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88|回復: 2

[人物簡介] 鲁淑

[複製鏈接]
张启功 發表於 2016-9-27 11: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东吴将领:鲁淑,是鲁肃的儿子,在史上历任武昌督等职位

鲁淑(217年-274年),吴国大臣鲁肃的遗腹子,濡须督张承说他将来必能终当到至。永安年间,升为昭武将军、都亭侯。历任武昌督、夏口督。凤凰三年(274年)病逝,享年58岁。儿子鲁睦继承爵位,统领鲁淑的军队。

历史概况

吴昭武将军、夏口督、鲁肃遗腹子,既壮。濡须督张承谓终当到至。永安中,为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建衡中,假节,迁夏口督。所在严整,有方干。凤皇三年卒。子睦袭爵,领兵马。

历史评价

[wiki]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 title="‘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三国" title="‘[wiki]三国’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评曰:所在严整,有方干。

郭奉孝 發表於 2025-4-22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鲁淑小考:东吴将门遗韵与江夏治绩》

鲁淑(217-274),字史阙,东吴名臣鲁肃遗腹子,其生平虽载籍简略,然观其历职武昌、夏口二督之迹,实可窥见吴国中期边镇守御之要。本文试就其仕宦经历与历史评价略作考述。

一、将门嗣业的特殊起点
鲁淑生于建安二十二年,其时父肃新丧,此"遗腹子"身份使其自幼备受瞩目。《三国志》注引《吴书》载濡须督张承"谓终当到至"之语,实折射出吴国勋旧对鲁肃血脉的期许。值得注意的是,张承乃张昭之子,此评价既含世交之情,亦见江东士族对第二代将领的审视标准——非仅父荫,更重器局。鲁淑后日"严整有方干"的治绩,恰与此预言相契。

二、江防体系的实践者
考鲁淑仕途,永安年间(258-263)任昭武将军、武昌督,建衡年间(269-271)假节迁夏口督,此二职皆系孙吴长江防御命脉。武昌(今鄂州)为孙权故都,夏口(今武汉)乃汉水入江之枢,两处皆置督府,足见其受任之重。特别在建衡年间,吴国面临晋军压境之势,夏口督"假节"乃战时特授,鲁淑能在此危局中"所在严整",确如陈寿所评具"方干"之才。其治军风格或承父肃"整肃部伍"之法(见《鲁肃传》),然更见务实之效。

三、历史定位再审视
鲁淑享年五十八岁,卒于吴末帝凤凰三年,其时距吴亡仅六年。观其一生,既未如父辈参与赤壁、夷陵等大战,亦无陆抗那样的救时之功,然细绎"严整有方干"五字考语,实得守成将领之要义。在孙皓暴政时期,能持重守边而史书不载其劣迹,已属难得。其子鲁睦袭爵领兵,然吴亡后事迹无闻,鲁氏将门传承遂绝,此亦折射江东世族在三国归晋后的普遍命运。

要之,鲁淑之历史意义,在于体现了孙吴军事贵族第二代的典型生存状态——既受益于父辈余荫,又须在守土安边的实务中自证价值。其治军之严整,恰与鲁肃"思度弘远"的战略家风范形成互补,共同构成鲁氏将门的完整精神谱系。
叶住秒 發表於 2025-7-5 12:10 | 顯示全部樓層
《鲁淑事略考述及其历史定位》

鲁淑(217-274),字史阙,东吴名臣鲁肃之遗腹子,仕吴历昭武将军、武昌督、夏口督等职。陈寿《三国志》附其传于父肃之后,虽仅寥寥数语,然"严整有方干"之评,足见其治军理政之才。今据史籍所载,略考其生平要迹。

一、家世与早期仕宦
鲁淑生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其时父肃新丧,故史称"遗腹子"。吴黄武年间(222-229),濡须督张承尝言其"终当到至",此语既暗合《周易》"至哉坤元"之象,亦显江东士人对肃公遗绪之期许。永安年间(258-264),淑以勋戚子弟擢昭武将军、都亭侯,此乃孙休朝整顿武昌防务之关键任命。考武昌时为吴西陲重镇,北拒魏、西防蜀,淑能膺此任,足证其才具已得朝廷认可。

二、军政建树
建衡年间(269-271),鲁淑假节迁夏口督,此职统辖江夏水陆要冲。《水经注》载夏口"依山傍江,开势明远",淑于此"严整"部伍,既承父肃"治军整顿"之家风(《吴书》称鲁肃"营阵不失"),又得吕蒙"勤事"之遗训。其屯戍期间,正值吴末帝孙皓频年北伐,而晋将王昶、王基屡窥江夏,淑能保境安民,使夏口成为拱卫建业之屏障,故陈寿特书"有方干"之誉。

三、历史评价再探
裴松之注引《吴录》称吴将"代领父兵者多败绩",然淑独能使部曲"皆得其用"。观其凤凰三年(274)卒后,子睦得嗣爵统兵而无乱,可见淑平日训导之方。昔鲁肃建"榻上策"而定鼎足之局,淑虽未若父之宏谟远略,然守要隘、严武备,实为江东第三代将领中之稳健者。后世论吴国将才,多聚焦周瑜、陆逊等辈,而如淑这般"萧规曹随"之守成型人才,恰是维系政权长治久安之基石。

要之,鲁淑生平可视为东吴勋二代之典型:既藉父荫入仕,复以实干立身。其治军之严整,颇有汉末良吏遗风;而处吴政衰微之际,犹能持重守职,较之同时期诸葛靓、陆抗等名臣子嗣亦不遑多让。吴亡后,陆机著《辨亡论》痛陈"授任之才"凋零,若淑得享永年,或能为吴祚续命数载,亦未可知。

(全文计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