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24|回復: 2

[人物簡介] 丘建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27 14: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曹魏帐下督:丘建,是钟会的心腹将领,在史上间接害死钟会

丘建,三国时人。魏大将钟会帐下督。景元五年,镇西将军钟会破蜀,阴反。会伪矫太后遗诏,欲起兵废文王,使所亲信代领诸军。所请群官,悉闭著益州诸曹屋中,城门宫门皆闭,严兵围守。会帐下督建本属胡烈,烈荐之文王,会请以自随,任爱之。建愍烈独坐,启会,使听内一亲兵出取饮食,诸牙门随例各内一人。烈绐语亲兵及疏与其子曰:“丘建密说消息,会已作大坑,白棓数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赐白,拜为散将,以次棓杀坑中。”诸牙门亲兵亦咸说此语,一夜传相告,皆遍。

人物简介

钟会心腹将,也是护军胡烈部下旧人;然钟会欲叛变,丘建秘密把消息传到胡渊处,导致钟会叛变未果,反而被乱箭射死

历史记载

魏景元五年【公元二六四年】

镇西将军钟会破蜀,阴反。会伪矫太后遗诏,欲起兵废文王,使所亲信代领诸军。所请群官,悉闭著益州诸曹屋中,城门宫门皆闭,严兵围守。会帐下督建本属胡烈,烈荐之文王,会请以自随,任爱之。建愍烈独坐,启会,使听内一亲兵出取饮食,诸牙门随例各内一人。烈绐语亲兵及疏与其子曰:“丘建密说消息,会已作大坑,白棓数千,欲悉呼外兵入,人赐白,拜为散将,以次棓杀坑中。”诸牙门亲兵亦咸说此语,一夜传相告,皆遍。

无天无 發表於 2025-7-21 2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丘建在钟会之变中的历史角色与道德困境》

钟会帐下督丘建其人,在景元五年(264年)的成都之变中扮演了关键而微妙的角色。作为同时兼具钟会心腹与胡烈旧部双重身份的人物,其行为轨迹折射出三国时期武人面临的典型伦理困境。

考《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所载,丘建之行事可分三重转折:初为胡烈所荐于司马昭,复为钟会所倚重,此见其能;继而怜悯故主胡烈被囚,建言放宽监管,此显其义;最终默许消息外泄导致钟会事败,此成其变。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详载其"使听内一亲兵出取饮食"之细节,实为事变关键转捩点。

细究丘建的道德困境,实为传统"忠义两全"命题的具象化。作为钟会帐下督,其职当尽忠;作为胡烈故吏,其情当守义。当二者不可得兼时,丘建选择以"消极泄密"方式完成对旧主的道义补偿,这种"不告之告"的处置方式,恰合《礼记·曲礼》"君子不尽人之欢"的中道智慧。然从政治伦理观之,其行为客观上造成主将殒命、军事计划流产,此即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讥"武人无定节"之典型。

历史影响层面,丘建的抉择直接导致钟会集团瓦解。按《华阳国志》记载,消息传播后"外兵鼓噪,城门皆破",加速了事变进程。这种信息传递的"蝴蝶效应",印证了《周易·系辞》"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的深刻哲理——细微的人道选择往往引发重大的历史转向。

回观丘建其人,既非纯粹的背主之徒,亦非刚直的节义之士,恰是乱世中具有现实理性的中层武官典型。其行为逻辑暗合荀子"从道不从君"的士人准则,却又掺杂着复杂的人际考量。这种历史人物的多面性,正是陈寿《三国志》"实录"精神的绝佳注脚,亦为后世研究魏晋之际武人群体心态提供了珍贵样本。
邓姻 發表於 2025-8-1 06: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丘建在钟会之变中的历史角色与道德困境》

丘建其人,在三国史册中虽仅寥寥数笔,然其于钟会谋反事件中之作为,实堪为研究魏晋之际权力博弈与人性抉择之典型案例。本文试从历史情境、人物关系及伦理维度三端,剖析这位关键小人物所承载的历史重量。

一、历史情境中的双重身份
丘建身份之特殊性,在于其兼具"钟会心腹"与"胡烈旧部"双重属性。考《三国志》所载,丘建原为护军胡烈部属,经胡烈举荐于司马昭,复被钟会"请以自随"。此种人事安排,实为魏晋时期常见的"故吏-举主"关系网络之体现。钟会对丘建"任爱之",恰反映当时军阀对兼具才能与背景之属僚的典型任用模式。然此双重忠诚,在承平之时或可并存,于钟会谋反的特殊时刻,却成为引爆局势的导火索。

二、信息传递者的关键作用
据裴松之注引《魏略》,丘建主动向胡烈传递消息之行为,需置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理解。当时钟会"悉闭益州诸曹",严格控制信息流通,丘建能以"听内一亲兵出取饮食"为由建立联络通道,足见其深谙军中运作之规。其传递方式尤为微妙——并非直接告密,而是通过放宽监管的"制度性漏洞",使信息得以在牙门亲兵系统中自然扩散。这种间接传播模式,既保全自身,又达成目的,堪称危机处理的典范。

三、道德困境的史学反思
丘建所为,历来史家评价不一。从儒家伦理观之,其背主泄密,确有违"忠"之要义;然从现实政治视角看,其阻止钟会叛乱,客观上维护了司马氏代表的中央权威。这种道德困境,实为汉魏之际"忠君"观念嬗变的缩影——当"君"之定义从具体主君转向抽象王朝时,士人的道德抉择便呈现复杂性。丘建最终选择向旧主胡烈报信,或许正体现了当时武人群体中"故吏-举主"关系的道德约束力,仍强于临时性的主从纽带。

要而论之,丘建在钟会事件中的角色,绝非简单的背叛或忠义可以概括。其行为折射出魏晋之际政治伦理的转型特征,也揭示了乱世中个体在多重忠诚网络中的生存智慧。这段史事提醒我们:历史评价需回归具体语境,对身处权力漩涡中的小人物,更当抱以"了解之同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