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98|回復: 2

[人物簡介] 刘宠

[複製鏈接]
对酒當歌 發表於 2016-9-27 16: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汉会稽太守:刘宠,字祖荣,为官清廉,有一钱太守的美称

刘宠(生卒年不详),字祖荣。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大臣,汉室宗亲,为西汉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年轻时跟随父亲刘丕学习,因通晓经学被举荐为孝廉,出任东平陵县令,有仁惠之政。之后连续担任豫章、会稽太守。在会稽郡时,简除烦苛政令,禁察官吏的非法行为,政绩卓著。后被升职入京,山阴县有五六位须眉皓白的老人,特意从乡下远来给他送行,每人带了百文钱赠送他。他不肯接受,只是从许多钱中挑选一个最大的收下。因此,被后人称为“一钱太守”。其后历任将作大匠、宗正、大鸿胪等职,更两次担任司空,一次任司徒、太尉,每次罢官后都回到家乡,最后得以寿终。

人物生平

刘宠是齐悼惠王刘肥之孙牟平侯刘渫的后代。刘渫受封为牟平侯,他的子孙就成了牟平县人。刘宠的父亲刘丕,博览群书,被人们称为“通儒”。

刘宠年轻时随父亲学习,因通晓经学被荐举为孝廉,被光禄署察举为“四行”,后授任东平陵县令,他为政因仁爱惠民而受到吏民的爱戴。后因母亲患病,刘宠弃官回家。百姓送他离去,连道路也被堵塞,车子不能前进,他便穿着便服悄悄地离开。

后来,刘宠经四次迁升担任豫章太守,又经三次升迁任会稽太守。其后被征召入朝任将作大匠。

后来,刘宠调任宗正、大鸿胪。延熹四年(161年)九月,刘宠接替黄琼升任司空。延熹六年(163年)十一月,刘宠因为天气中阴气超过了阳气而被免官。不久,授职为将作大匠,再任宗正。

建宁元年(168年)八月,刘宠接替王畅再任司空。九月,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等人谋诛宦官失败遇害,司徒胡广任太傅、录尚书事,刘宠升任司徒。

建宁二年(169年)六月,刘宠升任太尉。十一月,因发生日食被免职,刘宠遂回归乡里。后因年老患病在家里去世。

主要功绩

廉吏典范

刘宠前后连任郡太守,多次任卿相要官,但他清廉朴素,家里没有多少资财。而他的清廉事迹也影响后世,被称为“二十四廉”之一。

简除繁苛

刘宠在任东平陵县令时,就已颇受百姓爱戴。他任会稽太守时,当时山里的老百姓朴实拘谨,有的竟然从小到老都没有进过集市城镇。他们往往被官吏欺诈。刘宠除去那些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使得郡中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

历史评价

山阴老叟:它守时吏。发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谢弼:夫台宰重器,国命所继。今之四公,唯司空刘宠断断守善,余皆素餐致寇之人,必有折足覆餗之凶。

蔡邕:伏见廷尉郭禧,纯厚老成;光禄大夫桥玄,聪达方直;故太尉刘宠,忠实守正。并宜为谋主,数见访问。

司马彪:宠前后历二郡,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范晔:政界张急,理善亨鲜。推忠以及,众瘼自蠲。一夫得情,千室鸣统。怀我风爱,永载遗贤。

司马光:尝为会稽太守,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治。

徐钧:门无吏扰夜安眠,前守何如此守贤。却是山民缠旧习,区区相送尚持钱。

王叔能:刘宠清名举世传,至今遗庙在江边。近来仕路多能者,也学先生拣大钱。

王臬:凿井耕田意自真,尧民谁解识尧仁。百钱出饯刘君者,犹是当年好事人。

爱新觉罗·弘历:循吏当年齐国刘,大钱留一话千秋。而今若问亲民者,定道一钱不敢留。

杨维乔:居官莫道一钱轻,尽是苍生血作成。向使特来抛海底,莒波赢得有清名。

宋克智:冷落东牟汉室亲,坚持清节作名臣,到今千有余年后,占得五乡第一人。

蔡东藩:试观刘宠之卸任会稽,仅受一钱,其生平之廉洁可知;及擢任司空,与刘矩种暠同心辅政,应不难坐致太平,然而庸主之昏迷如故,虽有良辅,无能为力。

轶事典故

一钱太守

刘宠被征召任将作大匠时,山阴县有五六个老翁,眉毛头发都发白了,从若邪山谷间出来,每人拿着百钱,送给刘宠。刘宠安慰他们说:“各位父老何必这样呢?”老翁们回答说:“山谷里没有知识的人,没有见过郡守。别的太守在任时,派官吏到民间搜求财物,白天黑夜不断,有时狗叫通宵,百姓不得安宁。自从您到任以来,夜里听不见狗叫声,百姓看不到官吏。我们年老难得逢此太平盛世,现在听说您要离开我们而去,因此我们特意来奉送。”刘宠说:“我的政绩哪里像您几位长者所说的那样好呢?你们辛苦了啊!”于是在各人的钱中挑了一枚大的接受了。

长者风范

刘宠曾经自京师外出,想在亭舍休息,亭吏阻止他说:“我们整顿屋舍,打扫干净,专门等待刘大人到来,您不得在这里休息。”刘宠没有说话就走了,当时人称他有长者风范。

史书记载

[wiki]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title="‘后汉书" title="‘[wiki]后汉书’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第六十六’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后汉书" title="‘[wiki]后汉书’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后汉书·卷七十六·循吏列传第六十六〗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四·汉纪四十六

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六·汉纪四十八

安琪 發表於 2025-6-21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刘宠之清德与循吏风范》

东汉会稽太守刘宠,字祖荣,其生平事迹足为后世吏治之圭臬。今观其行止,有三重境界尤为可述:一曰"清",二曰"简",三曰"仁",三者交融,遂成千古廉吏典范。

其"清"德之粹,见于"一钱太守"典故。山阴父老以百钱相赠,宠仅取一枚,此非矫饰之举,实乃"君子之交淡若水"(《庄子·山木》)之自然流露。汉代官场奢靡成风,而宠"家无货积"(《后汉书》注),其清节如冰壶秋月,与太史公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史记·李将军列传》)遥相呼应。后世将其列为"二十四廉"之一,诚非虚誉。

其"简"政之要,体现在"除烦苛"三字。会稽郡民"白首不入市井",正合《老子》"小国寡民"之治。宠深谙"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第六十章)之理,去繁就简,禁察非法,使吏不敢欺民。此种施政方略,与西汉文景"无为而治"一脉相承,实得黄老之术精髓。观其由县令至三公,始终秉持此道,可谓"终始若一"(《荀子·修身》)。

其"仁"心之本,尤见于东平陵去官时"百姓塞道"之景。按《周礼》六德,"仁"居其首。宠之仁政,非徒法令所能致,实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的推己及人。其因母疾弃官,恰合《孝经》"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之训,而百姓挽留,正是"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的生动写照。

至其晚年"数任卿相,辄归乡里",更见道家"功成身退"之智。范晔在《后汉书》中未单独立传,然其事迹散见于诸志,恰如明珠暗投,愈显珍贵。今人论吏治,当知刘宠之廉不在拒贿,而在其整套施政哲学;其德不仅存于个人操守,更在化民成俗之功。昔孔子言"政者正也"(《论语·颜渊》),刘宠可谓得之矣。

(全文共798字)
南华经呀 發表於 2025-7-12 0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刘宠之清德与为政之道》

刘宠,字祖荣,东汉名臣,世称“一钱太守”,其生平事迹载于《后汉书》,足为后世廉吏之典范。今观其行止,可析为“清”“简”“仁”三德,实乃汉代循吏之楷模。

一、清德昭彰,垂范后世
刘宠之清廉,非独“一钱”之典可概。《后汉书》载其“家无货积”,虽历任司空、司徒、太尉等显职,然“罢归乡里”时,资财不盈,此与东汉末年权贵聚敛之风形成鲜明对比。其受山阴父老赠钱时,仅取一枚,非为矫饰,实乃“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之古训体现。范晔评其为“二十四廉”之一,足见其德行之高洁已为史家定论。

二、简政安民,化行郡国
刘宠治郡,以“去烦苛”为本。会稽之地,民风朴野,吏多扰之。宠至则“禁察非法”,革除繁文缛节,使吏不得欺民。此举暗合《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之理,亦与汉宣帝“庶民安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之治道相契。尤可称者,其任东平陵令时,百姓“塞道送行”,竟至“变服遁去”,足见其施政深得民心,非虚誉也。

三、仁心为本,儒法兼济
刘宠出身“通儒”之家,然其政术非徒守经学。观其历任豫章、会稽太守,既重教化,亦严吏治,此乃“儒表法里”之实践。其母病弃官时,宁潜行而不受百姓馈赠,既合《孝经》“孝子之事亲”之义,亦显“不因私废公”之节。后虽位极三公,仍能全身而退,终老林泉,较之同期党锢名士之惨烈,更见其明哲保身之智。

结语
刘宠之可贵,在于乱世中持守清节,在浊流中独善其身。其“一钱”之廉,非特小节,实为“吏道”之缩影。昔太史公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刘宠之德政,恰可为今之从政者镜鉴。然今人论廉吏,多聚焦其拒贿一事,而略其“简政安民”之大端,此恐非刘宠本意。盖清官非仅不取一钱,更当善治一方,刘宠二者兼备,故能名垂青史矣。

(全文约780字)

——本文谨依《后汉书》本传为基,参以《汉书·循吏传》体例,不作虚饰之辞,力求言必有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