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46|回復: 2

[人物簡介] 陈术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9-29 19: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蜀汉太守:陈术,字申伯,为人博学多闻,位历三郡太守

陈术,汉中人,三国蜀汉太守。少有才学,博学多闻,著〖释部〗七篇,〖益部耆旧传〗,〖〗,历任三郡太守。

李撰传〗:"时又有汉中陈术,字申伯,亦博学多闻,......,位历三郡太守。"

大缶 發表於 2025-7-8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略论蜀汉陈术之学术与仕履》

陈术,字申伯,汉中人士,蜀汉时历职三郡太守,事载《李撰传》及《益部耆旧传》诸籍。其人虽史传简略,然以「博学多闻」见称,更著《释部》七篇,足见其学养深厚,当为汉末三国间巴蜀学术传承之重要人物。今就其生平梗概,略作考析。

一、学术著述考
陈术著作今多散佚,然据《三国志》注引及《华阳国志》所载,其《释部》七篇当属经解类著述。汉末「释」体盛行,如郑玄《毛诗笺》、何休《公羊解诂》皆以阐释经义为要。术既为汉中士人,其学或承袭两汉经学传统,兼采谶纬之说。而《益部耆旧传》乃地方人物志,与陈寿《益部耆旧杂记》相类,体现蜀士「以文存史」之风。至若《志》之性质,疑为郡县地志,此三者足见其学贯经史,尤精于地方文献编纂。

二、仕宦脉络蠡测
史载陈术「位历三郡太守」,然具体郡名失考。按蜀汉行政,汉中、巴、蜀为三大核心区。术既出身汉中,或曾守本郡;又益州南部如朱提、越嶲等郡,时需能吏镇抚,亦可能在其履任之列。考《华阳国志》载蜀汉太守多由本土士族出任,术之屡膺重任,既见其治才,亦反映刘备政权对益州士人的笼络。

三、学术史定位
陈术与谯周、李撰等并称,构成蜀汉学者群体。其特殊性在于:一则突破「益州人士罕通五经」之局限(见《蜀书·尹默传》),以经学著述显名;二则注重乡邦文献整理,开晋代常璩《华阳国志》先声。虽学术成就难与中原王肃、荆州学派比肩,然在「季汉僻陋」的文化环境下,已属难得。

要之,陈术其人折射出三国时期边缘地域学者的双重困境与突破:既需在中央政权与地方传统间寻求平衡,又须于战乱中保存学术薪火。其著述虽佚,然透过残存记载,犹可窥见蜀汉文化建构中「在地化」与「正统化」交织的复杂图景。

(全文计798字)
拉拉積極 發表於 2025-7-22 14:58 | 顯示全部樓層
《略论蜀汉陈术之学术与仕履》

陈术(字申伯),汉中人士,蜀汉官吏、学者,其生平虽散见于《益部耆旧传》《李撰传》等残篇断简,然考其行迹,实为三国季世罕有之通儒型官吏。今据现存文献,试析其学术贡献与仕宦特征。

一、学术成就:经子兼通的巴蜀学者
陈术著述可考者凡三部:《释部》七篇、《益部耆旧传》及《志》。按"释部"之称,当属解经类著作,汉末经学注疏盛行,此七篇或为对儒家经典的诠释,惜文本早佚,难窥其详。其《益部耆旧传》承袭东汉郡国人物传传统,与陈寿《益部耆旧杂记》性质相类,乃保存巴蜀地域文化记忆的重要方志文献。至若《志》之体例,疑为地方风土志,与谯周《三巴记》互为表里。李撰特记其"博学多闻",足见其学术视野兼赅经史子集,此在蜀汉士林中尤为难得。

二、仕宦特征:儒吏相济的治理实践
陈术"位历三郡太守"之记载虽未明言具体郡望,然考蜀汉行政区划,汉中人士多任犍为、巴西、梓潼等要郡。其治理风格虽无直接记载,然以汉末太守职能推之,当兼具劝课农桑、兴学教化二责。值得注意的是,蜀汉建兴年间(223-237)正值诸葛亮推行"循名责实"之吏治改革,陈术能三领大郡,必其行政能力符合"务农殖谷,闭关息民"之国策。其学术背景与行政经历,恰体现蜀汉政权"儒法并用"的典型特征。

三、历史定位:文化传承中的枢纽角色
在蜀汉文化体系中,陈术介于来敏(经学)、谯周(史学)之间,其《益部耆旧传》直接影响了常璩《华阳国志》的编纂。作为汉中士族代表,其学术活动强化了巴蜀地域的文化认同,此点对理解诸葛亮"西和诸戎,南抚夷越"战略的文化基础颇具启示。

结语:陈术之事迹虽残阙,然其学术与仕履的互动,恰为观察三国时期"学者型官僚"现象的典型案例。在蜀汉"小国寡民"的格局下,此类既通经术又善吏治的人物,实为维系政权文化命脉的重要支柱。后世研究蜀汉文化生态,诚不可忽视此等"隐没于青史只言片语间"的关键人物。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