵帝。可惜这时候刘苌已经入土为安,不能享受儿子带来的无上尊荣。汉灵帝即位后,追尊父亲刘苌为孝仁皇,母亲董氏,为孝仁后,并立庙纪念。

cl15816 發表於 2025-6-21 0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解渎亭侯刘苌身世考略及其历史际遇》

刘苌(?—约168年),东汉宗室重臣,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解渎亭侯刘淑子,孝仁皇(追尊)也。其人身系章帝血脉,承汉室正统,然平生未显于朝,终以子贵而见载史册,诚可叹也。

一、世系渊源与宗室地位
刘苌为章帝刘炟重孙,属东汉宗室疏支。按《后汉书·章帝八王传》载,其祖河间孝王刘开乃章帝子,封国河间,支脉繁衍。至刘苌父刘淑时,爵降为解渎亭侯,食邑不过一亭之地,可见其族已渐离权力中枢。然汉制重宗亲,刘苌仍得以维系宗室身份,此为其子刘宏日后入继大统之根本。

二、生平际遇与身后荣哀
刘苌生平事迹史载寥寥,盖因解渎亭侯一系久处地方,未预朝政。桓帝崩后(168年),窦武等以"亲贤"之名择立灵帝,实因刘宏年幼易控,且疏宗入继可避权争。此时刘苌已卒,未能亲见其子登极。灵帝即位后,依制追尊生父为孝仁皇,母董氏为孝仁后,并立庙祭祀。《后汉书·孝仁董皇后纪》载:"追尊苌为孝仁皇,陵曰慎陵",然其庙制礼仪较之正统帝系简略,足见疏宗追尊之局限。

三、历史评价与制度折射
刘苌之生平,折射东汉中后期宗室政策之变:
1. 疏宗边缘化:自光武中兴后,朝廷严防近支宗室,刘苌一系爵递降即为明证;
2. 选立幼主模式:灵帝以疏支继统,实为外戚宦官角力结果,刘苌之早逝反成窦氏选立其子之由;
3. 追尊制度矛盾:虽得帝父之名,然《续汉书·礼仪志》载其庙祭"如孝穆皇故事",显见与正统帝系差异。

要之,刘苌其人,可谓"身没而运昌"。其历史意义不在生前功业,而在于其血脉偶然成为权力再分配之纽带。范晔《后汉书》未为立传,仅附见于灵帝纪,恰映照其真实历史地位——一个被时代浪潮推至幕前的宗室符号。后世读史至此,当思东汉皇权继承之诡谲,与宗室制度之吊诡焉。

(全文约780字)
天噬眼泪 發表於 2025-7-26 08:12 | 顯示全部樓層
《解渎亭侯刘苌身世考略及其在东汉宗法体系中的地位》

刘苌(?-约168年),东汉宗室重臣,其生平虽载于《后汉书》仅寥寥数语,然其血统承继与政治际遇,实为理解东汉中后期皇统传承与宗法制度之关键。今据史籍所载,试作考辨如下:

一、世系源流与宗法地位
刘苌系出河间孝王一脉,为汉章帝刘炟玄孙。按《后汉书·章帝八王传》所载,其祖刘开以"孝"谥著称,父刘淑袭解渎亭侯爵,属"小宗旁支"。然东汉自和帝以降,主支屡绝,故桓帝崩后,窦武等外戚集团择立灵帝,实为"大宗无嗣,选于小宗"之典例。刘苌虽生前仅居亭侯之秩,然其子入继大统,遂使解渎亭一系骤升为帝系正宗,此正体现汉代"父以子贵"之宗法特质。

二、身后哀荣与礼制争议
灵帝追尊生父为孝仁皇,立庙京师,此举引发两重制度意义:其一,依《汉旧仪》"诸侯王薨,子为帝者得追尊皇考"之制,刘苌获"皇"号合于典章;其二,其庙号未入太庙系统,仅属"私亲奉祀",反映东汉"尊统抑亲"的礼制平衡。董太后(孝仁后)干政之事,恰说明这种"母以子贵"的机制易致外戚擅权,为东汉中后期政治痼疾之缩影。

三、历史评价再审视
范晔《后汉书》称灵帝"始登椒极,而苌已谢世",暗含对刘苌个人命运之慨叹。然细考之,其价值不在生前功业,而在于:作为宗室疏属,其血脉竟成延续汉祚之关键;其子继统后引发的宦官、外戚之争,实为东汉覆亡之先声。清代学者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论及此事,谓"汉代宗法之变,莫过于解渎亭入承大统",诚为的论。

要之,刘苌之历史意义,在于其人身世折射出东汉皇权继承制度的弹性与危机。其个案既展现汉代"推恩令"下宗室支脉的生存状态,亦揭示"主幼国疑"时权力博弈的残酷性。后世史家当由此窥见:制度设计虽严,终难抵人事变迁之力也。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