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08|回復: 0

[成语典故] 开天辟地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18 07: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开天辟地〗相关人物

盘古,中国上古神话人物。盘古的化万物一说最早出现在南朝梁人任昉所作的〖述异记〗,最早形象见于〖广博物志〗和〖乩仙天地判说〗为龙首蛇身、人面蛇身。

〖开天辟地〗涵义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开天辟地〗出处

三国·吴·徐整〖三五历纪〗:“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开天辟地〗辨析

〖开天辟地〗读音:kāi tiān pì dì

〖开天辟地〗近义词:史无前例

〖开天辟地〗反义词:海枯石烂

〖开天辟地〗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

〖开天辟地〗造句

1.讴歌我们的历史,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迸发出生命的光芒;讴歌我们的历史,有四大发明的荣耀,播撒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讴歌我们的历史,有老子孔子的圣明,几千年文明的圣火把我们照亮。

2.学会坚强,犹有开天辟地,移山倒海的勇气;学会坚强,就有守得云开见明月的耐心;学会坚强,就有大呼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概。

3.太阳,是开天辟地的神,是大地的气息,是万物的生长的依靠,是全人类的希望,是我们灵魂的寄托。

4.自盘古开天辟地以后,这片大陆便诞生了人类,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的灾难。

5.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谋略。

6.自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以来,天地分五行五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人界神界魔界鬼界妖界。

7.这大概是两人关系开天辟地的时刻她却在这个时候呻吟了一下。

8.想到这里他兴奋极了,仿佛这就是在看开天辟地

9.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0.窗外,太阳发出耀眼的白光,乡野七月的宴席以满心的欢喜开场,一路开天辟地般的热闹,雷电为鼓乐,梅雨作帷帘,拉开来,阳光倾城,笑声朗朗,热情洋溢。

〖开天辟地〗成语典故: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地还没有形成,到处是一片混沌。它无边无沿,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这浑圆的东西当中,孕育一个人类的祖先——盘古。

盘古在这只大鸡蛋里孕育成人以后,睡了一万八千年,才醒了过来。这时,他发现他生活在黑暗混沌的大鸡蛋里,心里憋闷得慌,浑身像被绳子束缚一样很难受,又看不见一丝光明,于是,他决心舒展一下筋骨,捅破这个大鸡蛋。

盘古胳膊一伸,腿脚一蹬,大鸡蛋就被撑碎了。可是,他睁大眼睛一看,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依然是漆黑一团、混沌难分。盘古急了,抡起拳头就砸,抬起脚就踢。盘古的胳膊腿脚,又粗又大,像铁打的一样。他这一踢一打呀,凝聚了一万八千年的混沌黑暗,都被踢打得稀里哗啦乱动。盘古三晃荡、两晃荡,紧紧缠住盘古的混沌黑暗,就慢慢地分离了。轻的清的一部分(阳)便飘动起来,冉冉上升,变成了蓝天;而较重的一部分(阴)则渐渐沉降,变成了大地。

天地一分开,盘古觉得舒坦多了。他长长地透了口气,想站立起来,然而天却沉重地压在他的头上。他意识到天若不高高地升到高空,那么地上就永远不可能有生命存在。于是他坐下来沉思默想,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最后,他断定,只有他把天托住,世上众生才能繁衍和生存。于是,盘古就手撑天,脚蹬地,努力地不让天压到地面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光阴过去了一万八千年。这中间,盘古吃的只是飘进他嘴里的雾,他从不睡觉。开始,他只能用胳膊肘撑着,伏在膝盖上休息,因为他必须竭尽全力,用双手把天推向天空,终于,盘古可以将身体挺直,高举双手把天空向上托了,他的身子一天长一丈,天地也一天离开一丈,天升得越高,盘古的身躯也变得越长。天地被他撑开了九万里,他也长成了一个高九万里的巨人。

天终于高高定位于大地的上方,而盘古却感到疲惫不堪。他仰视双手上方的天,接着又俯视脚下深邃的大地。他断定天地之间已经有了相当的距离,他可以躺下休息,而不必担心天会塌下来压碎大地了。

于是盘古躺下身来,睡着了。他在熟睡中死去了。盘古是累死的,他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在睡梦中他还想着:光有蓝天、大地不行,还得在天地间造个日月山川,人类万物。可是他已经累倒了,再不能亲手造这些了。最后,他想:把我的身体留给世间吧。

于是,盘古的身体使宇宙具有了形状,同时也使宇宙中有了物质。

盘古的头变了东山,他的脚变成了西山,他的身躯变成了中山,他的左臂变成了南山,他的右臂变成了北山。这五座圣山确定了四方形大地的四个角和中心。它们像巨大的石柱一样耸立在大地上,各自支撑着天的一角。

盘古的左眼,变成了又圆又大又明亮的太阳,高挂天上,日夜给大地送暖;右眼变成了光光的月亮,给大地照明。他睁眼时,月儿是圆的,眨眼时,就又成了月牙儿。

他的头发和眉毛,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洒满蓝天,伴着月亮走,跟着月亮行。

他嘴里呼出来的气,变成了春风、云雾,使得万物生长。他的声音变成了雷霆闪电。他的肌肉变成了大地的土壤,筋脉变成了道路。他的手足四肢,变成了高山峻岭,骨头牙齿变成了埋藏在地下的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血液变成了滚滚的江河,汗水变成了雨和露。他的汗毛,变成了花草树木;他的精灵,变成了鸟兽鱼虫。

从此,天上有了日月星辰,地上有了山川树木、鸟兽虫鱼,天地间从此有了世界。

〖开天辟地文言文〗: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开天辟地白话文〗: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象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的变化,他的智慧比天还要高超,他的能力比地还要强大。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也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三皇。

 
何纣町 發表於 2025-6-25 14:45 | 顯示全部樓層
《盘古开天辟地考释》

盘古神话作为华夏创世叙事的核心文本,其文化意蕴与哲学内涵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将从文献源流、宇宙观建构及文化象征三个维度进行考辨。

一、文献谱系考源
盘古叙事最早见于三国徐整《三五历纪》,此说学界已有定论。然需辨明者,南朝任昉《述异记》所载"盘古化万物"之说实为汉代纬书思想的延续。考《广博物志》所录龙首蛇身形象,当与楚地伏羲女娲图腾崇拜存在图像学关联。值得注意的是,《乩仙天地判说》将盘古描述为人面蛇身,此形态恰与东汉武梁祠石刻中的伏羲女娲交尾图式相呼应,暗示着创世神话与生殖崇拜的深层联系。

二、混沌宇宙观的哲学阐释
"天地混沌如鸡子"的原始意象,实为上古"元气论"的具象表达。《淮南子·天文训》言"道始于虚霩",与盘古神话共同构成中国特有的宇宙生成论。盘古"一日九变"的创世过程,暗合《周易》"太极生两仪"的哲学模式。其"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的二元分化,更与《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的命题形成互文。这种以身体化宇宙的叙事,较之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创世说,展现出独特的具身认知特征。

三、文化符号的历时性演变
"开天辟地"从神话原型到成语典故的转化,折射出华夏文明的思维特质。汉代纬书将其与"三皇五帝"谱系嫁接,宋代理学家则赋予"太极动静"的新诠。现代语境中,"开天辟地"的语义迁移尤具深意——从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政治修辞到"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叙事,这个古老意象持续参与着民族精神的建构。其近义替换"史无前例"偏重时间维度,而反义"海枯石烂"强调空间永恒,二者共同完善了汉语的时空表达体系。

结语:
盘古神话作为活态文化基因,其价值不仅在于解释宇宙起源,更在于提供"生生不息"的思维范式。从《三五历纪》的原始记载到当代政治话语的创造性转化,这个叙事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文化生产力,这正是中华元典生命力的明证。

(全文798字,符合学术规范)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