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95|回復: 2

[中医理论] 朱良春:活用益肾蠲痹法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6-3-15 05: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朱良春认识到:风湿病久治不愈者,既有正虚的一面,又有邪实的一面;且病变在骨,骨为肾所主,又督脉统督一身之脉,故确立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治则。

    •朱良春应用益肾蠲痹法喜用大队虫类药与草木药相伍,协同增效。代表性药物益肾蠲痹丸是治疗风湿病药品中唯一具有修复骨质破坏作用的中成药。

    •各类风湿病患者,饮食忌口、功能锻炼、坚持治疗三者缺一不可,能做到这三点的多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满意效果。

    益肾蠲痹法治疗风湿病(痹证或痹病)技术,萌芽于江苏马培之、章次公,经国医大师朱良春等借鉴前贤、师承研习、创新发展,形成了善用虫类药与草木药配伍,协同增效,以“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内治外治于一炉的独特风湿病诊疗技术,自章次公肇始到朱良春等形成发展于南通,传播于海内外,至今已有100余年历史。以此理论指导下形成的浓缩益肾蠲痹丸为代表的“益肾蠲痹”技术应用于多种风湿病的治疗,经临床验证,可以解除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预防关节畸形,防治内脏损害发展,为广大风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益肾蠲痹法除了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伴痛风结石、骨关节炎有确切的疗效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白塞病、系统性硬化病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也有确切疗效。经检索证明,益肾蠲痹法代表性药物益肾蠲痹丸是治疗风湿病药品中唯一具有修复骨质破坏作用的中成药。

【益肾蠲痹法学术思想】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据英籍医史学家马伯英考证,朱良春教授是我国最早撰文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学者。朱良春教授指出,“病”和“证”是一种因果关系,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疾病是证候产生的根源,证候是疾病反映的现象。否定或肯定病和证的任何一方面,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而两者结合起来研究则相得益彰,有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和疗效。如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等都有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如不进行生化检查、组织切片,就容易造成误诊,对病情的转化、预后的判断也不能有正确认识,往往容易贻误病情。又如强直性脊柱炎,75%的患者早期是被误诊的,该病的致残率极高,如果只辨病,不辨证,就错过了早期治疗,如此时能辨证用药,就能把握住最佳治疗时机。

    朱良春教授指出,他所提倡与强调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精神,不仅是“合于时务”的务实之举,也是先师章次公先生“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和“双重诊断,一重治疗”学术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 风湿病相当于中医学的痹证,对久治难愈、病情顽缠的痹证,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朱良春教授据证认为,当以《太平圣惠方》之“顽痹”名之。朱良春教授认为顽痹具有久痛多瘀、久痛入络、久病多虚、久病及肾的特点。同时患者多有阳气先虚,病邪遂乘虚袭据经络,风、寒、湿、热之邪内侵,气血为邪所阻,壅滞经脉,留滞于内,湿停为痰,血凝为瘀,痰瘀交阻,凝涩不通,深入骨骱,胶着不去,邪正混淆,如油入面,肿痛以作。故此颇棘手,不易速效。五体痹久治不愈,累及内脏,又可转为五脏痹。朱良春教授通过长期实践,明确认识到:此证久治不愈者,既有正虚的一面,又有邪实的一面;且病变在骨,骨为肾所主,又督脉统督一身之脉,故确立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治则。

    虫类药与草木药相伍 朱良春教授积多年潜心钻研之功,总结出虫类药具有攻坚破积、活血祛瘀、息风定惊、宣风泄热、搜风解毒、行气和血、益肾壮阳、消痈散结、收敛生肌、补益培本、清热解毒、开窍慧脑、利水通淋、化痰定喘等十四大功用。朱良春应用虫类药得心应手,认为虫类药既能极大提高疗效,又具有其他药物不能替代的作用。1981年,朱良春教授出版了《虫类药的应用》专著,填补了我国中医学史上虫类药临床应用著作的空白。

    益肾蠲痹丸就是朱良春教授善用虫药治疗顽痹的代表方药,方中20味中药,虫药就占了九味之多。一般治疗痹证中药都喜选用大队祛风燥湿、温经通络之品。但风药多燥,易于伤阴耗液,损伤正气。朱良春教授一方面遵前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加重当归、熟地黄、淫羊藿、骨碎补等养血祛风、补肾培本的草木之品;另一方面强调“虫蚁搜剔,钻透剔邪”的特性,集中使用露蜂房、全蝎、僵蚕、乌鞘蛇、地龙、土鳖虫等血肉有情之虫类药。虫类药为异体蛋白,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特别是鲜动物药,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消肿止痛、减轻病变关节滑膜组织炎症、胶原纤维沉着、修复软骨细胞增生等功效。大队虫药与草木药熔为一炉,起到协同加强作用。

【益肾蠲痹法治风湿病学术特色】

    病证:“疼痛、肿胀、僵直”三大主证的病证认识观,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双重诊断。

    治则治法:“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病证结合、扶正逐邪、通闭散结”。

    用药特点:喜用大队虫类药与草木药相伍,协同增效。

    代表方药:研发国家级新药益肾蠲痹丸和金龙胶囊,为全国医保用药;开发益肾蠲痹丸的第二代产品浓缩益肾蠲痹丸、痛风颗粒、蝎蚣胶囊、扶正蠲痹胶囊I、扶正蠲痹胶囊Ⅱ、寒湿痹颗粒、湿热痹颗粒、朱氏温经蠲痛膏等医院制剂。

    外治技术:针灸、推拿、膏贴、腹针、导平、中药熏蒸、火疗。

【益肾蠲痹法治疗方案】

    笔者在继承父亲朱良春教授学术思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根据益肾蠲痹法研制开发了一批相应的药物,摸索出一套相对标准化的使用规范,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进行验证修订,以使得益肾蠲痹法技术临床应用更符合客观实际,更有利于大范围临床推广应用。

    益肾蠲痹法包括A、B、C三种治疗方案。

    A方案 蠲痹汤(随症加减)+浓缩益肾蠲痹丸+蝎蚣胶囊:

    蠲痹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随症加减):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

    浓缩益肾蠲痹丸:每次4克,每日3次。

    蝎蚣胶囊:每次1.5克,每日3次。

    B方案 蠲痹汤(随症加减)+浓缩益肾蠲痹丸+扶正蠲痹胶囊:

    蠲痹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随症加减):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

    浓缩益肾蠲痹丸:每次4克,每日3次。

    扶正蠲痹胶囊:每次1.6克,每日3次。

    C方案 蠲痹汤(随症加减)+浓缩益肾蠲痹丸+金龙胶囊:

    蠲痹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随症加减):每日1剂,早晚各煎服1次。

    浓缩益肾蠲痹丸:每次4克,每日3次。

    金龙胶囊:每次1.0克,每日3次。

    A方案中蝎蚣胶囊为干品动物药,B方案中扶正蠲痹胶囊为草木药与鲜动物药混合晶,C方案中金龙胶囊为纯鲜动物药,价格C>B>A,起效时间A>B>C,根据患者的病情及经济条件酌情选择,临床研究证实三方案均是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益肾蠲痹法治风湿病三大关键】

    益肾蠲痹法应用“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诊断方法、“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的治疗法则、虫类药和草木药相伍的组方原则,是中医治疗风湿病的创新,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坚持服药五年大部分患者能达到临床缓解甚至治愈。各类风湿病患者,饮食忌口、功能锻炼、坚持治疗三者缺一不可,能做到这三点的多能达到临床治愈的满意效果。

    饮食忌口 临床上发现风湿病患者不宜食用牛羊肉、海鲜等发物,很多患者,治疗效果很好,病情稳定后就不注重饮食宜忌,最终导致复发,前功尽弃。因此在治疗此类疾病时首先强调饮食忌口。

    功能锻炼 临床观察发现,功能锻炼可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改善,维持关节正常生理功能,保持良好的活动度,防止关节出现畸形或僵直挛缩,防止或减轻肢体废用及肌肉萎缩,降低致残率,延缓疾病的进展,同时又能调节心理,消除焦虑和提高生活质量,振奋精神,增强康复的信心。因此,除发热、血沉过高的患者外,都应鼓励进行功能锻炼,并在众多患者中普及推广,使之变成行之有效的利民之举。

    坚持治疗 临床上对初发风湿病患者及经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益肾蠲痹法,治疗一至二年后病情稳定再递减药物,服中成药巩固治疗共需五年,基本可达到临床治愈。除少数患者有虫类药异体动物蛋白过敏反应外,未出现不良反应,证明益肾蠲痹法是经过临床检验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石良 發表於 2025-6-21 04: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先生益肾蠲痹法之学术精要与实践价值刍议

朱良春先生所创益肾蠲痹法,实为当代中医痹证诊疗体系之重要突破。其法肇基于《内经》"肾主骨"理论,融汇马培之、章次公等江南医派经验,形成"益肾壮督治本,蠲痹通络治标"的诊疗范式,于风湿病治疗领域开创新局。

一、理论建构之三重突破
1. 病机认识层面:突破传统"风寒湿三气杂至"的单一外因论,提出"本虚标实"复合病机说,强调肾督亏虚为发病之本,痰瘀痹阻为标实之基。此说与《临证指南医案》"久病入络"思想暗合,却更突出肾督在骨关节病变中的核心地位。

2. 用药配伍层面:创造性运用虫类药与草木药的协同效应。如全蝎、蜈蚣等虫类药搜剔络邪,配伍骨碎补、熟地等补肾之品,形成"草木培本,虫蚁攻邪"的独特配伍体系。考《本草纲目》虽载虫药之用,然如此系统配伍实属首创。

3. 诊疗模式层面:践行"辨证辨病双轨并行"的诊疗思想。先生早于1955年即提出此说,较现代医学"个体化医疗"理念早数十年。其益肾蠲痹丸对类风湿关节炎骨质修复的显著疗效,正是这一思想的最佳注脚。

二、临床实践之四大创新
1. 治疗靶点创新:突破传统止痛治标的局限,直指骨质修复这一现代医学难题。临床研究证实,该法能显著降低类风湿因子滴度,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此乃中医"治本"思想在现代科研中的实证。

2. 适应症拓展:将传统痹证治疗拓展至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对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干预可延缓竹节样变,对痛风石具有溶解作用,此皆超越古方应用范畴。

3. 治疗体系构建:创立"药物-饮食-功能锻炼"三维治疗模式。强调忌口以绝湿热之源,锻炼以通经脉之气,较单用药物更具整体观。

4. 评价体系革新:引入影像学等现代指标评价疗效,使中医疗效评判更具客观性。其骨质修复作用得到CT证实,开创中医循证研究先河。

三、学术思想之当代启示
朱氏学术最可贵者,在于守正创新的治学精神。其法既恪守"肾主骨"之经旨,又大胆运用现代诊断技术;既承继虫类药传统用法,又通过药理研究阐明作用机制。这种"以中医理论为体,以现代科技为用"的研究范式,对当代中医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当前风湿病诊疗面临生物制剂耐药性、长期副作用等难题,益肾蠲痹法以其多靶点调节、副作用小的优势,正逐渐为国际医学界所关注。进一步揭示其调控OPG/RANKL系统等分子机制,或将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突破口。

(全文798字)
xsx1986 發表於 2025-7-19 13:03 | 顯示全部樓層
朱良春先生"益肾蠲痹法"学术思想发微

朱良春先生所创益肾蠲痹法,实为当代中医痹证诊疗之重要突破。此法肇基于《内经》"肾主骨"理论,又融汇马培之、章次公等先贤经验,形成"益肾壮督治本,蠲痹通络治标"的完整治疗体系,其学术价值与临床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一、理论建构:标本兼顾的诊疗体系
朱氏理论创新性地提出"肾-督-骨"病机轴心说。盖因痹证日久,必损及肾,肾虚则精亏髓减,骨失所养;督脉虚衰,阳气不运,经络壅滞。此说既承《素问·痹论》"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之旨,又创新发展了叶天士"久病入络"理论。其标本兼治之法,实寓"扶正祛邪"之深意于其中。

二、用药特色:虫类药的创造性运用
朱氏用药最显著特色在于虫类药与草木药的配伍艺术。考其益肾蠲痹丸组方,以全蝎、蜈蚣等虫类药搜剔络邪,配合熟地、当归等补益肝肾,形成"草木养正,虫蚁攻邪"的配伍范式。现代药理学证实,虫类药所含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抑制骨破坏等多靶点作用,此正与"修复骨质破坏"的临床效应相印证。

三、辨证辨病:诊疗思维的范式革新
朱氏首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之说,实为中医现代化的重要探索。其要义在于:既遵循中医整体辨证,又重视现代医学疾病本质。如强直性脊柱炎之诊治,既把握"肾督阳虚"之病机共性,又依据影像学分期个体化施治。这种"病证结合"的诊疗模式,有效解决了传统中医对疾病特异性认识不足的局限。

四、临床拓展:痹证诊疗的范式转移
益肾蠲痹法的临床应用已超越类风湿关节炎等经典痹证范畴。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疑难病的疗效,体现了"异病同治"的中医智慧。值得注意的是,此法强调"治未病"思想,通过早期干预阻断"痹证-骨损-残疾"的病理链条,这种防变思想值得在慢性病防治中推广。

结语:
朱良春先生之益肾蠲痹法,不仅是一套诊疗技术,更是一种融合传统智慧与现代认知的医学思想。其价值在于:为中医痹证学提供了理论范式,为中药现代化展示了研究方法,为中西医结合树立了实践典范。当代中医发展,正需要如此既守正又创新的学术精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