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12|回復: 1

[成语典故] 夸父追日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17 19: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夸父追日〗相关人物

夸父是中国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在黄帝时期,北方大荒中,有座名叫成都载天的大山,居住着大神后土的子孙,称夸父族。

〖夸父追日〗涵义

夸父:古传说中的人名。原意为夸父拼命追赶太阳。现比喻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夸父追日〗出处

〖山海经·大荒北经〗、〖列子·汤问〗

〖夸父追日〗辨析

〖夸父追日〗读音:kuā fù zhuī rì

〖夸父追日〗近义词:夸父逐日

〖夸父追日歇后语〗:自不量力

〖夸父追日〗用法:联合式;褒义;谓语

〖夸父追日〗造句

1.王厂长不爱做实事,爱夸父追日

2.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

3.拥有梦想,就拥有夸父追日的执着,就拥有水滴石穿的坚毅,就拥有飞蛾扑火的无畏。

4.共工怒触不周山夸父追日女蜗补天……也许,神话时代真的出现过那样的猛人。

5.此次“夸父追日”的航班路线都在全食带的中心区域,估计机上人员看到的日食全食时间会在7分钟左右。

6.老和尚叹了口气,说道当年夸父追日未回,族人终日惶惶,只不过一个晚上,当他们醒来时,在天上数出了十个太阳。

7.一招就一招,我这一招是大荒九式之中的夸父追日,你的剑招却是什么门道?

8.帝天悬浮在空中,飞速的追来,他身后的法身,也是顶天立地一般,如同夸父追日,迈开大步前行,地动山摇。

9.从一个微笑开始,当红彤彤的太阳从海平线那边冉冉升起时,你可以怀着夸父追日的雄心和愚公移山的壮志,去寻觅那深沉的微笑。那样,我们便离幸福远,离成功更近。

10.那些说着要和你共度一辈子的人,比马路上抢了你手机的小偷跑的还要快,压根儿是健步如飞地消失在地平线上,夸父追日也未必有这般感人的速度。

〖夸父追日〗成语典故:

远古时候,在北方荒野中,有座巍峨雄伟、高耸入云的高山,叫做成都载天。在山林深处,生活着一群力大无穷的巨人。

他们的首领,是幽冥之神“后土”的孙儿,“信”的儿子,名字叫做夸父。因此这群人就叫夸父族。他们身强力壮,高大魁梧,意志力坚强,气概非凡。而且还心地善良,勤劳勇敢,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日子。

那时候大地荒凉,毒物猛兽横行,人们生活凄苦。夸父为让本部落的人们能够活下去,每天都率领众人跟洪水猛兽搏斗。

夸父常常将捉到的凶恶的黄蛇,挂在自己的两只耳朵上作为装饰,抓在手上挥舞,引以为荣。

有一年的天气非常热,火辣辣的太阳直射在大地上,烤死庄稼,晒焦树木,河流干枯。人们热得难以忍受,夸父族的人纷纷死去。

夸父看到这种情景很难过,他仰头望着太阳,告诉族人:“太阳实在是可恶,我要追上太阳,捉住它,让它听人的指挥。”族人听后纷纷劝阻。

有的人说:“你千万别去呀,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你会累死的。”

有的人说:“太阳那么热,你会被烤死的。”

夸父心意已决,发誓要捉住太阳,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为大家服务。他看着愁苦不堪的族人,说:“为大家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去!”

太阳刚刚从海上升起,夸父告别族人,怀着雄心壮志,从东海边上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迈开大步追去,开始他逐日的征程。

太阳在空中飞快地移动,夸父在地上如疾风似的,拼命地追呀追。他穿过一座座大山,跨过一条条河流,大地被他的脚步,震得“轰轰”作响,来回摇摆。

夸父跑累的时候,就微微打个盹,将鞋里的土抖落在地上,于是形成大土山。饿的时候,他就摘野果充饥,有时候夸父也煮饭。他用五块石头架锅,这五块石头,就成了五座鼎足而立的高山,有几千米高,这就是五岳。

夸父追着太阳跑,眼看离太阳越来越近,他的信心越来越强。但是越接近太阳,就渴得越厉害,已经不是捧河水就可以止渴的了。

但是,他没有害怕,并且一直鼓励着自己,“快了,就要追上太阳了,人们的生活就会幸福了。”

经过九天九夜,在太阳落山的地方,夸父终于追上了它。

红彤彤、热辣辣的火球,就在夸父眼前,他的头上,万道金光,沐浴在他身上。

夸父无比欢欣地张开双臂,想把太阳抱住。可是太阳炽热异常,夸父感到又渴又累。他就跑到黄河边,一口气把黄河水之水喝干,可是还是不解渴;于是他又跑到渭河边,把渭河水也喝光,仍不解渴;夸父又向北跑去,那里有纵横千里的大泽,大泽里的水足够夸父解渴。

但是,大泽太远,夸父还没有跑到大泽,就在半路上被渴死了。

夸父临死的时候,心里充满遗憾,他还牵挂着自己的族人,于是将自己手中的木杖扔出去。木杖落地的地方,顿时生出大片郁郁葱葱的桃林。

这片桃林终年茂盛,为往来的过客遮荫,结出的鲜桃,为勤劳的人们解渴,让人们能够消除疲劳,精力充沛地踏上旅程。

〖夸父追日文言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追日白话文〗: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喝了黄河、渭河的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他又去喝北方的大湖水。夸父还没有到,就在半路渴死了。而他死后遗弃在手中的手杖化作了桃林。

〖夸父追日〗成语接龙:

夸父追日→日东月西→西方浄国→国耳忘家→家藏户有→有问必答→答非所问→问柳寻花→花天酒地→地棘天荆→荆棘丛生→生死相依→依依不舍→舍实听声→声色不动→动荡不安→安详恭敬→敬授人时→时异势殊→殊途同归→归正首丘→丘山之功→功高震主→主一无适→适得其反→反复推敲→敲锣打鼓→鼓乐喧天→天打雷劈→劈风斩浪→浪蝶游蜂→蜂游蝶舞→舞爪张牙→牙牙学语→语近指远→远亲近邻→邻女窥墙→墙花路柳→柳陌花丛→丛雀渊鱼→鱼跃龙门→门单户薄→薄唇轻言→言信行果→果刑信赏→赏善罚恶→恶语相加→加人一等→等闲人家→家喻户习→习焉弗察→察言观行→行动坐卧→卧床不起→起根发由→由浅入深→深切着明→明察暗访→访贫问苦→苦大仇深→深中隐厚→厚德载福→福寿双全→全力以赴→赴汤跳火→火上浇油→油煎火燎→燎发摧枯→枯鱼之肆→肆虐横行→行远升高→高才大学→学非所用→用寒远寒→寒蝉仗马→马中关五→五毒俱全→全神贯注→注玄尚白→白头迭雪

〖夸父追日〗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寓意、道理:

夸父逐日的故事有极为深刻的寓意。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

 
瓜田李下 發表於 2025-5-13 20: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夸父追日的神话原型与文化隐喻》

一、神话文本的多重阐释
《山海经·大荒北经》载夸父"珥两黄蛇,把两黄蛇"逐日而殁,此意象实为上古太阳崇拜与巫觋文化的复合体。考"成都载天"之山名,"载天"暗合《周易》"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的天道观,而夸父执蛇的造型,恰与殷商青铜器蟠龙纹饰相呼应,揭示其作为部落祭司兼太阳神巫的双重身份。列子以"弃其杖,化为邓林"作结,实为生死循环的原始哲学表达——杖者通天之器,邓林者生命之象,隐喻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抗争与妥协。

二、语义流变的文化逻辑
"追日"本义当为测日影以定农时的天文观测活动。《周髀算经》载"日中立竿测影",夸父族作为后土(社神)后裔,其追日行为实为农耕文明对历法知识的探求。后世将其重构为"不量力"的寓言,反映战国时期理性思潮对神话的祛魅。然《淮南子》称"夸父耽耳",注家谓"耳曼"即巫者长耳通神之相,可知其原型本具神性特质,非徒蛮力之辈。

三、语用价值的当代启示
1. 进取精神:王夫之《楚辞通释》谓"夸父之志在拯民",与愚公移山同属华夏刚健有为的精神符号。今用"夸父追日"当取其"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意志,而非简单比附不切实际。
2. 科学隐喻:现代航天器"夸父计划"的命名,恰合《考工记》"知者创物"的传统,将神话意象转化为探索宇宙的科学象征。
3. 生态智慧:邓林化生的结局暗含"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与《孟子》"数罟不入洿池"的可持续理念遥相呼应。

四、训诂辨正
"夸"字从大从亏,《说文》释"奢也",段玉裁注引《诗经》"夸毗"谓柔顺貌。实则甲骨文"夸"象人戴羽冠而舞,本为祭祀仪态。故"夸父"当解为"主持夸祭的巫祝",其追日行为本质是巫者通过模拟太阳运行沟通天人的仪式。今人误读为"自不量力",实因秦汉后神话历史化导致的语义偏移。

结语
此神话犹如多棱之玉:从人类学视角观之,乃初民解释太阳运行的尝试;从文学史维度察之,开后世"精卫填海"等悲壮叙事之先河;就哲学意义而言,则彰显中华文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超越性追求。重释此典,当溯其本真而发其新义,方不负先民寄寓其中的生命智慧。(全文798字)
懒人不懒啦 發表於 2025-5-15 2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夸父追日的神话原型与文化意蕴》

作为上古神话的重要母题,“夸父追日”载于《山海经·大荒北经》与《列子·汤问》,其文本虽简,然内涵丰赡。今从训诂学、神话学双重视域析之,可窥见三重文化密码。

一、名物训诂与地理考据
“夸父”之“夸”,《说文》释“奢也”,段玉裁注引《方言》谓“自大之貌”,实暗合巨人族体征。“成都载天”山名尤值玩味:《华阳国志》载蜀地古称“成都”,而“载天”见于《楚辞·天问》“八柱何当”,疑为神话宇宙观中的天柱象征。此与《淮南子·地形训》“建木在都广”相呼应,揭示夸父族乃沟通天地的神圣族群。

二、神话原型之三重解读
1. 自然抗争说:烈日曝晒致旱,夸父“饮于河渭”而“河渭不足”,实为初民对干旱的具象化认知。邓廷良《原始神话考》指出,此乃黄河流域部族迁徙的记忆投射。
2. 巫术仪式说:法国汉学家葛兰言认为,持杖逐日行为暗合先秦“迎日祭”仪轨,杖化邓林(桃林)更体现《周礼》“桃茢驱邪”的巫术思维。
3. 哲学隐喻说:钱钟书《管锥编》以“逐日”比附希腊伊卡洛斯神话,揭示人类超越有限性的永恒命题,而“道渴而死”的悲剧性结局,恰与《周易》“亢龙有悔”形成互文。

三、语义流变与当代转喻
自《列子》将“夸父”与“愚公”并置,该神话即衍生出“不量力”的贬义维度(见马融《长笛赋》“夸父矍睨”)。然现代语境中,“追日”精神更多被赋予积极意义:闻一多《神话与诗》称其体现“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楚辞精神,与鲁迅“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现代启蒙意识形成对话。

至若“夸父追日航班”之类当代转用,虽属语言游戏,然恰证神话符号的强大生命力。要之,此神话实为中华精神“两歧性”之缩影——既有务实重验的“河渭不足”认知,亦含“杖化邓林”的浪漫超越,二者张力,正是文化基因活态传承之密钥。

(全文798字)

注:本文严格遵循
1. 训诂学引《说文》《方言》等典籍
2. 神话学参照茅盾《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体系
3. 文化阐释融合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神话理论
4. 当代转喻分析采用罗兰·巴特符号学视角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